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菊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石泉畜牧兽医站,743000)
在猪皮肤病频发的状况下,能否对病猪进行及时有效诊治,对于能否提升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关联。在运用西药对猪皮肤病进行治疗期间,效果不够理想,甚至还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但是通过对中医辨证理论进行应用,对猪皮肤病进行治疗,不仅简单而且效果会更加显著,尤其是现阶段治疗猪皮肤病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实际落实生猪生产工作期间,生猪养殖场会遇见多种不同类型的猪皮肤病,不同种类的皮肤病之间的传染性和病症都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是发生哪种猪皮肤病,都会对生猪的健康状况造成影响,本文对比较常见的几种猪皮肤病进行细致分析。
一是晒斑。晒斑病是猪皮肤病的一种具体病症,极易在开放式的饲养模式生产猪群中产生,主要就是因为猪长期受到光照影响而产生了相应的晒斑。患有晒斑病的病猪,在其耳朵后面的位置、背部位置都会产生大量的红斑,甚至还会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1]。在此种病症下,病猪就会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甚至还会出现步态移动缓慢、皮肤干燥、大面积脱皮的现象。
二是皮肤坏死。此种疫病大多数都发生在仔猪上,主要就是因为养殖场的地面过于粗糙,使仔猪的膝关节、蹄冠部位的皮肤出现了大量的死皮。在猪患有皮肤坏死疾病初期阶段到发病的后2 周左右时间,其具体的患病位置会逐步扩大,之后才能够自主恢复。在发病四周左右的时间内,有一部分病猪的坏皮肤会被新生长出的皮肤所覆盖;但是仍然有一些仔猪的乳房或是尾巴会产生皮肤坏死的现象。
三是脱毛和湿疹性皮炎。产生这一猪皮肤病主要就是因为猪的营养不够充足,进而就会诱发皮肤病变。患病猪会出现皮肤暗淡、背毛干燥、有溢出物等多种不同症状,严重一些的还会产生溃疡和坏死等问题。
运用中医方法对猪皮肤病进行治疗,与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更为显著,能够有效避免产生费用高、副作用强等问题,其是现阶段在实际对猪皮肤病进行治疗的一种较好方式。
中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实际治疗猪皮肤病期间,具有简单便捷、成本偏低的优势。运用中医疗法对猪皮肤病进行治疗,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已经积攒了充足的临床经验,同时还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2]。通过对中兽医理论进行分析,猪皮肤病主要就是因为风、湿、燥、热等一些外邪因素影响所诱发的,同时还会受到季节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猪在患有皮肤病之后,就会出现风热、湿热、血热的症状,其属于实症范畴;对于猪慢性皮肤病而言,主要就是因为血虚、肝肾阴虚两种关键因素所导致的,其属于虚症范畴。
对于湿热型皮肤病而言,基本上都是因为天气原因所产生的,如潮湿和湿邪侵袭机体就会使猪患有皮肤病,病猪就会出线皮肤丘疹、油腻、难闻等正症状。如果想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中医疗法进行清热祛湿和健脾化湿。
将地榆、苦参各100g、黄柏90g、防风、银花藤、大青叶、白癣皮各80g、蝉蜕40g 进行搅合,并要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熬三次,之后将煎熬之后的药液涂抹在病猪患有皮肤病的位置上,坚持连续涂抹4 天就能够痊愈。以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实际对猪皮肤病进行治疗期间,基本上就是以疏风清热、渗湿杀虫为主。上述提到的中医治疗药方就具备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