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黑龙江省工信战线在工信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创工业强省、数字龙江建设新局面。
2020年重点工作情况
年初以来,垒省工信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两手抓两不误,采取超常规举措,创造性攻坚克难,取得防疫生产双胜利。1-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环比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
(一)最大亮点是打赢了防疫物资生产攻坚战。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大战大考,疫情防控最缺什么,就全力组织生产什么储备什么,仅用10天时间就形成日产3万只N95口罩的产能,用20天时间达到日产3000套防护服产能,用不到2个月时间推动生产国家重点监测的10种重要防护用品,除核酸检测试剂盒外其余9种形成省内批量生产能力。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等4种产品生产实现“零的突破”,紧急构建起重要防护物资省内全产业链保障格局。
(二)最大突破是快速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先后成立省市县三级工业应急保障专班和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工作专班,设立信息平台和24小时诉求热线,采取“五抓”措施,实行周调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缺用工、缺设备、缺原料、缺资金等问题1711项,推动规上企业能开则开应开尽开,4月底开工率、员工返岗率和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8%、97%和90%。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组给予我省“组织领导有力、行动举措有力、政策落实有力、党建引领有力”的充分肯定。
(三)最大成效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前10个月由负转正、有望实现垒年增长2%的预期。建立“周调度、月调度”机制,强化工业运行调度服务,研究部署工业稳增长工作。将年度增速目标按照行业、地区和重点企业进行全面分解,压实市地主体责任和行业调度服务职责。开展厅领导对口联系帮扶市地和重点企业(项目)工作,深入市地和企业开展实地督导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规模占比超过70%的哈、大、齐三市快速回升,规模占比超过80%的四大主导行业中,食品、石化、装备行业同比平稳增长、环比加快。8月份以来全省规上工业逐月加快回升,1-10月、1-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0.6%、2.4%,实现由负转正,有望实现全年增长2%的预期。
(四)最大支撑是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围绕百千万工程打造50个百亿级企业和15个千亿级产业,梳理重點产业链23条,涉及龙头骨干企业58户、核心配套企业260户。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以稳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方向,建立“十个一”工作体系,强化“领导抓、抓领导”包保工作机制和“工作专班+产业推进组+产业链长+解决问题清单”模式,百亿级企业、干亿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前3季度,“50+150”户(培育的50户百亿级企业、150户十亿级企业)企业实现营收4804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73%;15个干亿级产业实现营收5140.5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78%。
(五)最大提升是服务企业能力全面加强。牵头制定全省《保市场主体稳经济促就业行动方案》,牵头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和精准稳妥复工复产两个“14条”意见。强化融资服务,截至目前共推荐融资需求企业2891户,743户工业企业获得贷款支持951.7亿元。利用省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推送需求企业获得“双稳基金”融资471.4亿元。新增省级贷款周转金10亿元,支持453户企业续贷倒贷75.7亿元。强化政策兑现,拟支持850户企业和项目、兑现奖励资金9 23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国家要求的年底前无分歧账款应清尽清任务。
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主要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加快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和“一区两带多基地”工业新布局,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建设工业强省、数字龙江。具体推动六个“抓好”:
(一)抓好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工业强省的总抓手,牢牢抓实百亿级企业、干亿级产业、万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干亿级园区等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十四五末工业占比30%的目标深入研究,对9个尚未出台的规划做好与国家、省规划的衔接,对16个已出台的规划落实落细落靠。完善“十个一”工作体系,探索建立工业高质量发展网格化分级包保机制。
(二)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链条抓好“五头五尾”,持续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围绕“百大项目”中工业项目、“百千万”工程项目、“双百工程”项目,抓实项目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和按期投产率。推动65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产,力争形成100亿元增量拉动。重点推动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龙油550等投产项目进一步提高原油加工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抓好市场主体培育。修订我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旆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落实保市场主体稳经济促就业政策措施。重点梳理完善临规企业库,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净增200户。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进行股权融资,支持2家企业进军民营制造业500强。遴选5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向国家推荐10家“小巨人”企业。
(四)抓好重点产业链稳定。以链长制为抓手,深入梳理省级产业链重点企业主要产品产能、产量及销售流向、在建项目、核心配套企业分布等情况,找准发力点,保持和提升龙江优势领域制造能力。实施“挂图作战”,协同相关部门完善产业链图谱、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链上企业“家谱”、招商目标“图谱”;研究制定梳理工业优质产品推荐名录,打造“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的惠企环境。围绕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共性环节,有针对性地研究“一链一策”,真正发挥好政策赋能作用。
(五)抓好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及应用,明后两年再新建3 7万个5G基站。深入挖掘5G行业应用场景,推动5G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矿山、智慧医疗等领域先行应用。大力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及应用,积极争取哈尔滨市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城市,努力把哈尔滨建成全国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及应用,推动龙头企业在远程控制、产品溯源等方面的示范应用,探索重点发电、精密制造、农机等装备领域工业大数据应用和网络化协同生产模式。
(六)抓好工业运行调度。按照省委对“十四五”时期工业占全省经济比重的24%大幅提升至30%的要求,做好年度目标测算,压实市地推进工业稳增长主体责任。盯住占比70%以上的哈大齐,哈尔滨大庆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齐齐哈尔保持高速增长。抓牢占比80%以上的装备、石化、能源、食品4个主导行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力争能源行业不下降,其他3个行业平稳增长。推进占比50%以上重点培育的50户百亿级企业稳产增产,助力中国一重、哈电集团、大庆沃尔沃等重点企业进一步上产增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严防生产环节聚集性疫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