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志恩
黄壁庄水库作为大(Ⅰ)型水库,为实现水库工程的“强监管、补短板”,对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才队伍存在问题、建议对策和达到的预期效果。
黄壁庄水库事务中心现有职工159 人,共有三类岗设置,专技岗位102名,占全体职工的64.2%;正高级17 人,副 高 级35 人,中 级36 人;初 级14 人。中级职称及其以上人数占全体职工的55.3%,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6.2%。工勤岗位56 人,占全体职工的35.2%,其中:技师11 人,高级工29 人,中级工7 人,初级工9 人。管理岗位1 名,占全体职工的0.6%。
初始学历:本科及以上的29 人,专科27 人,中专、高中及以下101 人。
年龄现状:全体职工中,35 岁以下16 人;36-45 岁71 人;46-55 岁的59 人;56 岁 以 上13 人。
原始专业情况:102 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水利或工程专业本科及以上8人,专科以下60 人;非水利专业本科及以上20 人,专科以14 人。
通过对知识结构、年龄分布、初始学历等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一是现有在岗职工初始学历相对较低,本科毕业生少,大、中专学历居多,本科学历大多是后续学历教育取得,知识量和深度厚度不足。二是初始专业与水库业务需求有偏差,水利相关专业较少,非水利、非工程专业较多。三是干部队伍中,年龄老化比较严重且集中。
此外,从近年的人才管理实际来看,也存在些许问题:一是人才队伍的业务知识、能力、技能与承担的职能绩效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部分干部谋划长远的主动性不高,被动接受工作,创新能力、前瞻性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三是对新入职人员渠道、人才惩罚激励、培养管理等方面力度不够或办法不多。
注重职工政治理论思想教育,利用主题教育和专项活动,使得职工理论水平、道德素养同步提升。中心党委通过集中学习、典型宣讲等多种渠道教育引导做守初心、担使命的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理论基础,夯实政治教育。每月安排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做好学习记录和理论学习考核等工作。
2016-2018 年,中心党委根据科级干部现实表现、个人能力、特点等实际情况,交流轮岗正科级领导干部5 名、副科级领导6 名。2019 年,经过慎重考虑研究后,中心党委作出了科级干部申请处室岗位的重要决定。交流6 名正科级干部,占正科级干部的40%。
2019 年,经中心党委研究部署了处室和职工双向选择工作。在职工自愿选择处室、处室选择职工的基础上,研究决定了处室职工,调整职工岗位18 人次。职工心态平稳,调整工作岗位后的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及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单位安定团结,达到了预期目的。
每处室年初都要制定职能绩效目标并赋予分值,将每项工作进一步落实到职工肩上、日常工作和岗位职责中,领导督导干部,干部抓班组,班组抓职工,层层抓落实。目标涉及防汛抗洪、工程管理、机电运行、项目管理、安全生产、财务预算、水政保卫、党建人事等重大中心事项和任务。在中心广泛推行职工岗位说明书,将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明晰分工,细化责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大局观念明显提升。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人才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根据本处室职责,举办本处室职责的职工大讲堂;利用水利系统大讲堂契机,强化非水利专业人才的专题培训培养力度。组织科技干部、班组长或业务骨干分批到先进单位学习经验,取经授课,为单位提供业务技术、综合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
另外,可举办业务、管理研讨会,奖励表现突出的人才。重新修订《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学费资料费报销比例。
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政策,主动积极吸收他们中的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或其他先进组织,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的工作岗位和平台。在目标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推荐、岗位聘用工作中,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
年龄、学历、身份、职称、资历等不作为人才使用的障碍,特别是在关键岗位上要看优点、挖潜力、重能力,不论资排辈,敢于打破处室、专业、身份等的固有界定,勇于启用德才兼备、创新能力、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才。建立人才培养、奖励激励的长效机制,在目标绩效奖励、专项奖励、及时奖励中予以体现。
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系列措施,达到职工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双提升;通过灵活的人才奖励、管理机制,提供良好的培训渠道和平台,加大人才轮岗、使用的机制,达到让人才在各个岗位、专业流动起来预期;利用激励政策,让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单位的建设,不断形成人尽其才、充满活力、动态管理的良好用人局面,为新时代水库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