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忠荣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畜牧科技推广站 654100)
民以食为天,畜牧养殖为人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畜牧养殖业在科技助力下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但同时也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臭气、药物残留、动物尸体等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殖监督制度,增强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构建生态养殖模式,以实现畜牧养殖的升级,保证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畜牧养殖品种主要为禽类、动物类,在养殖过程中畜禽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饲料后,在新陈代谢时会产生臭气,这些臭气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另外,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硫化氢气体刺激性强,长时间聚集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预防畜禽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养殖户会在畜禽食用的饲料中添加激素或抗生素,以降低发病率,同时提高养殖质量和产量,以增加经济效益。另外,饲料中大量使用药物及养殖场所消毒液的使用会导致养殖地及畜禽身体中大量药物残留,养殖场所的药物残留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发生化学变化成为有害物质,对周边的空气、水源、土地等产生污染[1]。畜禽体内的药物残留会对食用者产生危害,成为人类健康隐患。
畜禽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当粪便超出土地吸收能力时,会给环境带来负担。相关调查显示,一头猪一年可产生粪便3t 左右,如果养殖场所养殖上万头猪,又没有对粪便进行科学处理,会严重污染周边的空气与水源。另外,粪便含有大量细菌,能通过空气或水传播,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全面发展,健全畜牧养殖法规,以规范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畜牧养殖法规可以强化畜牧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预防与处罚力度,从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上对饲料中药品和添加剂的添加进行规范,以保证畜牧养殖的安全性及生态性,保证畜禽产品加工安全。相关部门可以结合环境保护现状及畜牧养殖现状对畜牧养殖法律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法规进行污染的治理,通过严格执法保证畜牧养殖的生态性[2]。
畜牧养殖人员环保意识的强化也是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一个方式。要对畜牧养殖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转变传统养殖理念,秉承生态养殖理念,从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畜牧养殖管理部门要深入养殖基层,对养殖户进行培训,通过主动宣传提升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使养殖户主动投入到环保养殖过程中,在有效处理污染物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畜牧养殖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的污染也在不断升级,需要加大畜牧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首先,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完善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进行回收及再利用。其次,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规避可能产生污染源,如用生物净化的方式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等进行无害处理,以进行再利用。
畜牧养殖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链条,只有构建生态化畜牧养殖模式才能有效防止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才能强化畜牧养殖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构建生态畜牧养殖模式需要养殖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应用绿色药品和饲料,降低污染物的排出量;完善养殖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废物循环再利用及生物净化系统的使用构建生态畜牧养殖模式,减少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概率。
总之,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因素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非常大,需要针对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源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理。通过完善养殖法规、加强养殖人员环保意识、增强污染治理力度、构建生态畜牧养殖模式,提升畜牧养殖的生态效益,实现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