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类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

2020-01-12 19:28:29王士博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教学内容

王士博

(赤峰农牧学校,内蒙古赤峰 024000)

《分析化学》作为环境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理论性强且内容繁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此类理论基础性课程的学习往往缺乏兴致,接受度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影响其毕业后的就业率。故而,中职教师应当根据现下《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更正,或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以推进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灵活操作专业技术。

1 《分析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根源于教学行为几大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教师队伍、学生队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但是就目前中职教学情况而言,环境类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上几大教学行为构成要素均有涉及。

1.1 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良莠不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学方法连接学生队伍及教学内容的桥梁,其个人专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但是就目前全国中职院校来说,教师队伍存在专业素养良莠不齐的情况,理论知识扎实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依然是稀缺资源。以我校为例,年轻教师拥有强硬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缺乏经验,年级较大的教师,虽然拥有较强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专业课理论的融会贯通以及理论知识的更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我国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甚至于师资力量极度缺乏。

1.2 学生队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中职学生年龄区域在十五岁至十八岁,年龄偏小,自制力较弱,学习也缺乏内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析化学》的学习抱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觉得自己学习的是环境专业,专业内容并不是化学,因此不论是对于《分析化学》的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均持着轻视态度;第二,认为内容乏味,学习纯粹是浪费时间,自己只需要学习好专业课;第三,主动性差,遇到学习问题,不找方法解决,放任自流;第四,学习浑水摸鱼,理论课只要及格就行,实验课抄袭过关。

1.3 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

在中职学校,存在着环境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由化学教师教授的一种现状,因此,在环境类专业《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将化学基础和实验内容予以简化删除或重新组合的情况,但是与环境类专业基础衔接方面,则往往缺漏环境工程之类同本专业贴合性更为紧密的内容,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直接违背中职教学办学宗旨。

1.4 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教学需求

《分析化学》涵盖的内容繁杂,不仅理论性强,其中包括化学名词的基本概念,一些涉及计算的基本公式,以及计算方法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都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如何在学期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将《分析化学》中涵盖范围广、专业内容晦涩、涉及知识复杂的课堂内容讲述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且符合中职学生特点,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学关键。但是实质上,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各行各业、多方多面均处在快速变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中职办学教学需求,亟待改变。

1.5 实验条件难以满足实验教学

部分中职院校受限于办学资历和教学经费,《分析化学》对应的实验课程能使用到的设备往往难以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数量不足、设备陈旧、型号较少、更新不及时等。

2 综论《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对策

目前环境类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2.1 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良莠不齐,难以满足《分析化学》教学要求,学校可以针对此为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查漏补缺,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业务培训的开展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要灵活机动。诸如:以教师考核成绩评判教师是否要接受培训为参考指标;考核教师不仅要注重其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还要结合其教学表现来对其发展潜力进行预判;在培养方式上,可根据其学历制定个性化内容,以保证用最少时间和最少精力达到最好、最优的培训效果;也可以采用教师互助培训方式,在搭配上,可以青、中、老三个年龄层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互相搭配,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

2.2 改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的优劣直接反映教学质量。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教学需求,那么便意味着需要改变教学模式;而学生队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上表现不佳,不能要求学生改变其习性,则需要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论从哪方面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2.1 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环境类专业《分析化学》课堂上,应善于运用情境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诸如:在讲解滴定法时,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自来水养鱼虾,鱼虾因此死亡。课堂上讲到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追问学生鱼虾为什么会死亡,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明白是自来水中消毒剂里含有的氯原子是导致鱼虾死亡的主要原因,便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其猜测,这是情境导入法的应用。

当然,经教育学的发展,教学方法多样,诸如答辩讨论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等。而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如何将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赢得学生良好反馈。

2.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上面所讲述的是多样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但是其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课前预习、课程教学、课后复习的传统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其顺序和方式作了调整。依托于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和海量信息化资源,《分析化学》完全可以基于微课、微信、直播等多种多媒体媒介,让学生课前提前自主预习,梳理知识,提出疑问。在课程中,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答疑解惑,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而课后时间,则可以用于知识拓展。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且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课程教学。

2.3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关注于理论讲解并不适合这部分学生。因此,《分析化学》不仅要改变授课方式,还要根据环境类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重视实验教学,最好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融会贯通各类专业知识,保证其能够将知识点学以致用。

2.4 增加设备投入,满足实验需求

因为中职教育目的更强调实用型和应用型,相对于普通学校而言,实验教学对于中职学生《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效用,故而,面对环境类专业化学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需要集教育部门和学校之力,增加实验设备和教学器材的成本投入,填补这一空缺,最大限度保证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学习的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学中,环境类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存在教学方法传统、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设备缺少等影响学习效果和降低教学质量的阻碍。相信通过更多专业人士的研究和不断地教学实践,不仅使《分析化学》教学质量取得提升,环境类专业也将迎来课程创新的实现。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44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10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