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020-01-12 19:28:29叶陈奎王晓岗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光谱药品样品

叶陈奎,袁 冲,王晓岗

(浙江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369)

近红外光谱的区域和含有H有机物质可以实现合理适用。研究中发现,红外光谱本身就具备较强的专属性,操作方式更为简单,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绿色环保的优势作用,因此目前这一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药物定性定量分析和市场监管工作中。为此,本文对近几年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药物质量分析问题展开详细研究,希望在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基础上,为我国药物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性帮助。

1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性分析

红外线光谱中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情况能直接反映物质组成和分子结构,除了光学异构体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聚合物之外,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其他的化合物可以在工作中发挥一致性的红外光谱图作用,在某种程度而言,这项技术发挥的作用和人类的指纹一样,都具备独一无二的特点[1]。 而分子结构差异相对细微的问题则可以直接在红外光谱图上进行表达,这一特点当前也成为定性分析的主要基础和依据。红外光谱属于常量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接受检测的样品纯度需要在90%以上,在目前的国内外药典中,这一方法也成为原料药物辨别真伪的重要手段。由于这项技术具备较强的高效性和专属性特点,所以现阶段也更多地被应用在制剂药物的鉴别过程中。对于没有辅料的制剂而言,可以采用直接测定的方法开展工作,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进行样品处理,含辅料的制剂通常需要一系列处理后才能进行后续测定。相关研究人员提出,借助光纤探头对八种不同疗效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原料进行采集,并进行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后,可以借助最小的环节进行光谱预处理,通过构建无损快速鉴别的近红外识别模型,对技术的专属性和耐用性进行明确[2]。有的研究人员提出,构建西咪替丁片的A型分析模型,能够实现对药物活性晶型的科学鉴别,最终实现质量和药效的管控。

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量分析

在对药品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在前期工作中需要构建相应的光谱信息,从而和已知的样本之间形成对立的映射关系,在建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选择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式进行光谱方法的选择,尽可能降低辅料干扰或是不同药物生产厂家工作中出现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活性的成分信息得到更有效的表达和发展[3]。在对模型给定的浓度范围进行预测和判断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采集样本的方式进行近红外光谱图的获取,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对样品质量信息的科学和精准预测。研究人员在对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对呋喃妥因肠溶片含量定量分析模型的构建,意在借助最小二乘法进行光谱信息或是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模型的验证和分析[4]。研究结果可知,这一模型的构建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掌握样品含量,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更为直接地掌握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他研究者提出,借助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光纤探头之间进行连接,可以实现对图谱的直接采集,并且在偏最小二乘法的预处理过程中,可以构建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中的含水量定量模型,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快速进行现场检验也将起到重要影响和帮助。部分研究人员提出,在对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无损技术对多个药厂头孢克肟胶囊药物中光谱信息的采集,可以实现一阶导数和矢量归一化的合理性预处理,在此种技术指导下可以更为全面和快速地实现定量分析模型的构建。

3 过程管控和技术的在线分析

在对制剂进行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过程管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要求,那种将采集样本直接送到实验室的检测方式在工作中会表现出更明显的效率下降问题,很可能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对样品的破坏。但是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光纤探头的融合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样品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在全面获取和掌握样品内部的信息之外,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中间体参数的有效采集,在及时反馈的过程中,不仅能实现对组分的同时测量和信息判定,还能实现对样品采集中物理参数的有效分析,最大程度上维持合理的湿度和色差,这样才能在最终药品混合和加工制作的过程中,更合理地进行分析和质量管控[5]。这一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实验室资源的节约,还能有效提升药厂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研究人员在技术对比过程中发现,在热传感技术、化学成像技术的分析过程中,近红外光技术的应用可以发挥更为显著的优势特征,能稳定发挥技术作用,同时可以实现使用范围的提升,在对药物粉末的混合环节中可以实现技术水平的最大化发展。

4 药物市场监管问题

在当前医药领域的健全发展背景下,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为基层药检系统的发展配备了专业技术和帮助,主要目的就是借助车载近红外检测仪实现对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基层进行帮助,确保在每个地区都能进行快速检测或是现场质量控制,确保工作整体监管能力的提升。由于当前检验资源的条件有限,可以对可疑药品进行快速锁定,因此在实验室的筛查过程中,也能实现对资源和成本的节约[6]。相关工作人员对药品快检车中的车载近红外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对可疑药品进行实验室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最终药品结果的确为不合格药品。所以怎样进行分析模型的全面和有效构建,对筛查工作阳性率进行提升也是目前进行药物检验的重要要求。

5 中药分析

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工作需要借助研究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感官特点进行分析,不能保证工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所以最终药品的终端质量很难实现一致性发展。而当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无论是在中药的鉴别还是成分提取的各个阶段中,工作人员都能实现对过程的合理性控制,对于药品质量和效果的一致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技术由于自身制作过程具备较强的优势作用,因此制作过程更为简单,对样品不会出现明显的影响或是破坏,所以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为显著的绿色环保优势。但是在对技术整体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知,这项技术属于一种间接的分析技术,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工作中提前构建和制定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只有保证前期准备工作的合理开展,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帮助,否则,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限制。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各项技术稳定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必然可以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需要广大工作人员加强对技术手段的研究,从而为技术发展和药物领域全面进步创设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光谱药品样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基于三维Saab变换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免费送样品 满意再合作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星载近红外高光谱CO2遥感进展
中国光学(2015年5期)2015-12-09 09:00:28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2
苦味酸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