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
【摘要】为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建筑形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且建筑质量不断提升。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建筑企业在建筑建设时,会考虑建筑的建设成本,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建设技术减少投入,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多种技术发展过程中,装配式技术成为建筑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存在的差异,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传统式建筑;造价
装配式建筑是生产企业根据设计图纸,在企业生产建筑构件,然后将构件运输至现场,施工企业按照图纸内容组装构件。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无需采购建设材料,并占用的建设区域较少。此外在建设过程中,只需专业的人员,通过操作设备即可进行构件组装,整个建筑建设速度较快,工期较短,无需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建设时间、建设技术以及成本等方面体现出较大的优势。
1、装配式建筑
现代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许多建筑构件在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其中主要构件如下,一是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二是钢构件、三是木构件,上述构件全部为预制结构。生产企业在制造预制结构过程中,会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规范生产,具体流程如下,一是标准化设计流程、二是工厂化生产流程、三是装配化施工流程、四是信息化管理流程、五是智能化应用流程。上述流程可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速度,并且每个流程均会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每个环节符合建设标准。
装配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二战后期作为发展的起点,欧洲国家在战后面临重建的任务,通过制造预制构件,组建成装配式住宅,一方面使建筑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满足人口增长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欧洲国家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秩序。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较慢,与欧洲国家发展时间相差超过三十年。在上世纪五十年中期,我国开始发展装配式建筑,但是当时缺乏先进的技术,导致装配式建筑速度发展较慢。此外我国积极发展混凝土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建筑领域忽视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价值。在我国建设低碳环保可持续社会过程中,为减少自然能源的使用,并且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我国正在逐步恢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我国在2013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已经将装配式建筑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要求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形成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模式,要求建设规模形成产业化、设计过程标准化、建筑施工统一化等。我国许多地区正在积极进行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示范区域,作为建设装配式建筑的参考依据,促进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在2016年我国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今后的十年时间内,装配式建筑占总体建筑数量的30%,进一步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日趋完善,逐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地位。建筑企业获得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支持,已经投入较多的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研究,將研究的成果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善装配式建筑,使装配式建筑满足我国发展需求。
2、传统式建筑
我国传统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建筑结构全部由钢筋混凝土组成,根据钢筋混凝土的特点,传统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工作,包括搭建脚手架、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混凝土浇筑以及后期养护等,上述工作进行的同时,还应做好建筑周边环境的调整,包括地下管线调整、交通调整等。我国传统建筑建设技术较为成熟,以建筑结构现场浇筑技术为例,施工企业绑扎好钢筋、安装好模板后,开始进行混凝土现场浇筑。运用现场浇筑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使建筑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但是使用现场浇筑技术,在前期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环节,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人员会承受较强的压力,导致人员在施工中经常出现问题,致使建筑结构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此外在现场浇筑过程中,还会受到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环境温度较低,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如果温度较高,会使混凝土出现许多裂缝,导致建筑结构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3、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式建筑对比案例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进行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对比。该建筑设计高度小于100米,属于高层建筑,每层设计的标准高度为2.9米,建筑结构采用剪力墙形式,保证建筑主体的稳定性。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人工费、二是材料费、三是措施费。在人工费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建筑建设时,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4-5工日,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300-350元;采用装配式建筑,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0.36工日,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120元。在材料费用中,传统建筑的钢筋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45-50kg,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185-208元;商品混凝土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0.35-0.4立方米,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160-185元;砌体隔墙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0.15立方米,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39元。装配式建筑钢筋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50kg,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208元;商品混凝土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0.4立方米,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199元;砌体隔墙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0.15立方米,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90元。在措施费中,传统建筑工程量指标不含人工费模板,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140-180元;模板材料费用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3.5-4平方米,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30-35元。装配式建筑工程量指标不含人工费模板,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235元;模板材料费用工程量指标为每平方米0.95平方米,单价指标为每平方米13元。通过上述费用对比,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要高于传统建筑造价,为降低造价成本,我国应实施多种措施,降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成本,并加大建设技术的投入,有助于促进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过程中,通过与传统建筑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装配式建筑在发展遇到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解决措施,一方面降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成本,并且采用多种技术,提升构件的灵活性,增强装配式建筑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速度,为装配式建筑建设提供更多的条件,使装配式建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闯,刘香.我国装配式住宅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2016,(4).301-304.
[2]汤健.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9,(9).197,200.
[3]王侠.装配式住宅与传统式住宅建造成本比较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