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杰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會议突出强调了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围绕三“新”,2021年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强调做好“六稳”、“六保”,推动制度创新,扩大内需,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开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个重大特征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由此推动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
2021年,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当前,外部经济政治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稳定复苏构成挑战,鉴于此,此次经济工作会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
总体而言,2021年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具体来说,为确保2021年经济的稳步恢复,保持相应的支持力度,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强调得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全面改革和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这其中所体现出的时不我待之紧迫感,可以说是扑面而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出的“不急转弯”,就是要稳定社会预期。
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既要加大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又要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还得在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方面勇担责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2021年财政支出结构会有重大调整,要在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上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消弭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方面也会有新举措,比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者产业引导资金的投入,推动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增长。
稳健货币政策方面,会议主要强调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经济的恢复要求货币供应要跟得上,也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定向发力,就要扩大补充银行资本金渠道,提升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特别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这里的风险主要是金融风险。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型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忽略,但也存在着监管不到位所产生的无序发展状态,对国家金融市场和体系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压力,亟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市场发展建设,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金融支持。此次会议还首次提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来部署,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安全发展的极端重视。
当然,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不能不注意到此次会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确保粮食安全,就是要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贯彻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建议稿第二板块总体上是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关于加大“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方面,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要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没有科技创新,就不会有创新型国家,就会处处受制于人,被人卡脖子。在部署2021年工作的重点任务时,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第一任务提出。
就科技创新的组织战略方面,从国家层面,会议提出要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来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更加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会议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市场层面,特别是关于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以及加快国内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关于推动“协调”实现更加公平发展方面,会议明确要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没有充分的高质量的就业,就很难弥补收入差距,因此会议提出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同时,就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也明确提出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要发挥好。
关于以“绿色”实现更可持续发展方面,会议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明确提出要求,不但承接了十八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理念,巩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注入了新的内涵。明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于以“开放”实现更有效率发展方面,会议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列入重要任务。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對外开放,依然是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于以“共享”实现更为安全发展方面,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进一步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促进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会议还把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来提出,再次强调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新气象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基于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比较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会议提出的2021年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中,有三项和新发展格局直接相关。
一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会议呼应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提出要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二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这也是坚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前提条件。会议要求要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三者之间的比例结构要通过制度安排达到一个合理的配置。会议对提高城乡消费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充分挖掘县乡一级的消费潜力,逐渐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比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等等。
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经济主体,一个是市场经济环境;包括三大基础性制度:产权制度、准入制度和公平竞争制度。会议强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深入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要健全,公司治理要完善,同时强调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经营环境方面,要求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准入制度和公平竞争制度方面,会议强调要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强调需求侧管理,通堵点,补短板,贯通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成都近年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致力于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空间格局上实现了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城市竞争优势实现了战略性重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两个继续保持”目标已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近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成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擘画了新的壮美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成都有清醒的认识,也有坚定的发展信心。虽然在前进道路上面临多重现实挑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仍然艰巨,但仍然有可以牢牢把握并可以取得重大成果的多重战略机遇,如“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推动成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目标,成都将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以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从高能级产业生态圈着手,建设高水平产业功能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金融核心功能,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创新策源地和活力区。同时,成都的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水平持续提高。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抓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承载力正在提高。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加快建设正为成都塑造着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建设,让成都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走在了前列。展望未来发展,成都将会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之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制度创新,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会亮点纷呈,成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进一步得到增强。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