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决胜团”的赫赫战功

2020-01-11 01:11欧阳青
红岩春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纵队军团红军

欧阳青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亮相于第二列第二辆猛士敞篷越野车上的“牺牲决胜团”战旗,鲜艳闪耀。旗面正中写着“牺牲决胜团”五个遒劲有力的繁体大字,左上方题写“授予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一师一团”15个字。这是军内绝无仅有的“四红一”,是以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排头兵著称的“大红一团”。

山岬嶂战斗建殊功

1933年8月,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在红军文体竞赛举办时,热烈赞扬红5团是红一军团中的“三个铁拳之一”“三虎之一”,另外“两个铁拳”和“二虎”,则是红4团和红1团。之所以被赞为“铁拳”和“老虎”,说明这几支部队有超强的战斗力、勇猛的战斗作风和傲人的战绩。

是年,江西省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授予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1师1团“牺牲决胜团”光荣称号。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中,“牺牲决胜团”历经种种苦战,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1934年2月下旬在江西黎川县山岬嶂战斗中,红1团表现勇猛,战绩突出。

当时,国民党军以李树森第94师为主,在傅仲芳第67师和霍揆彰第14师配合下向山岬嶂山发起攻击。红1师师长李聚奎迅即命令红1团团长杨得志率部抢占山岬嶂,从正面顶住敌第94师的攻击。同时命令红3团从侧后佯攻,红2团从右翼打击国民党军。

当晚,杨得志带领部队冒雨在泥泞山路上急行军。部队冲到山顶后,立即构筑工事。全团干了整整一夜,卧沟、跪沟从山腰修到了山顶。

山岬嶂山不大,长不足千米,但尖峭高约500米。山坡坑洼不平,长满了杂草和树木,山底周围一马平川,此地易守难攻。第二天拂晓,杨得志与政委符竹庭看清山岬嶂全貌后,随即将团指挥所设在深坑里。

战斗打响后,敌第94师在多架飞机的轰炸掩护下,向山岬嶂发起疯狂进攻。由于红2团从侧翼攻击的力量不足,敌人突然冲到红军阵地前沿。情况万分危急,红1团拼尽全力等待红4团增援。战斗中,杨得志和符竹庭几次被炸断的树木打倒,身上盖满树枝和泥土。

激战从拂晓一直打到傍晚,红1团指战员面对强敌毫不畏惧,顽强阻击,多次把攻到山顶的国民党军赶了下去,但也付出沉重代价,其中第2营剩下不到100人。随后,红1师首长指挥红2、4团从侧翼攻击敌人,红1团从正面压制,红3团从侧后攻击。战士们接到命令,即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一下子打乱了敌阵脚,迫使敌第94师慌忙撤退。至此,红1团守住了山岬嶂。

战斗结束后,红1团受到上级表彰,团长杨得志、营长陈正湘、连长刘应梅、排长宋玉琳等荣获三等红星奖章。红一軍团政委聂荣臻还在《红星报》上发表社论《把第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起来》,号召部队指战员学习红1团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

1934年9月,红1团作为红1师的主力在兴国县西北的高兴圩、狮子岭坚守一个月左右,打完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

黄公略、陈毅、蔡申熙、

罗炳辉功不可没

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1师1团的革命历史深远。1927年11月,中共赣西特委组织领导了赣西起义。12月,赣西起义武装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第9纵队,这是红1团最早具有游击性质的前身部队。

1928年9月下旬,第7、第9纵队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1929年春,独立第2团抽调部队与赣西游击第一大队扩编成江西红军独立第3团。后来,中共赣西特委在吉安、永丰、兴国等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建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有力配合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被当地群众誉为“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

由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部队游击性质较重,参与正规训练和实际战斗较少,直到1930年1月,才以江西红军四个独立团为基础组建成立红六军。红六军资历虽老,却是新军。为快速提升战斗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严明部队军纪,狠抓战士素质。

在他们率领下,战士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奋力作战,成绩显著。1930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在巡视报告中指出,短短时间内,由独立第2团和独立第3团组成的红六军第1纵队“在吉安北部共作战七八次,只打一次败仗,且系安全退却,其余都是胜仗。峡江之役,两团共获敌枪70余支;三曲滩,两团获枪20余支;袁州之役,第三团获枪20余支”。

如果说黄公略、陈毅对红六军初创时期的建设发展立有功劳,那么蔡申熙、罗炳辉则对红六军成立前所做的基础工作功不可没。

蔡申熙作为江西省委军委书记,积极整顿地方部队,扩大革命武装。1929年下半年,他把赣西南游击武装组成了独立团和纵队。而时为吉安县靖卫大队长的罗炳辉,在蔡申熙引导下率部起义,组成江西红军独立第5团。此后,江西红军独立第2、3、4团与罗炳辉第5团合并编为红六军。

若干年后,黄公略、陈毅、蔡申熙、罗炳辉被评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这是红六军乃至红1团的骄傲。

前身部队红7师

参加了四次反“围剿”

1930年6月,红六军改编为红三军,并与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10月7日,红三军第1纵队改称红7师,番号为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第7师,系“大红一团”前身部队。从1930年12月下旬至1933年3月下旬,红7师作为红军主力之一,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红7师作为红三军主力先锋,于1930年12月30日拂晓进占黄竹岭前木坑以北地区和亭子岭主要阵地,正面迎击国民党军张辉瓒第18师。等到日出雾散,趁敌先头部队爬山之际,红7师立即开火,接连打退敌军数次进攻。中午时分,敌展开两个团的兵力,战斗更加激烈。下午3点左右,敌军多路猛攻,红7师仍咬牙坚守。红十二军主力向敌侧后攻击,红四军和红三军团的部队也从龙冈北面的高山赶来,致使敌军全线崩溃,一片混乱。红7师等部趁机直捣张辉瓒师部。

