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01-12 15:26吴立芬安徽省枞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粪污猪肉养殖场

文│吴立芬(安徽省枞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生猪产业是安徽省枞阳县广大农村的传统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枞阳县的支柱产业,发展生猪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产业脱贫的重要抓手。猪肉产品是枞阳县主要肉食来源,笔者通过分析枞阳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为养猪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枞阳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枞阳县生猪养殖现状。近年来,枞阳县根据安徽省铜陵市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始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绿色增效示范行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保证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以及品种和质量契合市场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链,进一步推进枞阳县畜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8年枞阳县生猪存栏19.9万头、出栏28.5万头,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户)664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62家。创建部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5个、市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0个、县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40个。

2.枞阳县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

(1)规模化程度低。枞阳县生猪产业较大,但多以中小型规模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在面对自由的市场竞争体制时,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严重不足,无法获取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效益。笔者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选址难。规模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2016年,枞阳县印发了《枞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要求规模养殖场远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风景名胜区、学校和医院人口集中区。2018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 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要求长江干流岸线及主要支流岸线严禁1千米范围内新建项目、严控5千米范围内新建项目。枞阳县属南方水网地区,拥有84千米长江岸线,要想同时具备以上条件,又不占用基本农田,同时连片15亩以上的土地实在难以寻找。

二是融资难。据调查,投资新建一个年出栏500头规模养猪场,需要投入资金220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人员工资和征地费用。枞阳县多数养猪场都是靠自身资金积累“滚雪球”式发展,一旦遇到突发性事件,就会遭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银行贷款需要企业提供诸多材料,如财务数据、担保抵押财产等。一些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大多没有聘请专业会计,财务数据不全,记录不真实,无法提供资产进行抵押。加之养殖业是高风险行业,银行不敢轻易给养殖场放贷。

三是风险大。主要包括猪肉价格风险和疫病风险等。受猪周期和生猪养殖市场无序竞争影响,在生猪养殖高盈利的情况下,社会资本纷纷投入,生猪存栏量大幅提升,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利润随之减少。而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对于市场环境的把控和出售价格的拿捏不精准,导致经济效益受到直接影响。其次是疫病风险,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先后遭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流感、非洲猪瘟等疫病疫情的影响,养猪业受到重创,损失较大。

(2)标准化程度低。一是布局不合理。很多猪场不能执行生产区、生活区、无害化处理区“三区”分开建设模式,而是多实行“见缝插针”式建设模式,在有限的地块建更多的猪舍,生活区与生产区混为一体;产房、保育和育肥舍掺杂在一起,更没有独立的出猪台。

二是管理不规范。中小型猪场经营管理者大多都是夫妻档,且从事生猪养殖的人员大部分以中老年农民为主,其本身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在生猪养殖技术和养殖理念上比较陈旧,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热情不高。圈舍设施简陋,管理方式粗放。规章制度不健全,养殖档案记录不完整。

三是防疫不严谨。围墙、消毒池等防疫设施设备不完善,门禁制度等防疫制度执行不严格。多数养殖场户虽然按照动物防疫要求配套建设了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室,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消毒设施变成了摆设,对于进出猪场的车辆、人员不进行消毒,也不执行至少一天一次的全场消毒工作。

四是粪污处理不及时。受经济条件限制,多数养殖场户将资金投入到圈舍设施建设方面,而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追求养殖效益。场区“雨污分流”不彻底,粪污收集、贮存设施容量小,不能满足“防雨、防渗、防漏、防溢”的要求。经堆积发酵处理后的畜禽粪污主要依赖周边种粮大户、蔬菜大棚、经果林等使用,由于受农田季节性粪污消纳影响,加之养猪的不种田、种田的不养猪,种养没有有效衔接,导致粪污不能及时处理,严重污染环境。

(3)销售渠道单一。当前,枞阳县生猪进入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自产自销。养殖场户将饲养的生猪进行宰杀,然后运到附近农贸市场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受制于特定的消费群体,猪肉需求量小,且在流通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只适合养殖专业户。另一种是卖给生猪经销商。生猪由经销商运到屠宰场,屠宰后猪肉产品再流向市场,养殖场户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只需要负责出售这一环节,而且生猪一次性需求量相对较大,目前大部分养猪场都采取这种方式。虽然在出售环节上,养殖场户比较省事,但销售价格受人控制,一旦生猪饱和,猪肉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时,肥猪滞销,养猪的不抵卖猪肉的,养殖场户不仅赚不到钱,甚至还会赔本。

二、促进枞阳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1.推动枞阳县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是建议制定《枞阳县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将生猪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建议当地政府将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土地指标,给予规模养殖场合法的用地手续,亦可避免因占用基本农田遭遇强拆的尴尬局面。

二是建议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放宽对生猪养殖场户的贷款政策,帮助养殖场户了解国家惠农政策。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生猪市场风险调控预警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预测与调控,为生猪养殖场户建立基本风险保障体系。养殖场户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提供清晰明了的财务报告,提高自身的透明度和信用度,从而在对外融资时能获取对方的信任。其次,根据每年猪肉的价格波动,制定价格变化趋势表,提高市场敏感性,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缓解因价格波动对养殖场户造成的影响。

三是建议生猪规模养殖场要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加强防范意识,将隔离、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对于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要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科学养殖的方法,对于生猪养殖和疫病防治方面,多听从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合理用药,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2.推动枞阳县生猪产业的标准化进程。一是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快转变枞阳县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

二是推行生猪标准化生产。畜牧业务主管部门要深入养殖一线,指导规模养猪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等要求建设,选址布局应当科学合理,防疫设施设备应当符合要求,用于养殖的设施设备应当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上墙张贴并遵照执行。按照养殖规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级业务部门举办的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规范的生猪饲养管理规程,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养殖档案。在狠抓生猪生产的同时,还要注重养殖污染的治理。按照“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利用”的原则,对养殖场进行“雨污分流”和“饮污分流”改造,同时全面推广种养结合、污水全量收集就近还田利用模式,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是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专项补助资金,对基础设施好、规模化程度高、条件优越的养猪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同时培育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场在规范管理、科学防控、安全生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进枞阳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新的跨越。

3.打造生猪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市场竞争压力大,枞阳县生猪产业想要在其凸显而出,必须建立自身产品品牌。笔者认为,打造枞阳县猪肉品牌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保证猪肉来源。枞阳黑猪是安徽省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已列入《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枞阳县以枞阳黑猪为主打品种,通过近几年的杂交组合试验,现已培育出巴枞二元猪和杜巴枞三元猪,这两个品种既保留了枞阳黑猪被毛黑色、肉质鲜美、产仔率高、适应性强等种质特性,同时还提高了生长速度,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是确保猪肉产品安全。生猪养殖场户要树立安全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规定,严禁使用“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添加剂,规范养殖行为。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畜产品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无害化处理承诺书》和《禁止泔水喂猪承诺书》。官方兽医要加强对生猪养殖场户及猪肉产品的安全监管,建立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可追溯体系,规范动物产地检疫流程,确保上市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猪肉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猜你喜欢
粪污猪肉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下半年猪肉进口速度或将放缓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