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啊牡丹

2020-01-11 08:30张伟
鹿鸣 2020年11期

张伟

最早关注洛阳,起因于我的老师杜得敏教授。杜老师素有“洛阳才子”之称,诗文俱佳,书画兼通,汉砖雕刻更是独领风骚。我的文学启蒙,是在杜老师的文学概论课上完成的。他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精深造诣,他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非常适合做引路人。

钟灵毓秀,古都人杰。洛阳的历史文化积淀太深厚了,九朝,还是十三朝?其说不一。“九”本是虚数词,极言其多。无论多少代,层层叠叠,厚重如山。开玩笑说,在洛阳,随便拿锹挖上几锹,挖出来的都是文化。

洛阳牡丹甲天下。姚黄魏紫,雍容华贵,超逸群卉,堪称“花王”。熏陶哺育,洛阳的文学也当芬芳馥郁,香飘万里。我带着这样的期待,走进这个小辑。

我们先来看这个长句子——

我心疼一个月入手五千却要交三千多的房租、挤在三室一厅每天排队上厕所、加班没商量、上班时做讨厌的事下班后身心俱疲没有精力做喜欢的事的自己。

这是高源《伪吃货》里的一段,不,是一句。在别人,要用一段话来表达的意思,她压缩在一句里了。如果没反应过来,重读一遍,读出了什么?是厌倦,表达的是厌倦的情绪。难熬的日子,扯肠拉肚的,熬也熬不到头,一如这换几次气都读不完的句子。我们把句子的基干主谓宾提炼出来,是“我心疼自己。”敢情那一长串全是压在“自己”头上的定语,是形象而直观的“亚历山大”。费了这么多唇舌,不消说,我很欣赏这个句子。优秀的文学语言,就应该是这样的“有意味的形式”。不信,你试着把它剪碎,变成顺口的短句,组成一个稳实的段落,会怎么样?寡淡无味,张力顿失,留不下什么印象。

行文中夹杂着英文单词,无疑,这标配,是90后、00后新新人类在发声了。“解构”、“祛魅”、“幻灭”、“虚无”、“云吃”、“囧”、“丧”,也是可以检索到的关键词。硕士“毕业散伙饭”,同寝室四人,一个延期毕业,两个打道回府,回到原籍小城,只有一人就业了。小说一上来就把就业难的难题端出来了。这让我想起前些年的热点新闻,因为承受不起高房价,年轻人纷纷逃离北上广;因为受不了小地方庸俗的人际关系,又纷纷逃回北上广。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份纠结,是时代之痛。现在,又摆在了这几位的面前。走出校门,要经历青年社会化的阵痛,种种的现实困扰,种种的不适应,有时需要故作潇洒,满不在乎,甚至玩世不恭去应对,像她们这样。

这篇小说,没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只写了一顿饭,写吃货贪吃,通篇都是情绪的宣达——无助、无奈、无聊。似乎没写出什么,其实信息量很丰富,千万别以为他们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没有追求,透过那些牢骚话,我们看到新新人类一些新的质素,他们不装,卸掉面具,活出真我,“我”即高源,把作者自己的名字放进小说里,这不是随随便便的玩耍,而应视为裸裎的勇气,很磊落,很坦白。他们向麻木的社会神经宣战,他们给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揭开古老文化所塑造的双重人格的硬痂,不夸张地说,他们在刷新民族性格。“其实从一开始,美食就不能治愈我。治愈我的,是和二木一起吃美食这件事。”写到最后,这一句,把前面的嘻嘻哈哈、没个正形儿都解构掉了,纯洁的友谊才是她们最看重的。

余子墨的两篇杂文,文字古雅,史论质实。《董晋墓怀想》让我联想到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非为正传,拾遗补缺,却言之凿凿,自成篇章。作者将实地踏勘与文献考索相结合,要言不烦,干净利落。先是连发两问,却又按下不表,揉进一个传奇故事,董村的来历,董晋墓的原委,一一道来,嗣后再交待董晋何人,不露痕迹,却很见叙事技巧。从浩繁的史料中爬罗剔抉,举重若轻,也是一种功力。《从“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谈起》是一篇读书札记。采撷传说故事,旁征博引之后,订正一处错误。姜子牙是把自己的神位让给了黄飞虎,还是根本就没有给自己封神?不封又是为什么?《中国吉祥图像解说》中的一处硬伤,得到了澄清。

贾志红的《迷途》,标题首先吸引了我。无独有偶,包头作家越慧贞的小说集也取名《迷途》,是集子里一篇的篇名。文学史上,重名作品可谓夥矣。先有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继有卢梭的《忏悔录》;先有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继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先有奥维德的长诗《变形记》,继有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当然,名虽“撞衫”,却各擅胜场,各领风骚。而许多赝品,除了名字是新的,别无创新之处,似曾相识的老面孔,总在我们的眼前晃动着。我还记得,贾平凹担任西北大学硕导时,曾有不同的声音,为此,央视《实话实说》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崔永元一上来就考问贾平凹:《长恨歌》的作者是谁?老贾很明白,这是个套儿,淡定地回答,你是想说,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是王安忆的《长恨歌》?小崔一脸坏笑,“阴谋”没有得逞。

