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新安路八号
2020年5月14日,兴山县移民局在水月寺镇梅坪村举办了为期4天的中蜂培训学习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多数来自双联种养合作社。由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县镇村各级领导和承办单位宜昌天一职业技术学校,对培训周密安排,学员登记,体温测试,学习时间全程戴口罩,分开就餐等,使养蜂学习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笔者受邀担任中蜂授课老师,按学校布置备课,讲解中蜂活框饲养和四季管理方法。由于主办方与承办方信息沟通不够,主办方没能把学员基本情况传输给承办方,导致讲课出现尴尬局面。从学员上课的表情看,他们对活框养蜂很诧异,承办方发现情况不对,临时做课堂调查,参训学员70人,岁数偏大,只有3人活框养过中蜂,其余全是传统养蜂。
课程按原计划进行,已不符合实际,此次中蜂培训的申请单位梅坪村委会和双联种养合作社,村委陈书记和合作社胡社长与校方磋商,课程临时更改为讲授传统养蜂技术。
讲授中蜂传统养殖技术,笔者很自信,《三峡中蜂土法饲养入门》发表在《中国蜂业》2015年第9期,讲解传统养蜂知识,游刃有余。学员们对熟悉的传统养殖方式,一讲就明,一点就透。对传统三峡桶蜂具改革,由过去桶中间穿一个十字架,改穿三层竹签,分析其中的利弊,学员听后茅塞顿开,以往传统养殖中遇到的问题,这次从学习中得到了解决,精神倍加。
中蜂培训走进农户,深入现场指导,效果好于课堂。听百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员年龄大,记忆力差,文化程度低,除了少数年轻人用智能手机,多数用老年手机,微信交流困难。课堂上记不住的东西,现场操作中,直观易学。
合作社胡勇社长,41岁,精明强干。有23年驾龄,带着学校老师走访养蜂户,学员多住在海拔500m到1200m以上的高山,路窄坡陡弯急,弯道往往需要倒车才能转过来,路外万丈深渊,每次弯道倒车,我们一行人吓得心惊胆颤。不过远山的风景令人陶醉。
山上每户养蜂群数不多,基本在5~8群,居住偏僻的独户30群左右,蜂群密度分布适中。胡社长介绍,合作社养蜂有规定,人口密集地,每户不超过8群,分散户不超过30群。确保蜂群承载不超量,确保每户蜂蜜有收获。合作社上门割蜜,每千克40元,现场付款,每群蜂基本有1200元纯收入。合作社客户多是上海、武汉大城市的白领阶层,对质量要求很高,有时亲自驱车几百公里上门买蜜,原汁原味的蜂蜜深受客户喜爱。
在巡视学员养蜂过程中,有如下问题:
1.蜂桶大小高矮粗细各异,蜂具不统一,蜂群合并极为不便。
2.对蜂群群势和蜂桶的匹配没有科学估测,想当然大桶出高产,造出超级桶,测量过一个桶尺寸50cm×50cm×80cm。
3.任其自然分蜂,不摘王台,不加控制,导致原群最后成了弱群。
4.新王交尾失败,出现工蜂产卵,不懂合并蜂群,把蜂群消亡归咎运气不好。
5.蜂桶大,秋季割蜜后巢脾顶部不加保温物,致使蜂巢悬空,春繁巢温控制不力,造成春衰。
6.春季气温稳定在20℃,巢脾底部露出新脾,没有及时掰掉桶边老脾,工蜂啃脾增加了工作量,给蜡螟上脾产卵提供机会。
7.分蜂期诱蜂桶不涂蜡,很难吸引侦查蜂,诱蜂效果不好。
8.蜂群摆放位置没有遮阴,度夏不良。
以上问题在养蜂现场发现,随行学员从他人的不足之处汲取经验教训。
养蜂培训要立足学员与市场对接,在山区没有成片大面积蜜源的地方,传统养蜂效益并不比活框差,随着国家中蜂扶贫项目的推进,中蜂蜜市场供过于求已成现实。梅坪村双联种养合作社,另辟蹊径,独走传统养蜂路,开辟传统中蜂蜜市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