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湖北省江陵县农业农村局)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江陵县畜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受环保意识不强、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不高等多种因素影响,畜禽养殖粪污乱排乱放现象时有发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江陵县时指出,四湖总干渠水质下降为劣V类,其主要原因是受畜禽养殖粪污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所导致的。
针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江陵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转、治、用”的策略,切实转变畜禽养殖业发展思路、不断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粪肥资源化利用。截止到2019年年底,江陵县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粪肥资源化利用率达80.7%。全县100多条渠道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四湖总干渠水质上升至Ⅳ类。同时,在2019年荆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专项战役考核评估中,江陵县被评为优秀等次。
1.定方案,明方向。2017年3月,江陵县政府印发了《江陵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方案》《江陵县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江陵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纳入政府重点工作。文件对全县畜禽养殖布局进行了规划,明确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现有的养殖场,在禁养区的,实行关停或者搬迁;非禁养区的,必须配齐污染防治设施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如整改后仍然不达标的,予以关停。同时,新建养殖场必须符合乡镇总体规划,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准建设。从2018年起,江陵县新建养殖场必须通过养殖用地环保审查合格后方准开工建设,随意新建养殖场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畜禽养殖从“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转变。
2.建机制,组队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行县乡联动、部门联动机制。江陵县成立了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环保以及村委会等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畜禽粪肥资源化利用领导小组。为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抓细抓实,江陵县组建了3支工作专班,即巡查专班、督办专班和执法专班。
巡查专班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人员和村组干部组成,负责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情况的日常巡查;督办专班由县政府督查室、农业农村、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不定期开展暗访,检查养殖场污染防治情况和巡查专班工作开展情况,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任务清单方式下达给乡镇政府;执法专班由县环保、水利、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执法人员组成,对存在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的或者在巡查过程中指出问题拒接不执行整改的养殖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关停措施。
3.筹资金,定奖惩。为确保全县禁养区关停、非禁养区畜禽养殖污染日常巡查和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江陵县政府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农村环境“多位一体”综合管控范畴,实行同考核同结账。对率先完成禁养区关停、畜禽养殖场污染设施改造的予以奖励,排名靠后的则扣减改造经费,全县共安排专项工作经费573.94万元,其中关停资金216.54万元、非禁养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资金357.4万元。
1.应关停,全关停。2017年5月,江陵县完成了禁养区内42家养殖场的关停工作;2018年4月,对位于长江岸堤沿线的7个养殖场进行了搬迁;2018年9月,对纳入湖泊保护的文村渊和西干渠周边的34个养殖场进行了搬迁。
2.边改造,边升级。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技改标准、统一技改方案、统一组织改造、统一组织验收、统一实施环保备案。
统一技改标准,县农业农村、环保等部门联合编写了《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及粪肥资源化利用技术要点》,免费发放到每个养殖场户手中。
统一技改方案,乡镇畜牧兽医人员根据技术工艺要求,按照“差什么、补什么,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制定了“一场一策”技改方案。
统一组织改造,乡镇政府组建改造工作专班,“面对面”指导养殖场户进行改造。如马家寨乡有100多个养殖场,如果由养殖场自行改造,在改造时限和改造标准上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马家寨乡政府采取统一施工队伍、统一购买材料、统一施工方法,在全县率先完成改造任务,且较大地节约了改造成本。
统一组织验收,规模养殖场由县环保部门和畜牧部门联合验收,养殖户由乡镇组织验收。2017年年底,212个规模养殖场、272个养殖户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全部通过了验收。