雪域高原,秘境亦复圣境的西藏,其神秘性、圣潔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贾志红也来了,与一二旅伴偕行,旅游复兼探险,并以精美的文学语言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冗长的叙述,却不觉沉闷。我们随着贾志红也体验了一番游历的惊险。我们不仅记住了年保玉则这个陌生的名字,更被那“夫夷以近则险以远”的山川花木所深深吸引。“山峰和云朵的影子倒映在湖中,湖是一个取景框,将看到的景致尽收怀中。”独异的风景,独特的审美体验,都在文字中得到了鲜明的呈现。湖以“仙女”名之,云水悠悠,仙气缥缈,作者反复拿“神话”、“童话”、“传说”相比附,神性、妖气俱在,出离于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山是诱惑,水是诱惑,遍地的鲜花也是诱惑,我们注定要在重重的诱惑中沦陷。”“无边的色彩能让人意识涣散,陷入虚幻。睁开眼睛是花潮翻滚,闭上眼睛是色彩暗涌,有时候不想再继续往前走了,因为累也因为美,只想把自己埋在这片花海里。”读者的馋虫被勾引出来了。再看看那位骑马藏民,“说完这个布满颜色的口信,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卸下一个包袱,然后打马而去,遁入颜色的深处。”“橙色、紫色、红色,颜色纠缠着他,就像野花缠绕着湖。”读到这里,读者不仅被那仙境般的景致所吸引,也会喜欢上作者的文字。像坐过山车一样,气候的陡然突变,为探险增添了色彩,一如惊悚电影里的诡异的音乐。读着读着,我也产生一个疑问:大林为什么把两个弱女子丢下不管,一个人径自朝前走了?好像有意应答我,作品写道:“一向稳妥的大林竟然不顾我们和他体力上的差异,像一朵橙色的云飘得不知去向”。其实,单就写作而言,失去了向导,才成全了这段“迷途”,有惊而无险,现实与魔幻相叠合,愈见其奇幻。作品后半部分把很大的篇幅给了修佛者巴桑,这就对了,去西藏而不接受神圣的洗礼,等于没去。“迷途”,是旅行中迷了路,也喻指人类的迷途,生态环境被破坏,就连高远的西藏也未能幸免。环保志愿者大林一路捡拾垃圾,又让我们看到一抹亮色。作为一篇游记,丰实而驳杂,带给读者多重审美感受。

董进奎的三首诗,咏物感怀,第三首虽题名为《练习书法》,实际上是在咏毛笔。《钟表的微笑》赋予时间以表情,形而上之思,生命易逝的慨叹,以有形的钟表“借壳上市”。“露珠踩在草尖跳跃的风险”,隐喻人生多艰,拆解部件、七零八落云云,透出一种虚无感。“上发条加压,服下兴奋剂”,拟全力打拼状,直至“不能修复”。蒙太奇式地剪辑到轮椅上的父亲,老病之躯、虽生犹死的停摆状态,深化了这层意思。“微笑”收束,获得一种超然,一种与生活和解的解脱感。《口琴》里,“台阶”拟“音阶”,“风”拟“乐声”,“炊烟缥缈”拟歌声缭绕之态。接下来的描写,以具象诠解抽象的音符、乐曲,一首《乡村小夜曲》跌宕起伏,舒缓有致。上一首出现的是父亲,这一首母亲向我们走来。“母亲蹲坏的那道门槛”,“头道遮挡寒潮的风门”,“欲把我的小名喊成春天”,皆为金句,母爱的温馨,漾溢而出。《练习书法》摹状一种无力感,力不从心,徒叹奈何,拘谨而不潇洒,无法达成飞扬的人生。

唐星河《情感与存在的事物犬牙交错》,始而躁动,继而安静下来。“引燃火焰”,是夏日的酷热难耐,也是心理的焦灼。“玻璃在强光下尖叫”,好像跟赵浩商量好了似的,又是一声“尖叫”,通感联觉,以声音表现刺眼的光。“绿荫”覆盖了,“果实”压枝了,平复而归于恬静。《逃离》是工业时代的桃花源诗。逃离城市,远避喧嚣,摆脱欲望,皈依自然。梭伦、嵇康跨越时空前来助阵,陶渊明应时“互文”,读到“为以前的事情后悔不已”,“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等句子自然跳脱而出。夏尔与狐狸交谈,更是进入了90后恣纵的漫画世界。

高野的《安慰》,是我所喜爱的一首小诗。这里是爬格子的人都有的审美体验,当然你也可以做象征解。“用词语的舟楫划向/那光明,水声清冽”,当我们写的顺手的时候,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神仙般的美妙境界。而“想象力的沙漠”,剑指写作遭遇瓶颈,则唤起走不出沙漠的焦渴状。写作如此,其他亦然。年轻时参加高考评卷,数量、质量、速度都做要求,劳动强度特别大,一位生性詼谐的老师,边评卷边间歇地重复那句冰箱广告词:“每当我看见天边的绿洲,便会想起东方齐洛瓦。”“糟糕的果实”,自然是失败的写作,这几句过于直白了。《重逢》是“我”对“你”的倾诉。曾经亲密的关系,变得疏远。“无形的沟壑”是隔阂,“时间的陡峭”是陌生感。这一首,也失之显豁。

沫儿的《冬日龙门》,水气氤氲的诗句,非常富有美感。《定鼎山》针线细密,绵邈的诗思,在远古与现今之间自如地穿梭,传递出丰富的情韵。

吴小芳的一组诗,喜用折返到下一行的断句、建行方式,采撷古典意象,多处化入、化出,如,“近乡情怯”是宋之问《渡汉江》里的成句,“故去的岁月是一江水”,采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昔梦谣》副题为“写给陆游”,放翁《示儿》立现,“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浩叹回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