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华
近年来有相关报道显示,引发肠道外感染疾病的产生,与轮状病毒有直接关系,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肠道外其他消化器官出现了严重的感染[1]。小儿腹泻的发病几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小儿腹泻的发病几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是威胁小儿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类重要疾病,做好疾病预防及治疗工作尤为重要[2]。在临床上,重度腹泻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几率,但是轻中度腹泻疾病在临床上发病几率较低,为了提升轻中度腹泻疾病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对引发轻中度腹泻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疾病治疗方法[3]。本文将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医院进行轻中度腹泻伴惊厥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轻中度腹泻伴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 个月~4岁;发病年龄:<6个月5例,6个月~2岁28例,3~4岁17例;发病季节:10月~次年3月38例,4~9月12例。所有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正常。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的起病均较急,大便次数为4~12 次/d,大便的性状为稀水、蛋花汤样及稀糊便,无脓血及黏液,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发热感。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儿均出现惊厥,惊厥发作患儿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大发作,其中有11例患儿为部分性发作,39例患儿为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其中有8例患儿有惊厥史,其他患儿均无癫痫家族及热惊厥史。痉挛持续时间为30 s~5 min,平均持续时间为(2.85±3.5)min。入院后出现惊厥:第1 天26例,第2 天17例,第3 天7例。
1.3 辅助检查 在对患儿进行检查时,主要采用大便常规、脑电图、血生化、柯萨奇病毒等检查方式,部分患儿进行头颅CT、大便培养及脑脊液检查。
1.4 治疗方法 在患儿进入到医院之后,给予患儿肠黏膜保护剂、补液、抗病毒及止惊等对症治疗处理,给予患儿苯巴比妥钠8~10 mg/(kg·次),肌内注射。同时给予患儿10%的水合氯醛0.5~0.8 ml/kg,或者是0.3~0.5 mg/kg 的地西泮,亦或是10%的水合氯醛0.5~0.8 ml/kg 灌肠止惊治疗,在疾病治疗期间,同时给予患儿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以完成对患儿肠道菌群的有效调整,给予患儿蒙脱石散,以实现对患儿胃肠黏膜的有效保护。疾病治疗1年后随访。
2.1 辅助检查结果 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未有患儿出现红细胞。脑电图结果显示:有6例患儿出现弥漫性异常慢波,未见癫痫波疾病出现,在4 周后复查脑电图,患儿的所有指标均恢复正常。血生化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血纳、血钙、血糖及血镁指标均正常。柯萨奇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均为阴性。有35例患儿经CT 检查未见任何异常。有27例患儿经生化检验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正常。
2.2 止惊药使用 50例患儿中,使用止惊药1 次80.0%(40/50),使用止惊药2 次14.0%(7/50),使用止惊药3 次6.0%(3/50)。
2.3 转归 在治疗3~7 d 后,5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未有患儿出现癫痫样反复惊厥症状。疾病治疗1年后随访,患儿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未有患儿出现再次惊厥现象。
腹泻作为儿科中一种发病几率较高的疾病,该种疾病属于一种高发疾病,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致,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大便的次数出现明显增多,被纳入到消化道综合征疾病中。目前,在小儿腹泻伴惊厥疾病治疗中,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为了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质量,需要对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4,5]。由于在秋冬季节发病几率更高,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引发婴幼儿出现惊厥发作,与婴儿的大脑发育不成熟、皮层分化不全、神经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神经元树突发育不完善及神经递质不平衡有直接关系[6,7],进而引发惊厥阈值出现降低。说明引发小儿腹泻伴惊厥疾病的产生与轮状病毒感染影响所致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2岁以下的婴儿中腹泻伴惊厥疾病更是有着较高的发病几率[8,9],是因为2岁以下的婴儿自身抵抗力不强,并且大脑发育尚不完全,皮层分化不全、神经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及神经元树突发育不完善等有直接关系,促使神经递质及脑化学成分出现极其不平衡情况[10],是造成惊厥阈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疾病诊断中,需要从惊厥发生的频率、时间、强度及各项检验指标为判断依据。在对患儿进行用药之前,应查明引发疾病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对患儿进行治疗,以帮助患儿能够今早恢复健康,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在1~2岁的婴幼儿中小儿腹泻伴惊厥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几率,尤其在秋冬两个季节中发病几率最高,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无热惊厥、无脱水、轻中度脱水等,惊厥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需弄清楚疾病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的给予患儿对症预防及治疗。通过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解可知,肾功能、肝功能、血糖、电解质、脑脊液均正常,大多数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疾病预后治疗效果。现阶段,在患儿临床中腹泻伴惊厥疾病较为常见。有相关的专家学者提出,当患儿未出现电解质紊乱、抽搐时未出现明显的低热及无热等情况时,说明患儿患有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轮状病毒感染是引发患儿出现惊厥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的脑电图结果显示:有6例患儿出现弥漫性异常慢波,未见癫痫波疾病出现,在4 周后来到医院中复查脑电图,患儿的所有指标均恢复正常。血生化的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血纳、血钙、血糖及血镁指标均正常。柯萨奇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将生化检查方法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方法应用到轻中度儿童腹泻伴惊厥疾病治疗中,能够将电解质紊乱而造成患儿惊厥发作的原因排除掉,由于所有发病的患儿均属于轻中度脱水,能够将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患儿出现脱水的情况排除掉。在50例患儿中,有40例患儿止惊药的使用次数为1 次,有7例患儿止惊药的使用次数为2 次,有3例患儿止惊药的使用次数为3 次。其中有8例患儿有惊厥史,其他患儿均无癫痫家族及热惊厥史。说明在给予轻中度儿童腹泻伴惊厥疾病有效的治疗药物后,使治疗工作更具针对性,未有患儿出现疾病复发情况,未有患儿进行抗癫痫治疗。疾病治疗1年后随访,患儿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未有患儿出现再次惊厥现象。
综上所述,诱发患儿出现轻中度腹泻伴惊厥的原因较多,大多数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疾病预后效果,并且未有患儿出现疾病复发。在给予轻中度腹泻伴惊厥患儿积极的临床治疗方法外,还需要对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确保能够直观了解引发疾病产生的原因,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以降低惊厥发生几率,避免患儿的病情出现进一步的蔓延及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