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珂
(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河北省太行山等高速公路项目包(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由中国交建牵头组成联合体中标,包含太行山高速公路京蔚段、涞曲段、西阜保定段及京秦高速公路遵秦段、唐廊高速公路唐山段五条高速公路,总长346 km,总投资470亿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在建投资项目,被财政部纳入“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品质提升体验基地,是京蔚段典范工程主要管理亮点及创新点。基地占地面积3 000 m2,设文化长廊、实物标准件展示区、建筑信息模型及虚拟现实体验馆三个主功能区。其中,实物标准件展示区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单位,模拟实体工程,建设微缩版施工半成品、成品标准件,摒弃传统的文字交底,实现作业班组的实物交底;建筑信息模型及虚拟现实体验馆,搭建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虚拟现实VR三维数字模型,辅以集成终端IT演示及可视化多媒体教学,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工地”。
为体现节能环保,该基地位于小五台山服务区规划停车区,建设高程与停车区设计高程一致,合理避开了综合楼、加油站等房建工程建设区域,做到了永临结合,避免了重复建设,可保留至工程建设期结束。
建设品质提升体验基地旨在将文字交底变为实物交底,确保现场体验人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带得走”。
(1)通过微缩版的实物标准件展示区,用半成品、成品等实物样板,辅以“安全质量控制要点”展板及二维码技术,克服传统交底模式的局限性,实现“可视化交底”。
(2)通过安全体验,使体验者身临其境体验,教育警醒深入骨髓,主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实现“沉浸式体验”。
(3)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虚拟现实VR、集成终端IT等前沿科技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开创性应用,辅以图集、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三维数字模型,全面补充实体教育培训短板,实现“数字化工地”。
在体验基地入口处,建设了“体系建设、大临设施、品质工程、平安工程、智慧工程”五个板块的文化长廊,内容主要分为,集中展示“6S”精细化管理及班组“六步走”班循环管理方法、钢筋加工“超市化”管理、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监控系统、关键工序(如台背回填)、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构建、环境保护措施等,突出展示以“BIM+VR”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对外用于观摩交流,对内用于培训交底。文化长廊展板以项目管理亮点及创新点的高清实物照片为主,辅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充分展示了“人文、大美、品质、平安、智慧”的管理文化。
实物标准件展示区涵盖了桥梁、涵洞、防护排水等八类施工半成品、成品标准件,包含七步法桩头破除、地系梁、墩柱、盖梁、预制T梁、防撞护栏桥面铺装、钢波纹管涵、防护排水工程。所有标准件以工程建设顺序排序,采用同材料、同工艺施工,标准化措施完全模拟现场安全防护,每个标准件设置配套的“安全质量控制要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展示给作业班组,要点展板上设置二维码,内有详细的工艺流程、质量检验标准、图表等,可实现手机终端的深入细化交底。其中,钢筋保护层垫块、结构受力构件、关键工序等重要部位,用彩色反光漆标识,醒目直观。
体验馆内包含了常规六项体验项目,包括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撞击、现场急救、安全带使用、护栏倾翻、综合用电。同时还配备了高清工程投影、环绕立体声、虚拟现实影音设备等关键硬件,重点展示“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综合管理类)、“基于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VR”(安全管理类)。
项目基于BIM的信息化建设,将传统的CAD设计图纸快速翻译成三维模型,并与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关联,以流程管理为主线、分部分项工程为基础,建立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交竣工验收阶段及运营养护阶段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每个业务模块数据相互穿透,最终实现经济高效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已形成11项应用亮点,分别是:建立高精度虚拟项目的空间场景;模拟设计选线和结构物选型;统一信息化流程管理体系,规范项目管理审批流程;规范施工管理用表;与工程进度同步形成竣工档案,解决档案编制不完整、不及时的难题;可视化分析控制工程进度;各信息化管理业务模块数据穿透;移动端应用让信息化管理不再有办公地点的限制;对路桥隧等关键工程构件实施精细化管理;重要构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跟踪管理。
虚拟现实安全体验,是通过用户虚拟体验的方式,对安全培训内容进行场景化体验,让体验者通过VR技术,以第一人称视角,虚拟沉浸式的体验工程伤害带来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使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施工现场危险行为发生的全过程,感受事故发生瞬间的惊险,了解事故的严重后果,掌握安全知识,教育警醒深入骨髓,在新颖有趣的高科技体验设备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提高,达成宣传工地常规的操作安全教育及培训,极大推动工程建设单位实现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精细化的管理进程,从真正意义上打造智慧工程。目前,已开发了火灾现场、高空坠落、坑道支撑(墙体)坍塌、防护用品使用、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氧气乙炔爆炸、触电、移动平台倾斜、堆积物滑坡、混凝土围栏坍塌等十余个虚拟体验项目,更多体验将随着工程进展陆续加入。
此外,为实现信息化管理覆盖工程建设全工程,体验馆内还设置了集成终端Integrated Terminal(简称“IT”)。集成终端,相当于一部能够上网的安卓系统“大手机”,采用立式广告触摸查询一体机,接入互联网,集中演示BIM技术应用、中国交建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监控管理系统、直管项目管理系统、安全技术交底教学视频、项目建设成果及企业文化等,构建可视化交互式信息平台。
可根据一期土建工程、二期路面工程、三期配套工程的工序转换,通过替换展板更新展示内容。
在体验基地内,预留了“小型预制构件展台”,用于集中展示蝶形边沟、六棱块、路缘石、盖板等预制实物标准件。在体验基地入口处,预留了交安工程(二波板、三波板、加强型护栏板及路牌等)、绿化工程、机电工程展示区,预留了产业工人技能比武区。
“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实现了11项应用亮点,根据技术路线趋势,可拓展“路基分层压实可视化和数据化、重要设备关键数据跟踪、重点工程现场实时监控、重大方案复杂工艺模拟、灾害抢险辅助分析”等5项可规划亮点,实现采用BIM技术和三维GIS技术,用数据跟踪每个工程构件的空间位置、设计规划、建设项目管理、运营养护、健康状况等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应用效果。
随着工序转换,拟将现有的十余个虚拟现实体验项目,开发拓展至20项,实现全过程、全员覆盖。
该体验馆配备组装式桌椅及扩音设备,具备会议功能,可随时召开工地现场会议,容纳百人。
(1)体验基地建设永临结合,场地高程与服务区停车区高程一致,硬化结构层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实物标准件就是班组的“首件工程”,一次验收不合格立即开展二次首件,直到达标为止,实现了线外高标准、严要求的“试件工程”,且一个标准件全线使用,降低了材料损耗。
(2)虚拟现实安全教育体验,节省占地(15 m2),体验内容无限制,可以个性化定制,灵活机动,可操作性强,不受环境影响,最新前沿技术教育警醒深入骨髓,全景音像沉浸式体验,生理及心理震撼,拆装安全快速,可重复使用,一次投入形成远期经济效益,实现了“节约、提升、环保、安全、全面”的综合效益。
(3)体验基地已开展了多次安全质量教育培训活动,克服了传统交底的局限性,达到了“说教再多、不如一次体验”的效果,管理提升显著。
(4)体验基地已接待了数次交通领域的观摩交流活动,充分彰显了“工匠品质、当代一流”的太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