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

2020-01-11 01:10曹水群
文教资料 2020年25期
关键词:听者头脑习近平

摘   要: “进学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三进”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所以,“进学生头脑”的问题更值得思考和探索。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实效性,教师可从四个方面着手:采取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在体验中加深理解、巩固知识;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得出结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第二课堂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包括“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学生头脑”。其中,“进教材”“进课堂”是手段,是路径,“进学生头脑”才是目的。“进教材”“进课堂”是为“进学生头脑”服务的。相对而言,“进学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对于“进教材”“进课堂”而言,“进学生头脑”更难以做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教材,融进课堂教学体系,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进教材”和“进课堂”最终取得“进学生头脑”的教学效果,却是不易实现的目标。正是因为“进学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三进”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所以,“进学生头脑”的问题更值得思考和探究。

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以下四个方法比较奏效。

一、采取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谈话、演讲、授课过程中,若主讲人只是关注自己讲得好不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讲”上面,而忽视“听”的一方,不重视与听众互动,则听者对讲者所传递信息接受的程度就低。反之,若讲者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仅重视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还把与听众的即时互动作为重要事情来做,在了解听者怎么想的基础上,根据听者的互动反馈意见调整自己“讲”的内容和方式,则“讲”的效果就好,“讲”的信息就能更多地被聽者接受。有人将这种心理效应称为“互动则心动”。

之所以产生上述心理效应,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的态度、反应、观点被重视时,则他(她)就能体验到尊重需要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促使他(她)更进一步积极表现,以满足更多的尊重心理需要。二是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当讲者能给予听者适当的表达机会,使听者在情绪波动、思想起伏或有话想说时能有适当的机会表达,这对于听者来说,是一种欲望释放的愉悦体验。为了获得更多的此类愉悦体验,听者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讲者引导的话题之中。三是互动可以使讲者随时掌握听者的心态和需求,了解听者的好恶,在此基础上讲者可以即时调整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方式,尽可能满足听者的需求,更大限度地增加听者的参与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性很强。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课堂效果不理想。所以,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头脑,必须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将引导和启发紧密结合、使灌输与互动相得益彰。如,在讲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时,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以下互动:拔节孕穗期指的是什么?拔节孕穗期为什么关键?拔节孕穗期应做好哪些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予以总结,结合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如此,授课内容自然会进入学生头脑。

二、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在体验中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所谓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刻意营造或自然形成的环境氛围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或分析和解决问题,或用教学环境呈现的实际情况论证所学理论。通过此类实践体验,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一定更深刻,对于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定认识得更透彻。

人们总是对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感知更深刻,印象保持得更持久,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人生经验。这种人生经验经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探索,提升为理性认识,此所谓体验教育理论。体验教育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卢梭、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体系。法国思想家、教育学家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他认为,教育并非万能,它是有局限的。教育应该彰显人性化的本质特征,以行求知,在体验中学。作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约翰·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它是教育客体天然欲望的表现。要提高教育实效,教育主体必须对教学活动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以满足教育客体的天然欲望[1](10-11)。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理念,推进了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探索。

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头脑,成为学生认知体系、观念体系和行为指导体系的一部分,就必须重视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体验教学环境中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刻认识其价值所在,并学会运用这一思想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教师可以播放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或失败的相关视频,借此为学生营造体验式教学环境和氛围,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或失败的典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会给学生较强的感知体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解决哪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2](5-6)等思想的理解。

三、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得出结论

所谓问题教学法,指的是把教学主要内容提炼成一个个简明扼要、主旨鲜明的问题,用问题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这些问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又可以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一定要能凸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和教学主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答案的探索过程一定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在其中发挥组织、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则是思考和探索答案的主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学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既能养成自学和善思的习惯,又能提高学习研究的能力;既能培养问题意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提出和应用的。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相对于被动式信息接收来说,主动式信息接收的实效性更高。一个结论,若是主体主动参与研究、推理、实验得出的,则该主体对于这一结论会认识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接受得更主动和全面,印象也会保持得更持久,此所谓主动式信息接收。一个结论,若是让主体被动接受,即使传递信息的主体能言善道、舌灿莲花,客体的信息接收数量、深刻程度和持久性也不能与主动式信息接收同日而语。问题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的条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得出结论,该结论由于是学生自己思考和研究得出的,更让他们信服和理解。

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所提问题不仅要提纲挈领、高度概括,语言还要接地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究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在探究问题答案时,学生虽是思考和探索的主体,但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作用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相当于舵手,是掌握方向的。若忽视教师的舵手作用,则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散,探究之力不能凝聚,如此很难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

在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于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问题:1.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为什么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3.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4.如何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5.民族事务为什么必须依法治理?这些问题提出来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梳理答案,并在课堂上分享对于问题的看法,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关于问题的共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充分发挥了在问题解决中的主体作用,这一主动式信息接收的效果会更好。

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第二课堂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每一个领域的内容,既包括宏观上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又有微观上对于具体实践的要求和规范。如此丰富的理论体系,仅靠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就想实现“进学生头脑”的目标是完全不够的。为此,教师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创新开拓第二课堂,通过开展阅读思考、视频观评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出版了一些书籍,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这些著作,理论性和体系性都很强,对于社会实践参与较少、理论掌握相对薄弱的大学生来讲,完全阅读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阅读有难度,学生难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理论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他们持续阅读的内在自觉性、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实效,要求教师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目。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遵循学生的心理接受规律,为学生量身打造、编写阅读文本。为学生编写的阅读文本应具有两大特点,即:可读性和趣味性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结合。所谓可读性,指的是语言要平实活泼,行文要干脆利落,学究气不要太浓,每一章节的篇幅不能太长;所谓趣味性,指的是阅读材料要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吸引学生读下去,用故事或问题将阅读内容串起来不失为好办法。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指的是阅读材料既要呈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又要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说明和论证理论,如此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重大实践意义,才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这一思想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其自觉性和热情。

经教学实践检验,视频观评活动是提高学习实效性的好办法。如《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共12集,每集40分钟左右,包括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环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让传统文化别开生面,让中国故事历久弥新,又让理论思想入脑入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并在QQ群或者微信群发起即时微讨论。该视频时间短,学生观看的压力不大;视频制作质量精良,对于学生有吸引力;视频内涵的思想深刻而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视频观后的即时讨论,有助于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要真正使课外阅读和视频观评活动取得实效,还必须将其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体系,用制度约束人和激励人。可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也可以将课外阅读和视频观评涉及的部分理论作为课程考核内容,如此,既能引导教师认真对待和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又能激励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用脑用心。

参考文献:

[1]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共生态环境部党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J].求是,2018(12).

基金项目:该成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原理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受“西藏高校思政课曹水群工作室”专项资助。

猜你喜欢
听者头脑习近平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好好说话
头脑对对碰
劳工(外二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
言者信息疑问句与听者信息陈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