刘英峰应用柴芎汤治疗少阳头痛经验❋

2020-01-13 13:20:39郭雨晴周文婷陈六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蔓荆子天花粉口苦

郭雨晴,周文婷,成 西,陈六福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3. 云南聚贤堂中医馆有限公司,昆明 650000)

柴芎汤出自明代眼科名著《审视瑶函·运气原证》,原文为:“柴芎汤治太阳经头风头痛,寒热而呕。川芎、白茯苓、柴胡、苏薄荷、细辛、制半夏、黄芩、炙甘草、陈皮、蔓荆子上剉剂。生姜三片,白水二钟,煎至八分,食后服。[1]”原书以柴芎汤治疗太阳头痛,江西中医药大学刘英峰教授则用其治疗少阳风寒、凝滞经脉的两颞部头痛,即《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伤寒论》对少阳头痛并未给出对应方药。刘英峰认为,治疗少阳头痛的方药也可借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汤加减补出,但若参考后世柴胡类方的衍变发展,《审视瑶函》的柴芎汤则更加合适[2]。

1 少阳病与少阳头痛

刘英峰师承江西省名中医姚荷生先生,是江西姚氏医派的代表人物。根据《伤寒论》264条少阳病的纲领“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指出少阳病的病机特点是少阳之上,火气主之,故其经气异常,多受其本气制约而从火化;少阳之腑,胆为阳木,疏利腑气,三焦为火腑,水道出焉,故病其腑,则多令气机郁遏,水液停阻而与被扰之相火相搏,极易形成寒热互郁、水火交阻的夹杂关系;太阳阳明一开一合而各主内外,少阳则为开合之枢,而主内外交界之地带,故为病多在半表半里;少阳为阳去入阴之处,三焦为元气出入之路,故病多壮火食气,而实中夹虚,虚实相兼。以上即说明少阳病有主火、主寒热夹杂、半表半里、实中夹虚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少阳病之半表半里证有偏半表和偏半里的区别,偏半表者包括伤寒、寒风郁火证。

综上所述,少阳病病位在半表半里,但仍有表里证。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此病病因为风寒侵犯少阳经,寒气凝闭,闭塞气血,阳气不足。病症特点为头痛发热而恶寒不明显,患者主诉多为头痛,病位在少阳之表,并无里证表现,病所在少阳经脉。少阳经分手足两经,其中足少阳胆经循头部两侧,故而少阳病多有偏头痛。

2 少阳头痛与柴芎汤

对于少阳头痛,张仲景并未给出相应的处方,后世有人主张用小柴胡汤加以治疗,但此方偏重于和解而发散解表之力较弱。刘英峰认为,若以此方治疗少阳风寒表证亦可治愈,但病程会偏长,而柴芎汤则更有针对性,更为合适。该方药物组成为川芎、白茯苓、柴胡、苏薄荷、细辛、制半夏、黄芩、炙甘草、陈皮、蔓荆子。本方中以柴胡、川芎为君药,其中川芎为治疗头痛之要药,重在解少阳之表与治头痛。又加蔓荆子为臣药,《本草备要》记载:“头痛脑鸣……头面风虚之症”[3,《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其“主散风寒,疗头风”[4],《玉揪药解》记载其“蔓荆子发散风湿,治麻痹拘挛、眼肿头痛之证”[5]。此类记载均符合少阳风寒表证导致头痛的证候特点,蔓荆子与君药配伍,更奏驱散少阳风寒之功。若病邪完全在表,无口苦、咽干、眩晕、胸胁苦满、心烦等偏里症状则可去黄芩和半夏。刘英峰在使用时常常去掉温里之细辛,可见本方对少阳头痛、寒邪处于少阳之表、寒郁火、实夹虚的证候正相吻合。三阳病变皆有头痛的症状,其区别在于头痛部位的不同,循足少阳胆经的两侧头痛大多可用此方治疗。

3 典型病案

董某,男,44岁,2017年6月2日初诊:患者左面部面瘫后7月余面部感觉异常,以左侧面部肌肉麻木、阻滞感为多,搓揉时可缓解,左耳偶有耳鸣7个月,现额纹较正常稍浅,左侧头痛1周,口干时有口苦,容易出汗。冬天四肢厥,睡眠稍差,每天6点醒。大便黏,小便黄。有糖尿病病史1年余未服药、未用胰岛素,自诉血糖控制良好。舌淡嫩,中白腻,两边白线,脉弦细。证候诊断:少阳病夹有痰,给予柴芎汤加减:醋滇柴胡15 g,川芎40 g,蔓荆子10 g,茺蔚子10 g,陈皮15 g,茯苓20 g,法半夏15 g,炒厚朴15 g,炒枳实15 g,细辛3 g,地龙10 g,3剂水煎30 min,每日1剂。

