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家票
在“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普洱市,素有“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等美誉。
普洱市亲戚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总是常说:“走,喝茶去。”喝茶是种心境,泡茶才是真正的工夫。
把沸水注入茶碗中,只有茶和水相互交融,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喝茶,喝的是原味,泡茶需要的是用心。
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工作也一样,只有走进他们内心深处,才能知道他们所想、所需。
花卉、茶叶、咖啡、蜂蜜、土陶……在普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产品展示厅里,来自全市3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进驻联合会管理平台。
联合会会长朱建平拿着手机,一边查看国家优惠政策、种植养殖动态、技术指导等海量信息,一边和各会员单位负责人进行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他就能指导各个合作社科学安排生产、营销。目前,联合会会员达到40余万名。
看着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很难想象,在几年前,他还是一名城镇困难职工。
实际上,在普洱市总工会实施城镇职工解困脱困之前,像朱建平一样的困难职工还有很多。
2015年,普洱市有建档立卡户城镇困难职工5204 户,到今年,这个数据变成了312户。短短4年时间,近5000户城镇困难职工得以脱困。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城镇职工解困脱困战役打响后,普洱市成立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普洱市市委副书记、思茅区委书记陆平挂帅,普洱市副市长李荣任常务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会主席秦永勋和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姚顺任副组长,20名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普洱市委还在全省范围内第一家设立了“市委书记救助金”,对大病、特困职工进行救助。
近年来,普洱市累计帮扶建档立卡困难职工62749次,发放慰问金4011.0636万元;累计帮扶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实施金秋助学2225人,发放助学资金542.42万元;实施医疗救助3016人699.11万元,实施生活救助57479人2769.5336万元,解决住房222户,其中:公租房帮扶137户;发放租赁补贴帮扶69户;农村安居房帮扶16户。
朱建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个典型。
朱建平老家是普洱市墨江县龙潭乡人,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非常困难,就连他上学的学费都要到处找人借。每当看到父母为学费发愁的样子,他就暗自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能尽快就业的中专求学。
中专毕业后,他进入墨江县景星乡政府工作,从一个农村孩子到一个公务员身份的转变,在当时的农村是引以为傲的事情。
工作几年后,他遇到了在医保中心工作的李云芸,两个年轻人组建了一个小家庭。
1995年,朱建平的长子朱聪出生了,初为人父的他,每天工作充满了激情。因成绩突出,1999年,朱建平被调到墨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任项目股股长。几年后,工作再次调动,他进入普洱市扶贫办工作。
2001年,是朱建平生命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儿子朱聪被检查出患有间歇性肌营养不良症。按照医生的结论,这种病无法治愈,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会渐渐瘦弱、萎缩,直到窒息死亡。
生活就像戏剧化一样,刚刚还风和日丽,下一秒就倾盆大雨。儿子的病如同晴天霹雳,让朱建平难以接受,他总是认为这是误诊,但经过多次检查后,结论都是一样。
儿子患病的那段时间,每天下班,他都不愿回家,他害怕面对无助的妻子和病痛中的儿子。
但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一段时间后,他慢慢平静下来,开始四处求医问药。一家人的日子就在为儿子看病的过程中慢慢度过。
2009年,他带领着30名农民到昆明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让他眼前一亮,他觉得这一块的工作很有发展前景。
在培训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找培训老师咨询合作社创建和经营问题。
培训结束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建一个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他首先动员妻子来发展合作社业务,但妻子不愿意。
他对妻子说,你不辞职我就辞职,反正这件事一定要干。
看到他铁了心要做这件事情,妻子只得辞去了医保中心的工作,并注册成立了思茅区云芸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刚创业的时候,妻子每天忙里忙外,既要照顾患病的孩子,还要养好数千只鸡,但妻子任劳任怨,咬牙坚持下来。
当时,由于要给儿子看病,而且又刚开始创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每天一睁眼,就想着从哪里借钱买饲料。
提及创业时的艰辛,朱建平说:“虽然创业这条路很坎坷,但不走一定会后悔。”
电视原本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家电产品,但在朱建平创业的那段时间,他家里连台电视都没有。
普洱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到他家进行走访调研时,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为他购买了一台电视机,并送来5000元的慰问金。
他的情况通过工会上报到普洱市委,市委经过决议,从 “市委书记救助金”项目中拿出2万元资金对他进行帮扶。
在他没钱购买饲料的时候,普洱市总工会为他办理了8万元的小额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党委政府、工会的帮扶下,云芸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慢慢步入正轨,一年多的时间就有40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后来,他发现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于量小而且分散,产品出售价格相对较低,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受到限制。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朱建平成立了普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把普洱市各县区的合作社纳入一个规范统一的平台,并通过淘宝、网红代言等手段帮助农户打开销路,到现在已经有40余万合作社会员。
考虑到儿子的病情,朱建平和妻子决定再生一胎。
2013年5月生下二儿子时,妻子却患上了宫颈癌。此后,妻子长期在北京住院治疗。2014年,妻子还在重病中,朱建平的大儿子病故。
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大儿子去世后,妻子也因病离开人世。
此时,他心灰意冷,想撒手不干了,但想到他身后还有3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余万会员正在看着他,他只得打起精神,应对联合会各种繁琐事务。
2016年,他从普洱市扶贫办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专心投入到联合会的运营当中来。
提到加入联合会的好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镇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曼恬说:“我们合作社的茶叶品质很好,火塘茶这一产品也很有卖点,可就因为销路不畅通始终鲜为人知。”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贰瓦农牧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燕也有这样的苦恼。“我们合作社的产品质量好,在当地很受消费者欢迎,可就是因为不善营销,导致产品打不开销路价格也卖不上去。”
他们的问题在联合会这里得到了解决,朱建平通过淘宝网红代言的方式,提高了农户产品的知名度。
付出终有回报。
联合会先后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评为“农产品电子商务诚信经营示范单位”,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我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普洱市党委、政府的关心,离不开各级工会的支持,当初市总工会通过贷免扶补为我办理了8万元的贷款,在我心里比800万还要重。”朱建平说。
联合会发展壮大后,朱建平在思茅区腊梅坡建了一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培训学校,专门教农民种养殖以及产品推广技术。
白天老师进行授课,晚上则由学员自己来讲学习感受、创业心得,原本晚上的时间是7点到9点,可很多时候,学员讲到深夜12点都停不下来。
“在我创业的过程中,党委政府、工会给我了这么多帮助,我无法回报他们的恩情,只能通过联合会的方式让更多的农户脱贫,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采访结束后,朱建平送给记者一本联合会的宣传手册,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有一种地方,没有去过你就无法想象那里的困难;
有一种生活,没有体验你就无法了解那里的艰苦;
有一种眼神,没有遇见你就无法感受求生的渴望;
有一种感动,没有经历你就无法理解人生的伟大……
或许,这就是朱建平内心深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