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良好锻炼习惯,树终身体育意识

2020-01-11 13:16陈佳成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小学生

陈佳成

摘要:习惯陪伴人的一生,而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最佳时期。本文论述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原因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人生最大的事是养成好习惯。”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对学生体质下降的控制取得了成效,但下降速度仅仅处于放缓阶段,并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已经迫在眉睫,因为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手段,而体育锻炼功效需要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并不是锻炼一次体质就会明显提升,只有在长时间的锻炼中才能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才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才能收获体育锻炼的成果。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源于良好教育,所以说教育的最大功能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小学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關键时期

(一)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必要性

国家非常重视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制定了很多相关政策,要求学校引起重视并在教育中长期实施,这也符合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规律,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在反复强化的条件下才能由强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再者,学生的习惯养成是阶段性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幼儿园培养待人交往、社会公德等习惯的养成,而小学阶段则是培养热爱祖国、锻炼身体、遵守规则的好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有必要的,也是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但是,在小学时期,仅凭一周几节体育课的锻炼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的,还要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基础上,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二)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可行性

根据小学生的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生在此时期的身体生长发育非常关键,但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可塑性也很强。体育运动的最大功能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生长发育,让骨骼、肌肉、心肺功能等得到充分发育,良好的锻炼习惯为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锻炼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供了可能。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水平都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会变得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较容易改变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良习惯。

二、促使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在国内已经有很多,但是起到的作用不尽如人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第一,没有形成清晰的“锻炼习惯”概念。体育锻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是需要主体意识的,比如参与意识、努力意识等。一个人锻炼习惯是需要建立在坚定的运动健身信念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无意识的,也不是一开始就主动化的行为。研究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就是要从起点搞清楚,否则会误入歧途,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也会下降。第二,身体锻炼是小学阶段培养的重要内容,这是人的成长规律,但是相关研究往往是从大学生、老年人等人手,这分明违背了人的习惯养成规律。小学阶段是接受正式教育的起始阶段,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小学抓起,若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到中学、大学再培养则为时较晚。第三,对制度制约、环境影响、自我自律在每个年龄阶段教育所起的作用不明确。体育锻炼习惯在每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培养方式,每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不同,教育的方法、时间等也应该不同。我们应该在当前对学生教育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从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条件入手思考学生体育锻炼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制度约束

这是小学生养成体锻炼习惯的基础与前提。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调皮好动、易犯错误、渴望自由,这些都不利于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的实施效果,要看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的执行力度,要坚持原则、依章办事,监督学生认真执行制度,有违规行为者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限期改正。所以说,对小学生的约束不是缺少规章制度,而是执行力度不够。比如,教师经常在体育课上布置课后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他们的习惯养成,但是,教师布置了作业就应该有评价、有反馈,对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没有完成或者完成效果打折扣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限期补完作业,对认为作业有难度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有区别地布置作业,但是一定要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环境

环境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外部因素,是人的个体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环境营造的关键点在于优化锻炼习惯养成的环境条件,在学校、家庭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使小学生时时处于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之中,从而促进锻炼习惯的逐步养成。小学生以表层思维为主,他们更加注重模仿,有很强的从众心理,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当他们群体行为形成时,体育锻炼便成为共同行为,即使有少数同学的锻炼行为与共同行为不协调,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也会服从于集体行为。所以,学校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对于小学的体育锻炼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时,体育课堂上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让学生能感受到体育活动带给他们快乐。以教促学,要让体育学习成为自觉化,能在体育课上你追我赶,把竞争当成乐趣,把团结合作当成生活常态。另外,为了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文化宣传,加强校园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场地、器材等。为了让学生的体育锻炼便于进行,我们学校在篮球场周围开辟了体育器材专用场地。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学生身处体育锻炼的大环境之中,感受到体育锻炼就在身边,并且可以随时锻炼,促使运动健身信念被进一步强化。

(三)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自律能力

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于内心的自律能力,体育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且也要培养其主体自律能力,由被动地参加体育锻炼逐渐向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转化。他律的实施是有必要的,但不是主要手段,而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更好的自律习惯,这也是外部行为转化为内部行为的唯一途径。比如,跳绳是一项运动强度很高的运动项目,到了水平二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会学生跳绳,而是要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跳更多的次数,或者能跳更长时间,以提高学生的耐力。利用跳绳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时,教师要制造良好的竞赛氛围,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学生谁跳的次数最多。鼓励学生一定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达目标不停留。通过这一练习,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提高,更加强了自身的自律能力。

总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教师要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体验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好处,使之乐于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习惯小学生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小小“运动员”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非常小学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