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华西样板

2020-01-11 01:04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群众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华西村联户华西

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乡村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阴市华西村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创新乡村治理,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级治理新格局,打造了城乡基层治理的新样板。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典型示范

华西发展每前进一步,乡村治理就跟进一步。从一穷二白到富甲天下,从荒山秃岭到幸福乐园,这里创造了乡村振兴的奇迹,走出了乡村治理的新路。作为先富之村、幸福之村、希望之村,华西村有力回答了乡村治理“为何治、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等实践之问。

破解先富村治理难题的探路者。先富村,是华西村最鲜明的“标签”。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华西村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还可以通过股份分红,过着令人羡慕的富裕生活。富裕起来的华西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对民主、法治、公正、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也遇到了别的村庄未曾遇到的新问题,这为创新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何更加公平公正,村民民主参与如何更加有序有效,等等。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华西村不仅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智慧,逐渐形成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现代治理新机制新模式。

新型乡村治理形态的引领者。富起来后的华西人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坚持把共同富裕之路向更大范围延伸扩展,推进更大规模的统筹发展、协同治理。迄今,华西村已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建成了一个面积超过3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5万人的“大华西”。华西村党委提出“五统一分”理念,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干部统一使用、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带动更多老百姓过上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的幸福生活。为管理服务好“新华西人”,村党委大力实施“三项改革”等措施,有效调动不同群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增进所有人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华西不仅“并”了村,还“并”了心,实现了“路变、河变、桥变、房变、人变”,让干部增强了信心、村民看到了未来。

现代乡村文明实践的先行者。在华西村,旗帜高扬的主旋律、向上向善的精气神,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得益于坚持“富口袋”“富脑袋”并举的远见卓识,得益于健康向上乡村文化的浸润滋养。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到核心价值观教育,华西村对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持续开展以坚定社会主义信仰、陶冶道德情操为核心的系列教育,形成了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华西精神。华西精神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为核心,既传承红色血脉、红色基因凝心聚魂,又弘扬传统精华、现代文化激发活力,汇聚成与时俱进、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良好的党风村风民风孕育而生,引领全体村民爱国爱党、创新创业、向上向善。华西村的精神文明创新实践,催生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治理创新的华西经验

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华西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探索党员联户制度,构建形成“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打造出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善治新村。

坚持党建引领,挺起乡村治理主心骨。“跟着党委走,带着群众干”是华西村发展的真实写照。首先,农村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自1957年成立党组织起,历经1984年成立党总支、1989年成立村党委,华西村始终把党建工作融入三农改革发展、乡村社会治理的全过程。目前,村党委共下设43个党支部,有2271名党员,每月召开支部会议、每季度召开党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其次,华西村党组织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力。2018年,面向全体村民和企业员工开展民主测评,华西村村委班子、企业党支部书记、公司管理层等平均得分都在96分以上。这源于长期以来,华西村注重“三管齐下”,加强党员干部管理。在华西村,干部既有“制度管”,又能“自我管”,更有基层群众“监督管”。华西村党委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明确规定党员干部“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怎么办”,将村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与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洁统一起来。再者,党员联户制度畅通党组织与村民联系沟通的桥梁。华西村完善党员联户“1+10”制度,1名骨干党员联系10户左右村民,95名骨干党员担任全村970户村民的联系人,联户党员的名字和联系方式都贴到每户家里。联户小组长通过走访、组织学习等形式向村民传达党的政策,并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解答村民疑惑、倾听村民诉求、反馈村民建议。在每月“我为华西进一言”网上公示栏中,村党委对联户组长征集到的建议做到条条有解释、件件有落实。

坚持“三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华西村形成自身鲜明特色。第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治之魂。华西精神的第一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通过引导村民学村史、忆家史、写好个人成长史,把国家前途、集体命运和个人人生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上,华西村既没有淡季,也没有旺季,而是几十年一贯制。从“社会主义富华西”展览馆到吴仁宝老书记旧宅里的照片墙,从村道、楼宇间挂着的宣传标语到党员干部言行一致的带头宣讲,每个到访华西村的人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景化、沉浸式的社会主义实境教育课堂。第二,以制度健全法治。把依法治村作为总的治理原则,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落实细则,细化村容村貌管理规范到诸如“每家每户门前菜园的面积大小”等细节处,确保凡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在华西,这些规章制度从来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刻在心上、悬在头上”。第三,充分体现村民意志实现自治。《村规民约》里的每一条都经村民充分讨论、过堂商议,每一户村民都签字确认并许诺遵守。华西村现在每个月有八个会:经济分析例会、村民大会、党员联户学习会、联户组长和村民代表会、支部会议、青年智慧论坛、文學沙龙和读书会。每个会都要求村民提意见、提建议,合理的马上做,有难度的争取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等待时机做,但要对村民解释清楚。村民说得上话、做得了主,自然心中就有集体、眼里就有未来,村民自治也就水到渠成。

