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3 12:13李倩倩杨艳红常晋霞胡为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免疫学章节细胞因子

李倩倩 杨艳红 常晋霞 胡为民

(川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南充 637007)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方法开展过许多思考和讨论,但医学免疫学的学科知识特点决定了其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理解掌握较为困难的状况,教师授课过程吸引力不足,或是对学科重要性的强调不够,都容易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兴趣的消失,甚至产生放弃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1]。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深刻影响,全世界各阶层人民对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都产生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而对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特别是将来会站在一线工作的医学生来说,这次疫情的内涵更多,影响更为深远[2]。在免疫学领域吸引人的故事很多,但是当下全民、全世界的热点无疑会勾起同学更多的热情和思考。因此,有选择地、逻辑连贯地引入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展开医学免疫学的讲述意义重大。本文将从绪论到各章节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在教学中的应用。

1 重视COVID-19在免疫学第一次课中的积极作用

绪论作为每一门新课程的第一节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都是饱含期待的,希望感受到这门课程对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同时希望自己的求知兴趣能在第一节课就被充分激发。而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初步认识及后续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与授课教师有关。任课老师的逻辑思维、表达方式或是鲜明的个性、自如的教态将对以后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所以绪论是每位任课老师需要充分设计准备的内容。将新冠肺炎从多个角度引入到绪论教学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积极反馈,并为启蒙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拓展学术思维埋下种子。在绪论中,很多老师都会以天花作为开篇引入免疫学起源,以天花疫苗的诞生并最终消灭这种疾病,导入免疫学对人类健康的重大意义。而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和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对以传染病作为起源的免疫学,又多了一个形象而深刻的例子。当下的亲身经历更能带给学生兴趣并产生思考,急切地渴望老师的剖析解密,而这正是学好一门课程急需的热情和源动力。天花病毒开启了免疫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经验免疫学时期,同样是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则处在发展高潮中第三阶段——科学免疫学时期。应对这样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病原体,免疫学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通过对当下医务工作者或普通群众都在聚焦的热点问题的层层抛出,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感受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为什么恢复期患者血浆可以用以治疗COVID-19危重症患者?疫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疫苗研究如此重要,成为全世界努力的方向?为什么轻症患者会突然演变为重症,甚至死亡?拥有新冠肺炎抗体的康复者一定可免于“二次感染”?为什么钟南山院士建议在检测核酸的基础上应结合IgM的检测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这些问题都是免疫学涉及的重要知识。这一系列的热点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并通过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给出问题的答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在介绍免疫学发展趋势和应用时,COVID-19也是很好的例子,从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从基础免疫学的理论研究如何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结合COVID-19为线索进行阐述。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新冠疫情切入免疫学的学习,让学生以自豪神圣的心情,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开启免疫学的学习之旅。

2 做好COVID-19在各相关章节中的教学设计

每一章节的开始,由适当的案例、实验、生活热点等作为导入是十分必要的。从感性认识开始,上升到理论高度,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师讲解起来也更容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3]。辅以绪论的铺垫,热点问题的抛出,在后续章节的讲解中教师也应该继续把握热点,督促学生预习。网络上COVID-19的相关资料非常多,即便不会使用专业数据库,学生也可从网上轻松获得很多相关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做铺垫,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从中逐渐清晰并牢记知识。而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学生可在生活中通过向家人、朋友专业地解答热点问题产生自豪感从而获得学习动力。例如在介绍抗体前,抛出问题请同学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为什么新冠肺炎康复后的血浆能用于治疗新冠患者?为什么IgM型的抗体在新冠肺炎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群体免疫与抗体有什么关系?什么是单抗,为什么有院士认为单抗治疗或许比血浆治疗更有优势?上课时,可先播放一小段我校附属医院采用血浆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利用相关视频引入学习内容,章节结束时再请同学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如此连贯的线索,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点的完整印象,为后续学习更多知识和概念打下基础。

《细胞因子》这一章节涉及到的细胞因子种类繁多,结构功能复杂,很多学生反映学完这一章后头脑中对细胞因子没有清晰的印象。另外,由于这一章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少,相关案例有限且不生动,细胞因子彼此之间也缺少显而易见的联系,容易使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系统性产生困惑,并产生消极情绪。而本次新冠疫情中发生的新闻事件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抗疫日记中写道:“隔壁病床的爷爷明明上午还能自己吃饭甚至和别人谈笑,几个小时候病情就急转直下、不得不转入重症监护室,面临多器官损伤、功能衰竭的险境,最终死亡”。这种普通人眼中极为不寻常的现象,正与学生学习的这些极小的蛋白分子——细胞因子相关;再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重症患者血浆、肺泡灌洗液中均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如IL-6、 IL-10、CCL3、CXCL10等的异常高表达;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同样指出“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可能是新冠肺炎轻症向危重症转化以及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推手之一[4,5]。要想明确这些细胞因子如何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的多器官损伤,首先要学习将种类繁多的细胞因子分类,了解其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学习细胞因子风暴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介绍目前的相关治疗药物,介绍细胞因子与临床治疗上的重要应用。在介绍完细胞因子看似消极的一面后,转而介绍细胞因子在调控免疫细胞发育、分化,调控机体免疫应答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建立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更全面的印象。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一直以来都是免疫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章节的良好学习对后续免疫应答核心问题的理解极为重要,但MHC基因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存在复杂抽象、枯燥难懂的困境[6]。因此,除了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重点问题将丰富的教学内容整合出清晰的层次结构外,一个全民聚焦的话题可迅速而持续地抓住学生注意力。新冠病毒感染后,为什么有的人表现为轻症,卧床休息、服用些常见药物就可以痊愈,但有的人却表现为重症,需要住进ICU甚至死亡?虽然这个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但个体基因差异受到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在众多差异基因中MHC的差异对影响新冠肺炎症状的严重程度是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研究的项目。为什么MHC会被认为可能是影响个体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这和MHC分子的结构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教师将根据以上问题提出本章学习的核心内容。除了上述章节的举例,在《T细胞》《B细胞》《免疫应答》《免疫调节》等章节的讲解过程中都可以新冠病毒的热点话题或最新研究发现切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3 借助新发疫情特点,丰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世界范围内与之相关的临床或基础研究成果频出,能将最新与免疫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恰当的引入课堂,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积极作用。因此,每两周的学习后可以设计一次简单的课外学术讨论,主要将新冠病毒相关临床或科学研究与近期所学内容相结合,时间不限。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升华与临床和科研的结合,将免疫学理论与实践进行良好的交叉,在丰富学生课余学习生活的同时,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具体可采用教师设计主题,学生查阅资料,线上自由互动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方式。主要目的是提供平台,让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科学前沿,开拓思维和眼界,为培养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支撑。同时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不强行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了本课程长期以来在老师和学生中的既定印象。另一方面,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涌现出很多医务人员和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英雄事迹,特别在医患关系紧张、恶性伤医事件频出的背景下,将这些震撼人心的正能量充分地传播给学生,树立医学生正确积极的职业观,升华自身的品格和价值是极为重要的[7]。崇高的信念和理想,可指引学生义无反顾地克服目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将枯燥、繁重的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 小结

学好医学免疫学对医学生建构更加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利用新冠疫情开展医学免疫学教学有非常实际的作用。教师应有积极挖掘相关热点、考虑学生学习实际和努力解决教学困境的目标和信心。新冠疫情带给社会太多的压力、不安和恐慌,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有更多的思考,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

猜你喜欢
免疫学章节细胞因子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