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汤加味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验案1则

2020-01-12 14:09:23李东方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0期
关键词:痰饮耳石泽泻

李东方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72)

患者,女,54岁,2019年9月15日初诊。主诉:阵发性眩晕1周。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眩晕,自觉周身房屋旋转,伴恶心,于平卧坐起或左、右侧卧时出现,持续5~10s后可自行缓解,无头痛,无耳鸣,无听力下降,无意识、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眩晕发作时血压可达150/90mm Hg(1mm Hg=0.133 kPa),未予以重视及诊治,近期上述症状渐进性加重,遂就诊于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以“眩晕原因待查,高血压病”收入院。入院后查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多普勒彩超、颈椎X线片均未见异常,颈动脉彩超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血常规、生化功能全项、甲状腺功能五项大致正常。予以调控血压、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后,患者血压正常,但眩晕未见明显缓解。考虑耳源性眩晕可能性大,遂请耳鼻喉科会诊,诊断为“耳石症(双侧)”,予手法复位治疗1次。第2日患者眩晕明显缓解,但有头昏、头沉感,呈持续性,时有恶心,患者恐惧手法复位过程,遂予中药调理治疗。刻下症:阵发性眩晕,头昏、头沉,呈持续性,偶有恶心,纳、眠差,大便溏泄,小便尚可,体态偏胖,语声无力,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脉弦滑。中医诊断:眩晕病,痰饮内停、上犯清窍证。治以化痰蠲饮、升清止眩。方以泽泻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泽泻30g,炒白术15g,姜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中药7d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大便成形,仍间断头昏、恶心,予以上方加荷叶15g、砂仁6g(后下)治疗。7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中药7d后,患者头昏、恶心完全消失,眩晕未再发作,予以中成药四君子丸巩固疗效。出院后1个月随访,眩晕未再复发。

按语: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前庭性疾病[1]。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操作方便,效果良好。但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仍有一定复发率,且部分患者会出现复位后残留症状,如头昏、头沉感[2]。采用西药药物对症治疗,多疗效欠佳,而中医药缓解此类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耳石症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眩晕”范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言:“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苦冒眩”不同于普通的头目眩晕症,其有莫可言状之意。冒,指头晕而神不清;眩,指目眩,可见眼花或眼前发黑。耳石症中“剧烈眩晕”“体位改变相关”“目眩”等特点与“苦冒眩”症状相合。“无痰不作眩”,该病患者素体肥胖,多痰湿,痰饮内停,清阳不升,浊阴上犯,故发眩晕;舌苔白腻,脉弦滑,与痰饮病机相符。予以泽泻汤治疗该病,功效甚佳。清代医家林礼丰认为“心下有支饮,则饮邪上蒙于心,心阳被遏,不能上会于颠,故有头冒目眩之病……故主以泽泻汤”。泽泻汤有健脾利水、化痰蠲饮之功,其中泽泻甘淡,利水渗湿,使水饮从小便而出;白术甘苦,健脾燥湿益气,脾气健则生痰乏源,配伍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茯苓健脾渗湿、利水宁心;陈皮理气化痰。诸药合用,则脾气旺,痰饮消,眩乃止。泽泻汤在缓解耳石症症状方面疗效良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痰饮耳石泽泻
耳石症复位后避免侧卧
泽泻到底“毒”不“毒”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2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你了解耳石症吗
老友(2018年7期)2018-08-08 15:32:30
泄热渗湿的建泽泻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科学生活(2017年9期)2017-10-16 02:05:08
泽泻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