坚持人才为本,探索乡村长治之策。华西村基本实现了人才回流和引进双增长、净增长态势。华西村企中,39%的高管、59%的中层干部和超过92%的员工都是外来人员。一是给予人才施展的舞台。华西村提出,要针对人才偏好,提供细化服务,当好“保姆”和“店小二”,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给人才成长空间、给人才创业环境、给人才施展平台,当他们遇困受挫时,为其“遮风挡雨”,让他们大胆试错。二是以改革激励人才。通过实行“期权制”“合伙人制”,村民委员会拿出华西集团股份中集体控股的一部分,作为股权激励,吸引优秀人才来华西干事创业、安家落户。2017年,华西村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正式实施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通过规范竞聘、同工同酬、定岗定薪,本村村民和外来职工取消内外之分,彰显出公平公正,调动发挥“新华西人”积极性;改以往“二八分红”模式为全额现金分红,理顺股份与奖励的关系,让“老华西人”摆脱掉躺在功劳簿上等分红的惰性。三是培育扎根乡土的后备人才。注重青年一代教育,为乡村发展播撒希望的种子,一直是华西村的传统。自2013年起,华西村每年都选拔青年骨干到贵州、青海条件艰苦的农村,与当地农户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结对活动,并在西藏等艰苦地区建立干部教育基地,组织年轻后备干部挂职锻炼。通过这种脚踏泥土的锻炼,华西青年重温了老一辈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坚定信念、锤炼作风、提升能力。

走向乡村善治的经验启示

实现乡村善治不仅关系到农村发展,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华西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探索形成了走向乡村善治的宝贵经验。

实现乡村善治,必须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华西村乡村治理的显著成效,是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华西大地上结出的丰硕果实。华西村党委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走样、不走神、不走偏。华西村一步一个脚印,按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求,让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到实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兼具都市品质和农村特色的乡村都市,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华西乡村治理之路。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根本遵循,没有新思想定向领航,就没有现代乡村的全面振兴。

实现乡村善治,必须依托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党建强则村强,党建兴则业兴,昭示了华西村乡村治理的精神内核。从华西发展壮大的历程可以看出,正是由于锻造了钢铁一般的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队伍,正是因为涌现出了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和铁一般担当的支部书记、普通党员,华西村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华西村党委善于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转变成沟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的过程,转变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群众监督党员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了工作延伸到哪里,党建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企业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哪里,党建活动就跟进到哪里,进而凝聚起党群一心、同闯共富路的磅礴力量。这充分启示我们,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发挥村民自治制度优势的内在要求,是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决定性力量。

实现乡村善治,必须牢记造福百姓的初心使命。华西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把党的政策执行好,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成改变地方面貌、造福一方百姓的成功实践,重在吃透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难,所盼,激发他们善作善为。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在华西村看来,就是要使每一位华西人都能实现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让共同富裕的大道越走越宽。在华西,不分本村村民、外来职工,各类人才在充分竞争中淬火加钢,以华西理念吸引人,以华西精神激励人,汇聚起所有华西人的奋斗热情。在华西,党员联户制度连接千家万户,回应了群众切身关切,创新了为民服务的载体,有效提高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在华西,“富脑袋”是硬道理,创业、奉献、道德、诚信和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到处呈现出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风貌。在华西,改善民生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幸福的华西人更加幸福。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用好人,以务实为民的举措凝聚人,以科学合理的机制激励人,做好了“人”的文章,就一定能书写好乡村治理这篇大文章。

实现乡村善治,必须切实践行实事求是原则。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说,千珍贵万珍贵,实事求是最珍贵。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化大难为小难、小难变不难。乡村治理必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好既有共性标识又有鲜明个性的乡村治理之路,这样的乡村才是充满生命力、引领力的新时代新乡村。华西村既吃透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又吃透本地实际情况,立足村情谋发展、与时俱进闯新路。如面对“熟人社会”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难题,华西村提出既要以法治村,也要以情感人,通过“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让干部进得了百姓门、解得了百姓忧,也增添了邻里间的“乡情乡愁”。面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头重脚轻”的乡村治理问题,华西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送知识、送健康”使老百姓的“脑袋”和“口袋”都富有。破解农村“引才难”“留才更难”等共性问题,华西村通过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等措施,既留住了人,又留住了心,让本村村民和外来职工在华西村的舞台上尽展风采。

(调研组成员:李克海、胡红忠、苏胜利、何乐、陆国建)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华西村联户华西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华西村:昔日的安静祥和今日的进步变革
巴林右旗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在华西人与晚清军事技术近代化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实施党员联户制架起党群连心桥
——高平市实施『党员联户』工程
华西村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