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召平
“创客”的兴起,让发明创造不只发生在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不仅仅属于少数专业科研人员,而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人完成。如何让学生成为一名“创客”,进而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教师应该认真思索和探究的课题。
开设科技创新课程
早在六年前,我校就为初一学生专门开设了科技创新课,各个班每两周上一节,一学年一共十六节。2017年秋,学校又将科技创新课调整为一周一节,内容增加了一半。
由于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科技创新课程教材,我校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已经成形的有《科学魔法教室》《科技活动与创新》《科学万应室》《校本教材·科技教育》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接觸最前沿的技术,并将想法实现。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他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心中埋下了“创客”的种子。
改变课堂授课方式
王竹立教授在《“互联网+”与创客教育》一文中提到:创客教育分为“创客的教育”和“创客式教育”两种类型。“创客的教育”以培养创客为目的,主要是在课外时间、在各种创客空间或创客教育场所,对部分创客和想做创客的人进行培训;“创客式教育”是指将创客理念引入课堂,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造,结合学校课程,开展创新性学习。前者旨在培养创客人才,后者旨在应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去改造教育。科技创新课程可以引入创客式教育的理念。
方法与实践同步。在科技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外,还要让其学会设计和制作。
做中学、学中做。制作作品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再设计、再制作,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这是“创客”的学习方式。
乐于分享。“创客”的养成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团队、一群人的交互式行为。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取得收获时,一定要跟团队成员交流、分享。这是“创客”区别于传统发明者的地方。
运用信息技术。当前的“创客”学习与传统学习已有很大区别,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而是要借助信息技术,寻找需要的资源。
工匠精神。“创客”精神跟工匠精神一脉相承,我们应该对创新作品不断打磨,精益求精。
基于以上理念的课程设计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结构,需要教师综合不同学科理论探索出一整套课程体系。
打开思维写创意
一个好的“创客”一定要有好的创意。创意从哪儿来?从科技创新课堂来。我校每学期都有两次创意设计的课程,在这两次课程中,学生应用所学创新方法,打破头脑中的条条框框,精心设计。
学生写出创意后,先在小组中分享,由小组成员共同评比,选出大家觉得最有价值、可以实施的好创意,再在全班分享、讨论。
将创意变成实物
创客教育的主体部分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将创意实现。动手不仅促进了技能的提高,也是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会自觉地探究:该如何制作作品?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如何让其变得更美观?有了这些探索的过程,就离成为一名“创客”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