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以全省复制推广“1+4”基层改革经验为蓝本,探索形成“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的“两赋两强”街道集成改革新模式,并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为抓手,推动改革进一步向社区延伸,探索“做强社区、做实网格,增加服务资源、增强治理能力”的“双做双增”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改革实践中,秦淮区围绕“区级层面实现系统集成、赋权基层,街道层面实现整合力量、赋能增效,社区层面实现按需服务、多元共治”的改革目标,聚焦社区治理瓶颈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以做强社区、做实网格,增加服务资源、增强治理能力为着力点,将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真正落到社区。
——以“网格化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化党建组织架构,完善“一突出四联动”工作体系。探索成立以民警、物业、保洁、志愿者等基层力量为主的社区“行动党支部”,全域解决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制定社区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完善社工(网格员)“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选派区、街年轻科级干部担任社区副书记,建强骨干队伍。项目化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有效运转,实现全域联动治理。探索解决党建资金问题,从区管党费中划拨为民服务的专项党建资金。
——以“赋权减负”清单为重点,做强社区回归本位。一是按需精准赋予社区权能。赋予社区党委对社区建设、小区出新、街巷整治等项目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建议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对社区物业公司、保洁单位的评价权,对下沉社区的区级机关、街道板块、区属国有企业人员的反向考评权。二是两张清单推进社区减负明责。通过编制社区工作任务清单、为民服务事项清单,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和退出机制;取消社区内全部区级纸质台账,清理、归并对社区的各类考核、评比、检查,实现社区信息采集一终端、查询使用一平台。
——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为抓手,做实网格化社会治理基础。一是加快社区治理智能平台建设。依托区政务云平台建设,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手段,做到“一网采集、资源共享、联动处置”,实现全区指挥調度一中心、一平台、一体化,建成“秦淮e家”流动人口数据库,实现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二是推动区、街干部常态化下沉。通过“双结对、双提升”等形式,深化街、社“双指挥长”制度,建立区、街“网格双挂包”制度及挂包网格工作事项清单。街道全体党员干部每周担任“一日网格员”,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区机关干部全年挂包社区报到不少于24次。三是完善网格事项流转。制定全要素标准化采集清单,按照“先解决问题再说”首接责任清单要求,形成“网格员—社区治理数据平台—街道指挥中心—区网格中心”逐级上报、联动治理的问题解决机制,提升流转处置效率。四是规范“网格+”融合运行。加强网格警格互联互通机制,全面推行社区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合署办公及双向考评机制。建立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等“网格+联络人”制度,按需开展网格联动、综合执法。
——以“智慧社区”建设为依托,增加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落实“7×24小时全时办”。以“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推动社区党组织与物业、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三位一体”的议事协调机制,通过街道“统一打包”、志愿服务实现无物管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探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逐步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便民服务。完善“四社联动”机制,深化“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制度创新。
——以“社区吹哨,街道报到”协同联动,增强社区治理能力。推行“社区吹哨、街道报到”机制,落实挂包街道的区级领导“双报到”机制。深化完善民生工作站,深化社区“第一书记”责任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前调解有机衔接体系,推动“政法网格员”下沉社区,健全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向辖区居民汇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向人民汇报”工作品牌。
从“两赋两强”的街道集成治理到“双做双增”的社区集成治理,秦淮区逐步构建起整体推进的基层治理集成改革新模式。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秦淮区做好基层“三整合”的下半篇文章,让社区有权力办事、有动力做事、有能力成事,通过党建引领下好社区治理“一盘棋”,关口前移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多元共治构建“一张网”,效率提升坚持便民高效“一声哨”,加快社区治理现代化步伐,推动简约高效阳光便民的社区治理体制基本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逐步完善,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优势更加凸显。
推进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以党建引领聚合基层治理新动能,形成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扎实推进网格化党建,建立“行动党支部”“第一书记”制度,筑牢党在基层的阵地,发挥网格内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群众“有话和谁说,有事找谁办”问题。全力打造“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自治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建立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引导居民通过议事协商会、恳谈会、听证会、评议会等,真正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探索推行“院落自治”等“微治理”,及时解决“微难题”,提升老百姓身边的“微幸福”感。
推进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秦淮区在社区治理集成改革过程中坚持民众本位、用户体验,推行“就近办”“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一区通办”等改革,以上门办、网上办、自助办等贴心的柔性服务,实现“7×24小时全时办”。以社区党委为统领,推动社区、派出所、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以“一周一议事”“半年一评议”等形式,共同协商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点打造“向人民汇报”工作品牌,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向辖区居民汇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工作情况,让广大群众提意见、来监督、做评判,全方位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推进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必须发挥“五治融合”合力。充分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坚持政治统领是根本,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坚持基层自治是基础,注重发挥社规民约、公民公约和基层社会自治的独特作用。坚持法治建设是保障,加强街道、社区“政法网格员”和“共享律师”队伍建设,开展法律援助、司法救济。坚持德治建设是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社区精英参与文化、家训家风、生活礼俗的教化作用。坚持智治能力是支撑,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体系、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等。
推进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必须把科技和网格有机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善于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治理能力。要注重技术治理手段的日常化使用,以数字化平台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同时也必须充分发挥网格化的组织优势,把“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落实到位。推行“社区吹哨、街道报到”模式,探索“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做法,形成以大数据智慧平台应用为内核的智慧服务,以网格化治理为载体的联动共治体系,实现资源在网格内联用、问题在网格内联治、服务在网格内联动,使以“铁脚板”落地为导向的组织力量真正下沉到社区。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