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旺塔
(四川省若尔盖县班佑乡畜牧兽医站 624500)
在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养殖场地由室外转向室内,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牛羊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虽然规模化养殖增加了经济收益,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一旦爆发某种疾病,必然会令养殖户蒙受较大损失,因此,养殖户必须做好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尤其是脑包虫此类能导致牛羊死亡的疾病。
引发牛羊脑包虫病的寄生性病原体是多头绦虫,具有极强的繁衍能力与抵抗能力,成虫长度为40~60cm,整体形状如同瓜子,约有200 多节片,由于该寄生成虫对低温环境适应性良好,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对牧草造成极大污染,一旦牛羊食用了被多头绦虫污染的牧草,寄生虫会快速在牛羊大脑、脊髓等部位发育,导致寄生器官发生病变。牛羊脑包虫病发时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1)发病初期牛羊精神沉郁,食欲逐渐下降,有些病状严重的会发生食欲断绝现象;(2)随着病情加剧,牛羊会出现站立不稳、行走不便等问题,部分会出现原地不停转圈的行为;(3)若是养殖户没有及时发展并采取治疗手段,中后期会增加癫痫病症,如果病情相对缓和,癫痫的发作次数比较少,牛羊通常在3 个月后死亡,如果发病比较急,癫痫发作次数相对频繁,牛羊普遍在1 个月左右死亡[1]。
牛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手段通常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一般针对尚处于发病前期的牛羊采取药物治疗法,首选药物吡喹酮,其他药物可选择阿维菌素、丙硫苯咪唑,在投放药量时需要综合考虑牛羊体重,临床上认为80~100mg/kg (吡喹酮)、0.15g/kg (阿维菌素)、30mg/kg (丙硫苯咪唑)最佳。至于用药周期,吡喹酮应先连续投放2d,后期每隔5d 用1 次药;阿维菌素是投放后每隔7d 重复用药1 次;丙硫苯咪唑是每天使用1 次,连续投放3d 后观察效果,如果发现药物治疗没有效果或效果不明显需要使用手术治疗。为了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在使用吡喹酮时可以适当搭配消炎药物,通常用药2次,牛羊体中的多头绦虫便会被杀死,此后养殖户应为牛羊注射药效较好的抗生素,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强牛羊抵抗力,二是治疗机体炎症。
在使用手术治疗法时,需要养殖户聘请经验丰富的兽医,有利于保证手术成功率,降低经济损失。手术治疗的具体过程是:第一,寻找寄生虫所处位置,方法有两种,一是当牛羊双眼失明时观察其在遇到障碍物时头部偏向,一般最先偏向的那一侧是脑包虫寄生方位。二是当牛羊视力正常时,若是出现不停原地转圈行为,转圈方向便是多头绦虫寄生方位;第二,找到寄生处后要先将毛刮干净,使用碘酒进行消毒,此举可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第三,打完麻药后以三角形方式开刀,由于颅内压力较大,在剪开脑膜后包囊会自动突出体外,此时只要轻轻将脑包虫取出便可;第四,先对伤口进行缝合,后使用浓度为95%的酒精对术口冲洗2~3 次,用纱布将创口包好[2]。值得注意的是,术后要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刀片、棉签、针筒等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手术的地方进行全面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有些养殖户为了保护养殖场安全会饲养一些大中型犬,由于犬科动物是脑包虫疾病的传播主体,若没有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会提高脑包虫病爆发率。首先将犬饲养在距离牛羊圈舍较远的地方,避免犬科动物将寄生虫传播至养殖区;其次,不将隐患脑包虫病死亡的牛羊喂食给犬,及时清除犬的粪便,最后,养殖户要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牛羊圈舍进行消毒与驱虫,减少养殖场内的病原体。
脑包虫病的致死率比其他传染性或病毒性疾病低,但每年仍有大量牛羊因此死亡,根本原因是养殖户对该病认知较浅,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大脑包虫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养殖户参与疾病防治讲座,帮助其树立防疫意识。另外,脑包虫的发病表现会因寄生宿主身体条件及养殖区域地理环境等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故而养殖户在制定预防方案时不能照搬照抄成功案例,而要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制定预防规划。
综上所述,患有脑包虫病的牛羊起初会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随着病情加剧会伴有癫痫出现,若不及时治疗牛羊必然会死亡。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