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野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前列腺疾病属于男性群体常见疾病,可分为良性及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如前列腺炎,恶性病变如前列腺癌等,多经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临床诊断[1-3]。其中,前列腺外周带癌多伴发炎症,故需与前列腺炎相鉴别,以便制定合理治疗计划,评估预后。本次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早期前列腺外周带癌(癌症组)患者30例、前列腺炎(炎症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组间MRI扫查结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经门诊收治入院的早期前列腺外周带癌(癌症组)、前列腺炎(炎症组)患者各选择30例。癌症组,年龄55~79岁,年龄平均(65.13±5.09)岁。炎症组,年龄52~80岁,年龄平均(64.18±6.21)岁。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经血清t-PSA等实验室检验,MRI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穿刺活检或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相应诊断。②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③入组前未接受任何治疗,且在入组前未接受抗生素治疗者;④所有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后,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②除前列腺以外其他恶性组肿瘤。③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④MRI扫查图像质量较差,或MRI序列不完整。
1.4 方法:MRI检查如下:GE1.5T MRI,腹部相控项圈(1)常规MRI扫描包括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均为T2WI序列,TR、TE分别为4500 ms、90 ms,层厚及视野分别为4 mm、36 cm;DCE MRI,手背静脉注入钆对比剂,按照0.2 mL/kg给药,按照2.5 mL/s,团注,20 mL生理盐水冲管后行增强扫描,TR、TE、视野、层厚分别为2.7 ms、1.2 ms、36 cm、4 mm;DWI TR、TE、视野、层厚分别为2000 ms、55.9 ms、36 cm、4 mm[3-5]。
1.5 观察指标:①两组T2W1、DWI信号分布,两组T2W1序列图像及信号检查情况,DWI信号检出情况。②两组DCE MRI曲线信号分布,按照流入型(Ⅰ型)、平台型(Ⅱ型)、流出型(Ⅲ型)评估曲线,且比较组间不同曲线类型分布统计学意义。③两组Tmax、SImax及DWI ADC比较,其中Tmax、SImax分别为ROI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达峰时间及强度最大化程度[设最大化数值为a,开始增强信号强度为b,SImax计算公式为(a-b)/b]。
1.6 统计学分析:以SPSS23.0为数据分析软件,利用百分比(%)、(±s)分别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各予以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T2WI、DWI信号分布:癌症组30例中T2WI中呈局灶结节样图像者18例(60.00%),且呈均匀低信号,而弥漫性均匀低信号及不均匀低信号者分别为9例(30.00%)、3例(10.00%);DWI信号见明显高信号、稍高信号、等信号者分别为22例(73.33%)、6例(20.00%)、2例(6.67%)。炎症组T2WI中呈前列腺外周带见不均匀低信号,且为弥漫性分布者22例(73.33%),片状低信号者7例(23.33%),结节低信号者1例(3.33%);DWI信号见等信号、稍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者分别为11例(36.67%)、15例(50.00%)、4例(13.33%)。
2.2 两组DCE MRI曲线信号分布:癌症组DCE-MRI检查Ⅰ型、Ⅱ型、Ⅲ型曲线分别为1例(3.33%)、10例(33.33%)、19例(63.33%);炎症组DCE-MRIⅠ型、Ⅱ型、Ⅲ型曲线分别为4例(13.33%)、17例(56.67%)、9例(30.00%);二者曲线类型分布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χ2=7.1862,P=0.0275)。
2.3 两组Tmax、SImax及DWI ADC比较:癌症组Tmax、SImax分别为(18.10±2.35)s、(1.66±0.27)%、DWI ADC(0.94±0.14)×10-3mm2/s与炎症组Tmax、SImax的(20.95±2.43)s、(1.50±0.13)%、(1.13±0.19)×10-3mm2/s比较,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t=4.6178、2.9244、4.4095,P=0.0000、0.0049、0.000)。其中,癌症组DWI ADC范围(0.68~1.03)×10-3mm2/s,炎症组DWI ADC范围(0.76~1.25)×10-3mm2/s。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群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比如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以前列腺癌为例,该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经由根治术进行治疗。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多为特异性临床表现,出现尿急、尿频或尿不畅等症状后[6-8],比较容易被其他疾病多掩盖,而当确诊时往往已经发展至中晚期,不仅可带给患者痛苦,还可增加其心身压力;因此如何在病变早期利用MRI等影像学检查[9-10],明确诊断,有助于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部分伴发炎性反应[11-13],且T2WI多为低信号,但前列腺炎T2WI也多见低信号,二者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次研究中,将已经确诊为前列腺外周带癌及前列腺炎的患者各30例纳入研究范围;癌症组以局灶结节样图像,且均匀低信号多见,达到60.00%,而炎症组则以前列腺外周带见不均匀低信号,且为弥漫性分布图像多见,达到73.33%,二者均为T2WI序列;癌症组DCEMRI曲线多见Ⅲ型,达到63.33%,其次为Ⅱ型,达到33.33%;炎症组DCE-MRI曲线多见Ⅱ型,达到56.67%,其次为Ⅲ型,达到30.00%,组间曲线类型分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组Tmax、SImax、DWI ADC与炎症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MRI能够反映早期前列腺外周带癌与前列腺炎症病灶部位、结构等信息,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而经由DCE-MRI能够判断前列腺病变组织特点、癌症分期等情况,通过DWI ADC值能够经由评估组织内水分子扩散情况,分析组织结构,进而判断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14-15]。比如前列腺炎,多见白细胞浸润,前列腺发生增生或趋于纤维化,但分泌功能受到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