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伟
维护河流健康生命,需要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关键节点和重要部分,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实施原则与方法,注重河道生态修复维护工作,注重日常维护与管理,禁止出现随意破坏、滥砍滥伐、私采乱挖等情况,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真正达到河道生态修复的目的,从而使河道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平衡性。
河流生态修复,是指提升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平衡性,能够在修复与保护的过程中,丰富河道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种类,使河道生态系统具体较强自然性,为各领域发展、大众日常生活等提供有利条件。结合目前我国河道生态修复情况分析,主要采用人工修复方法,有效缓解河道生态受损情况,然后定期对其进行监测与评价,从而对河道生态修复方案适当地调整。对此,还需对河道生态修复原则全面掌握,才能确保河道生态修复效果。
从河道生态修复角度分析,其基本原则就是自然循环原则,核心工作就是提升河道生态系统自身能力,主要是河道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再借助人工修复方式,逐渐改善河道生态情况,并且使河道生态能够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河道生态能够向自然、健康方向发展,全面扩大河道影响范围,增强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
考虑到河道生态修复工作目标,要在修复过程中对其功能性原则实施,主要是考虑到各地区河道生态系统实际情况,设置完善实施方案,并且在相关部门管理与专业化人员实施过程中,详细探究其影响因素,要知道通过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与实施,能够不断增强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使其各项指标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增强其自身功能性。如:河道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性,考虑到河道生态受损严重程度,借助人工修复方法,使河道生态系统能够自行进行修复,并且在修复过程中,相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与监管力度,可在监管的过程中严控滥伐滥发行为,并采取相关法律措施加大对河道生态保护力度,引起各领域重视,从而确保河道生态系统各项功能全面恢复。
优先主功能,是指根据河道主干与支干进行划分修复,本着主干道功能先修复、支干道后修复的原则,增强河道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同时帮助工作部门及人员明确修复目标,能够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优先主功能原则,有目的性地完善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从河道生态受损因素分析,还需针对污染突出地区加大修复力度,并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下,要求各地方部门及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从根源问题上探究与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对河道生态主干道进行修复,还能使河道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功能增强,针对河流污染可在一定污染程度及范围内进行自我修复,降低工作人员实施难度,有助于提升河道生态修复效果。
多功能原则,主要考虑为各河流污染程度与受损程度不同,能够在实施的过程中分别修复,构建多个专业化的工作小组,明确工作内容与职责,详细掌握河道生态修复原则,在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与自然性等情况下,针对河道生态系统进行多功能原则实施,以确保满足各项河流修复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可使各河道在修复过程中相互影响,使河道生态修复效果有明显的提升,突出河道生态修复重要性。
细化原则,是指对河道进行细节化地处理,需要有大量工作人员,能够把划分的区域都设置成独立修复区域,以独立修复为基础,再进行全面修复,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有序实施,才能对整体修复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换一种简单的说法,就是以局部修复为基础,逐渐拓展到整体,主要目的就是对各区域修复细节处理,严控细节质量,才能避免影响整体修复质量。同时,还能使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相互配合,选择一种新颖、高效的修复方式确保河道生态修复工作效率。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同样受到我国相关部门重视与关注,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我国相关部门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使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数量持续增多,反而加重我国经负担。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大型、小型水利工程同时建设情况,增加河道污染程度,甚至会占用大面积河道,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稳定运行。而近几年,我国河道生态受损情况越来越严重,也引起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积极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其中,主要修复方法包括对不合理、小型水利工程拆除,有效缓解河流生态系统负担。而在拆除工作开展前,还需进行相关文件审批,只有得到相关拆除文件后,才能开展此项工作。同时,需构建专业化拆除工作小组,重新制定河道生态修复意义与发展目标,全面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从而增强河道生态系统自身综合能力。
由于各地区的河道生态受损情况不同,均不能对各地区的河道生态修复工作采用同一个方法,不仅河道生态修复效果不理想,而且还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对此,还需详细分析各地区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标准,首先,要考虑到生态护坡建设基础要求,主要就是丰富河道生态物种多样化,逐渐增强河道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使河道自我修复能力不断增强。其次,河流修复要丰富物质类别,要确保新物种能够在河道生态系统中生存、繁殖等。最后,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建设,目的就是增强土壤生物结构的稳定性,逐渐丰富河道生态系统多样化特点,从而有效解决河道生态受损问题。并且,在修复过程中,还需考虑到人为因素影响与自然因素影响。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对其具有针对性地选择修复方法,从而提升河道生态修复工作质量与效率。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受到各项因素影响,其生存环境受到侵害,在河道生态修复过程中,还需考虑到设置植被缓冲带,目的就是防止泥沙、污染物等侵入水体。如:农业面源污染,因为农户传统化的种植理念,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止与处理,依然选择化学农药,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就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再加上雨水冲刷,使化学农药逐渐流入到河道中,使河道中的河水受污染。针对此情况,可采用设置植被缓冲带方法,能够有效阻止户需农药对河道河体污染程度,也达到了河道生态修复要求。
关于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开展,需要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只有对各项影响因素全面掌握,才能确保选择河道生态修方法的合理性。通过河道修复力增大,能够促进河道形态多样化发展,使其展现出不同形态与特点,重视河道规划与设计,本着“易玩则弯、易直则直”工作原则,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河道生态修复工作。
结合目前我国河道生态修复工作情况分析,针对河道生态修复方法的选择,要结合河道受损程度、影响因素等详细分析,考虑到河道生态修复原则,然后才能对河道生态修复方法明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相关部门参与、管理,有完善的修复方案与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河道生态修复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对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合理选择,拆除不合理的水利工程项目,禁止占用自然资源,逐渐缓解河道压力,重视生态护坡构建,注重结构稳定性,设置植被缓冲带,加大河体保护力度,增强河道修复力度,促进河道形态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