统一实施环保备案,乡镇畜牧兽医人员指导养殖场在政府网站开展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工作,全县有4个规模养殖场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480个养殖户依法办理了畜禽养殖环评影响登记备案表,办理率达到100%。
虽然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改造解决了粪污储存的问题,缓解了乱排、乱放的现象,但还存在设施简陋、粪污清理费工费时、与先进养殖技术不配套等诸多问题。2018年,江陵县结合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和外地经验,大力推行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截止到2019年年底,共有118个养殖场完成了蛋鸡“124”模式、养殖场除臭降尘、黑膜沼气处理、粪便皮带传送、污水三级沉淀等改造,130个养殖场正在申请改造升级,已经和正在改造升级的养殖场占总数的51.2%。
3.严监管,重处罚。巡查专班每两个月对畜禽养殖场户至少开展一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办专班全年督办不少于4次,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清单或者移交执法专班。执法专班对存在偷排、漏排等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一律依法高限处罚、一律停产停业,全县始终保持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高压态势,让养殖场户因畏惧而“不敢污染”。2018年,执法专班对8家严重违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养殖场,根据情节不同程度给予了罚款或治安拘留的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对部分抱有侥幸心理的养殖场户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使其感受到了政府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上的决心和态度,从而在思想上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在行动上从“被动改造”转变为“主动改造”。
1.早疏导,市场化。首先是从心理上进行疏导,消除抱怨、抵触情绪。2018年9月,江陵县采取乡镇巡回的方式,召开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参训养殖场户达330个。培训班上,首次提出了畜禽养殖除了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外,还有环保风险,并分析了环保风险、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之间的主次关系。培训班还宣讲了国外以粪污消纳土地面积来确定养殖畜禽种类和数量的做法。政策宣讲透彻、内外差距清楚、责任主体明确,使养殖场户明白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养”、自己的粪污自己处理的道理,养殖场户的心结解开了,积极参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其次是在治理途径上进行疏导。畜禽养殖粪污污染治理只是手段,利用才是最终出路,不治理就会出现乱排乱放、污染环境等现象,利用好了才会变肥为宝、协调发展。种养脱节是大多数畜禽养殖企业的短板,加之农田施肥和粪污还田存在时间差等诸多因素,粪污收集储存后无法还田是养殖场户最大的难题。江陵县按照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的思路,引进了2家畜禽粪污专业收集和处理公司,实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年处理畜禽粪污能力达40万吨,占全县粪污总量的90%。第三方收集处理公司架起了种养结合的桥梁,解决了畜禽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畜禽粪污产得出、能储存、运得走、全利用的目标。
最后是实行市场化运作。第三方收集处理公司与养殖场户签订收集协议,确定服务方式、收费金额、服务期限等事项。第三方收集处理公司将收集的畜禽粪污加工成为有机肥或沼液等,统一还田利用。2019年,223个生猪和蛋鸡养殖场户与第三方收集处理公司签订了收集协议,占全县养殖场户总数的75.3%。同时,江陵县积极发挥项目资金“指挥棒”的作用,对第三方收集处理公司畜禽粪污收集专业车辆、基础设施等进行奖补,畜禽粪污收集、肥料加工与销售实行市场化运作。
2.补短板,种加养。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经济且实惠的方法就是还田利用。江陵县大力鼓励规模养殖场流转周边土地与大型种植基地对接,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目前,江陵县有“猪——沼——菜”“猪——沼——藕”“鸭——沼——藕”“鸡——肥——果”等种养结合模式。
如湖北三湖畜牧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亩用于种植饲料构树和油菜,畜禽粪肥沼气工程处理的沼液和沼渣用作构树和油菜肥料,树叶和油菜作为青饲料用于生猪养殖;湖北隆兴湖鸭业有限公司采取蛋鸭粪便还田模式种植蔬菜,污水三级沉淀藕塘净化后再用于养鱼;江陵县夏诺来肉牛养殖场采用粪尿一体化发酵床模式,粪便作为藕带和蔬菜肥料。
同时,荆州市张家湾畜牧有限公司与江陵县澎湖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将畜禽粪污经过沼气工程处理后用于蔬菜基地肥料使用;丰泽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种植基地建设畜禽粪肥集中储藏设施,与周边畜禽养殖场签订粪肥利用协议,解决了畜禽养殖场粪肥还田难题,解决了种植基地有机肥来源问题,实现了合作双方共赢。
3.勤记录,明去向。为了有效督促养殖场户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江陵县印制了《畜禽养殖场粪肥资源化利用记录本》《畜禽养殖粪肥收集单》,免费发放到每个养殖场户和第三方处理机构。第三方处理机构每收集一次粪肥,必须填写收集单并由养殖场户签字后双方留存;养殖场户每一次粪肥还田,必须填写粪肥资源化利用记录,做到了“有利用必有记录”,切实提高了养殖场户粪肥还田资源化利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