1931年1月3日,红军分三路追击敌谭道源第50师至东韶,红7师从东韶以南的山中冲出,与敌激战至下午4点,为红军歼敌过半作出重要贡献。

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时,红7师先在南边牵制国民党军蒋光鼐第19路军,然后从兴国县江背洞、龙冈头快速向东固集中。1931年4月中旬,在中洞伏击战中,红7师兜底迎敌,从山上以战斗队形横冲下来,与敌激战。红军一直打到桥头冈敌司令部,俘虏包括敌第28师师长公秉藩在内的全体官兵。

5月17日,红7师乘胜追击敌上官云相第47师和郭华宗第43师一部于水南。敌军背水而战,因所架便桥被当地群众拆毁,终被击溃。

5月22日,红军乘胜向东横扫。在中村攻坚战中,红7师起初参与总预备队,把守濠源一带,防止敌高树勋第27师逃跑。后来,红7师在中村西南的高湖垴担任右翼,攻击高树勋师第81旅。攻打南团村时,部队九次冲锋不克,与敌相持。朱德、毛泽东来到前线,调红四军第12师迂回到中村右翼,攻敌侧后,配合红7师等部再次发起冲锋。经两昼夜激战,敌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只好败退突围,往北向招携村逃去。

5月25日,红7师随红三军到广昌甘竹阻击敌人,截断其南援的要道。战斗打响后,红7师向南丰方向追击敌毛炳文第8师和许克祥第24师,以截断广昌守敌的退路,从而保证了红四军胜利夺取广昌。

5月31日,在建宁奔袭战中,红7师担负侧翼掩护,協助主力歼灭敌刘和鼎第56师3个多团。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红7师先是让出通往瑞金、于都、兴国的大路,诱敌南进,然后到兴国老营盘一带集结。1931年8月7日,红7师参加莲塘战斗,歼敌第47师一个多旅,接着在良村与敌作战。8月11日,在黄陂战斗中,红7师向龙冈佯动,确保了主力侧翼的安全。最终,部队歼敌第8师4个多团。红军三战三捷,缴枪万余支。

9月15日,当方石岭战斗胜利结束,军长黄公略率红三军转移到吉安县东固乡六渡坳时,突遇3架敌机袭击。黄公略指挥先头部队一边隐蔽,一边对空射击,以掩护在后跟进的红7师等部。敌机低空盘旋,疯狂扫射,黄公略身中数弹。他因伤势过重,不幸于当晚牺牲。

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红7师隐蔽集结于金竹、大坪地区。1933年2月27日下午,待敌第52师进入蛟湖、桥头一线,红7师一部突然发起攻击,将敌第52师第154旅行军纵队拦腰截断。接着,红7师主力和红9师向进至大龙坪的敌52师师部发起猛烈攻击。红军各部拦头截尾,将敌军分割包围。经三小时激战,红军歼敌第52师大部,敌师长李明被击毙。

3月20日,在草台岗战斗中,红7师作为突击力量之一参加了黄柏山之战,与兄弟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击敌人,占领了黄柏山、徐庄、徐家段等要点,为歼灭敌第11师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中,红7师愈战愈勇,战功突出。

战斗精神薪火相传

1933年6月7日,红一军团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整编。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7师整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1师第1团。于是,中国工农红军史上唯一的“四红一”番号横空出世。

据统计,直到1937年8月红1团缩编改称,四年又两个月时间里,“四红一”番号一共使用了一年又八个月,即1933年6月至12月,1935年8月至9月,1936年1月至12月。其余时间均为“三红一”番号,即第一军团第1师第1团或第1纵队第1师第1大队或第一方面军第1军第1团。

1937年8月25日,红1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第1营。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成立,军区以第115师独立团为骨干部队,将独立团扩编为第一军分区,第1营又恢复扩编为第1团。

自1944年1月起,第1团先后被编入晋察冀军区野战旅、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毛泽东在与教导第二旅领导谈话时说:蒋介石派胡宗南在我们周围集结了那么多队伍,我们不能没有准备,所以把你们请来了,把晋察冀的主力第1团调来了。你们一方面要随时准备打仗,一方面还要搞好开荒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4日,第1团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辽纵队第27旅第70团。1948年3月13日,改为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第31师第91团。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42师424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多次转隶移防,该部于1985年10月改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163师487团。2017年编入陆军第74集团军。

93年来,红1团以甘于奉献、不怕牺牲,能打仗、打胜仗,勇于决战、最终决胜的精神闻名全军。自1933年被授予“牺牲决胜团”荣誉称号至今,红1团把牺牲决胜的战斗精神融入到官兵血脉,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战果,涌现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红2连、“狼牙山五壮士”红7连、“黄土岭功臣炮连”红1炮连、“密云尖刀连”第5连、“攻坚英雄营”第2营、“翠岗红旗团”“顽强抗敌团”“一等战功团”等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铸就了一把永不卷刃的尖刀,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无坚不摧、敢打必胜的战斗豪情。

红1团的光荣历史和战斗精神,将被一代代部队官兵铭记和传承。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纵队军团红军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中国军团东京奥运38金全记录
红军不怕远征难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绿豆军团”成长记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十送红军
候鸟越过深白色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