2017年6月8日二诊:服上药后头痛明显好转,麻木阻滞、耳鸣大减,现仍感口干口苦,大便稍黏,左眼皮瞤动2 d,上方以透少阳气分瘀滞为主,现内郁相火未解,故口干口苦不减,在上方基础上加用菊花、黄芩、白芍、天花粉养肝阴泻肝火。处方:醋滇柴胡15 g,川芎40 g,蔓荆子10 g,茺蔚子10 g,陈皮15 g,茯苓20 g,法半夏15 g,炒厚朴15 g,炒枳实15 g,细辛3 g,地龙10 g,天花粉15 g,菊花15 g,炒白芍15 g,炒黄芩8 g,3剂水煎服。

2017年7月6日三诊:现已无头痛、麻木阻滞,无痛无胀,怕风,吹风时头稍痛,汗出正常,左耳时有耳鸣(明显减轻),时有口微苦、口干,大便成型,小便黄,全身肌肉容易酸痛,纳食可,右三脉沉细弦有力,左三脉较右脉浮,舌淡胖齿痕苔薄白。患者恶风明显,全身肌肉容易酸痛是为风湿余阳明之表,仍有口微苦,脉细弦有力,辨证属少阳病兼有阳明风湿,仍以柴芎汤为主,加用麻黄、桂枝、羌活散寒除湿,并给予头面局部梅花针放血疗法。处方:滇柴胡15 g,川芎40 g,蔓荆子10 g,茺蔚子10 g,陈皮15 g,茯苓20 g,法半夏15 g,炒厚朴15 g,炒枳实15 g,细辛3 g,地龙10 g,天花粉15 g,麻黄8 g,炒白芍15 g,炒黄芩8 g,羌活15 g,桂枝15 g,4剂研粉,每日1剂水煎服。

2017年7月27日四诊:头面局部梅花针放血疗法后,不适感当场明显减轻,现局限在风池穴附近,大小1 cm左右,吹风时感不适。左耳耳鸣减轻,下肢脚趾厥冷(正值夏天),双眼干涩不适,已无口苦、稍有口干,大便成型,小便黄,纳食可,汗出正常。右三脉已不沉,细弦有力,左三脉较右脉浮,舌淡红胖齿痕苔薄白稍黄。患者外邪基本扫清,脉象已起,当扶正以祛邪。在上方基础上加用牛膝、桂枝、熟地温补肝阳收尾。处方:滇柴胡15 g,川芎40 g,防风10 g,胆南星15 g,陈皮15 g,茯苓20 g,法半夏15 g,炒厚朴15 g,炒枳实15 g,细辛3 g,地龙10 g,天花粉30 g,青葙子15 g,炒白芍20 g,炒黄芩8 g,牛膝20 g,桂枝15 g,熟地30 g,3剂水煎服。

2017年8月30日随访自述病情有好转,服药后无特殊反应。头痛无再发生,各项症状己基本消失。2018年6月再次随访头痛无复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停药6个月以上无复发为治愈;症状明显减轻能坚持学习和工作者,或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为有效;症状无改变者为无效。该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表现,属于治愈范围。

按:患者有中风病史,至今尚未完全恢复。现左侧头痛、口干、口苦、汗出等症状均符合少阳病证候表现。汗出无恶寒排除太阳表证,口干口苦为少阳病的典型表现。又有舌淡嫩,中白腻,两边白线,脉弦细为肝胆气机不畅,平素可能压力较大。因此该病例初步可断定为少阳兼有痰湿。江西姚氏医派认为,弦脉的机理有肝胆气郁、风势劲急(主要指肝风劲急,包括阴亏肝急风动)、饮阻气机、饮停焦膜,寒邪或湿浊闭阻气机。细脉的机理有血虚(或失血)、阴虚、阳气大虚,正邪同退,病情向愈[6]。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可以判断,该患者为感受风邪、痰饮阻滞气机,同时内有郁热上扰头目导致头痛。病机为少阳气分瘀滞,里有内热,病位在少阳表位,兼有些许里证。有表证者当先解表,张仲景明训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此为少阳表证,不可以麻桂类药物发汗,发汗则热传阳明,阳明热盛则谵语。所以一诊以透少阳表证之瘀滞为主,二诊表已大解,兼证内郁相火突出,若不重视清郁火,极有可能由少阳表证入里转为厥阴病,故加用菊花、黄芩、白芍、天花粉养肝阴泻肝火。朱丹溪曰:“菊花属金,而有土于水,大能补阴。宜入肺肝等经,盖烦热诸证,皆由水不足而火炎,得此补阴,则水盛而火自息矣。须用味甘者佳”。黄芩清热,白芍可泻水中之火,天花粉滋阴兼可祛痰,四药合用共奏养阴泻火之功。三诊时患者又加阳明风湿证,为少阳外透阳明之表现,故仍以柴芎汤为底方,头面部为阳明经循行部位,针药并用以解表证。四诊时外邪、内郁已基本扫清,正虚显露,所以以温肝阳收尾。

猜你喜欢
蔓荆子天花粉口苦
HPLC法研究不同产地蔓荆子果实及花萼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差异
蔓荆子药材与炒蔓荆子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8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蔓荆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2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测定中薄层层析法检测的应用分析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