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俊博
(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山区环境对公路路线设计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但个别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通常并不十分重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协调性,对于山区自然环境的保护程度不足,造成公路路线有孤立的、不协调的现象。
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设计人员在不熟悉山区地质环境的情况下冒然选线,这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如在高海拔地区,公路路线要从山的一侧向另一侧翻越,此时通常要布设隧道或明线(越岭线)。隧道的布设具备土石方开挖量较小、对四周环境的影响较小、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等优点,不过布设隧道不便于确定路线总体方案,其造价也比明线的布设更高。明线的布设就能协调好公路路线和环境,工程简单,只是里程较长,开挖高边坡的难度较大,要面临高边坡稳定性维护问题,一旦工程施工措施不当,就有可能增加山区公路在施工及运营环节发生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严重时还会引起重大安全事故。与此同时,高海拔区域公路明线设计必然会在冬季遇到路面积雪问题,安全隐患较大,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需要开展大量养护工作。
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山区公路路线时会被设计平原公路路线的惯性思维所影响,线形选择往往和山区的地形、地貌等脱离,造成公路的工程量和投资成本大幅度增加。但是设计人员不能只注意造价,还要考虑公路对当地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如在山区公路沿溪线的选择中,对于复杂地质地段往往难以实现路线绕避,导致工程规模较大,并且土石方开挖工程相对集中,增加成本。然而沿溪线线形指标通常都较高,沿线的经济与社会事业都较为发达,人口多,有利于经济发展。除此以外,山区公路越岭线纵面上容易遇到连续升坡的情况,高差变化较大,平面上则是曲折迂回,导致公路线形指标较差、工程量较大、弯多坡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施工与养护成本。并且越岭线沿线的人口一般都较少,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没有显著的作用,因而设计时要尽量选择沿溪路线。
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建设时机、工程量的大小和造价的多少等因素,重点考虑环境、安全、经济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路线设计,提高山区公路建设综合效益。
在设计山区公路路线时要考虑对越岭线的选择,此时应充分了解山区水文地质情况,保证公路路线和垭口走向有一致性,以便缩短公路里程,提高路线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尽可能减少公路建设施工对区域内耕地和各种植被等的破坏,把水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科学处理山区公路路线施工的废弃物,保持优良的路景协调效果。
考虑到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安全与经济成本问题,应确定选择合理的路线。所以为降低发生路线设计问题的几率,应做好地质选线设计工作,结合山区公路施工计划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整体设计服务水平。具体而言,在地质选线中应考虑几个方面:首先,以地质勘探理论知识、专业设备和仪器的支撑下查明山区公路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并依托可靠的技术指标协调地形和路线的关系;其次,在地质选线环节要重视路线四周的环境情况,针对环境保护要求制订切实有效的举措;另外,在地质选线环节考虑复杂的环境因素,尽量避开不良地质,严格控制对地质环境的损坏,保持地质选线中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尤其是设计人员要增强平面设计意识,通过曲线定线方式考虑山区公路四周的地形,借助复合曲线设计体现公路路线和山区地形之间的适应性。
为持续提升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质量,设计人员在优化平面设计的同时要准确把握纵断面设计的关键点,严格控制路线横向视距,保证行车安全。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控制:一方面,设计山区公路的直坡段路线时应考虑自然条件,根据经济性原则体现纵断面的合理性,并且要科学设计路线的凹形与凸形竖曲线,考虑车辆具有的动力特征,优化纵断面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为预防驾驶者在山区公路行驶时被侧向障碍物所影响,设计人员要基于公路行业技术规范和要求,控制好横向视距,保证曲线半径设计合理,同时要加强对横向视距的检验,保证安全性。
山区公路沿线较长,曲线成分较多,甚至有全曲线公路,必须注重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作为设计人员就应尽可能避免拐点重合现象,细致分析凹形竖曲线底部或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反向平曲线拐点,确定一个合理的变坡点,预防两者重合,预防两条曲线外观扭曲。如果山区公路车速设计超过40 km/h,设计人员就要让驾驶者接近顶部时提前发现平曲线,避免急弯,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总而言之,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策略加强问题处理,这有利于在长期使用公路的过程中优化其服务功能,提高其应用效果。所以要从环境、安全和经济性等角度对路线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越岭线垭口的选择、线路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组合设计等方面解决问题,提高山区公路运行与发展的路线设计合理性。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先进设计理念、专业设计方法等的应用,确保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