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邵斌,范 强
(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巴音郭楞 841604)
石油开采的位置较深,故开采条件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地表相比,地表下层含水率较高,故具有潮湿和低温的特点,并且缺少氧气,普通人很难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作业。总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石油开采方式依然以人工开采为主,并且开采流程复杂,对作业人员身体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
在新时期下,我国社会经济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对石油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井下作业管理水平和修井技术均有所提升。但与境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
石油井下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对作业人员各项能力均提出了要求,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修井人员应做好修井工作,同时还要保证作业质量,故修井作业人员肩负着沉重的压力。与常规作业相比,修井作业更具危险性,故国内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现有作业人员也多为专业人员,技术能力有限,与国外的差距也因此而拉大。
在修井作业阶段,修井质量和效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修井作业没有固定的位置,且较为分散,故作业效率低下;
(2)无法准确评价修井作业的质量,即使存在安全隐患,也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方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作用,石油井下作业也不例外,为保证修井作业正常且有序地开展,需要在井下作业正式开始前,制定和落实与之相关的方案,通过方案的落实,指导作业人员开展井下作业施工。作业方案的优化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方案制定前,由地质勘测单位对作业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并生成地质勘查报告,成为石油井下作业方案制定的依据,以降低环境对石油井下作业的影响;
(2)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对其进行详细审核,确保方案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作业方案存在薄弱点应立即修正,消除安全隐患,使井下作业质量得到保证。
石油井下作业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限制和干扰下,井下作业效率和质量均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再加上石油井下作业流程繁多,且十分复杂,任何一项工序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作业的质量。因此,在作业过程中石油企业应加强管理,重点管理作业人员、作业设备、环境、检测和原料等因素。以某石油企业为例,该企业为提升石油井下作业的质量和安全,在作业开始前,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参加技术交底,让其了解石油井下作业的主要内容和流程。在具体作业阶段,由专业人员负责指导和监督,规范其作业行为,使其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从而达成预期的目的。
石油井下作业需要使用大量的专业设备,主要包括泵、燃料罐、钻机、井口工具和井口防喷器等。这些设备质量的好坏与否,与井下作业效率和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为此,石油企业应加强井下作业设备的管理力度,避免设备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加强检查力度,通过定期巡查的方式,把握设备的质量;
(2)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应及时予以维修和养护,延长其使用年限,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3)如果在维修后,设备故障依然存在,应及时更换。在信息化时代下,建议石油企业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井下作业管理之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石油井下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以推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打捞工具是石油井下修井作业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器具,同时还有与之相配套的作业技术。为此,在优化修井技术时,需要将打捞工具优化作为切入点,通过一体化打捞工具和技术的应用,达成预期的目的。在修井作业过程中,发现井下桥塞在大小和形状上差异显著,针对这些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桥塞,作业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打捞措施,但总体上来说,桥塞越大,打捞难度越高,反之则亦然。想要使打捞精准度得到保证,研发一体化设备尤为关键,这是提升作业成功的有效途径。在实际设计时,所设计的打捞筒必须含有卡瓦,而筒体最好采用优质的母锥,通过卡瓦式制作方式,完成内椎体的制作,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这种一体化打捞设备的应用,在打捞各种破损桥塞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对桥塞本体进行打磨;
(2)打捞桥塞落物。在打捞阶段,桥塞落物打造设备应该与钻杆保持连接状态,然后利用钻杆将打造设备移动至打捞处,待打捞设备与桥塞接触后,借助旋转钻柱使其落入井中,方可打捞,在桥塞打捞完成后停止。
此外,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使修井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优化修井技术的有效手段。以打捞技术为例。某石油企业为提升打捞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决定将打捞技术和仿真技术结合,构建油田井下作业打捞仿真系统,利用仿真系统对打捞作业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风险隐患,为作业人员优化技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该企业在构建仿真系统时,融入了现代科学理念和打捞作业的具体情况,使监控系统和检测技术愈加完善。同时,为充分发挥立体引擎的作用,考虑了打捞技术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借助仿真系统,完成打捞方案的制定,据了解得知,打捞方案中包括示意图,并且技术人员还在示意图中标注了作业要点和流程,为作业人员操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
动力系统在修井作业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修井作业的动力来源,动力系统运行是否稳定,直接影响修井作业的效率。对于动力系统进行优化,主要是对传统动力系统结构的调整,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动力系统结构与现代修井作业匹配程度不足,适用性较差。建议石油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将减速箱和降矩箱等设备应用到动力系统之中,以促进动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
在修井作业中,修井机是最重要的设备,将运行结构作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轮胎式修井机,另一种为履带式修井机。前者具有背式井架,故行走速度和作业效率较高,在快速搬迁时较为适用,但设备入场,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后者通常情况下不会配备井架,具有良好的越野能力,其运行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修井机优化过程中,可以将驱动方式作为着手点,国内石油企业所应用的修井机,其驱动方式为变频驱动,在优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简化其构造,这一目标实现后,修井机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均能有所下降。此外,加强修井机的维修和养护十分关键。修井机很容易在高强度运行阶段产生各种故障,以柴油机启动困难为例,针对此类故障维修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检查,排除管路堵塞隐患;
(2)检查电瓶电压,电压较低应及时充电;
(3)如果故障成因为空气滤清器堵塞,可及时清洗;
(4)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使用设备,尽量选择低温柴油。
综上所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建设了大量的石油工程,与此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有所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建议石油企业加强井下作业管理力度,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修井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