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视域下市民文化自信提升的实践探索

2020-01-11 18:42滕树龙
开放学习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堂社区文化

滕树龙 吕 冰 李 敬

(1.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北京 100123;2.北京春藤社会工作促进中心,北京 100101)

一、背景介绍

社区是社会教育与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最基层单位,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社区教育是社区服务体系里的关键环节、灵魂枢纽环节,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作为推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与社会企业中仁思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于2016年发起成立了民营非盈利机构北京春藤社会工作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春藤中心”),主要工作方向是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在社区开展社会教育与社区治理工作,重点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以党建带动社建与团建,倡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建设推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创新。

目前社区教育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是社区教育面向群体以老年为主,且偏技能与知识教育,面向成年人和儿童的偏少;二是形式相对单一,内容深度不够,吸引力不够强,缺乏引人走向快乐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深度学习的手段;三是活跃在社区的第三方运营组织更多是在组织各种活动,多流于表面,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够、持续性不够、效果评估缺乏;四是能够引导群众精神文明与道德素养提升及建立文化自信方面的富有成效的社区教育内容匮乏;五是没有调动起各方社会力量营造推动全民学习的机制和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加强了新时代下的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同时,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我们理解文化自信之所以被称为根本自信,一是要有尽可能多的广大人民因为文化而产生自信才能称之为根本自信;二是每个人要通过文化的学习而把为人处事的正确观念、规矩深深植入自己的三观,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言行,做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由此而对自己产生发自内心的自信,才可称之为根本自信。在新时代下,社区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通过文化学习而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提升认知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

基于以上认识,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与春藤中心受政府委托在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启动了修实·西木学堂创新实践项目。学堂原为海淀区田村路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占地面积2 133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 749平米,2017年11月开始对外开放。学堂使命是“返本开新,启智育德”,以文化为主线,采取政府主导、公益优先、公众参与、市场辅助的共建共享模式开展社区教育并提供相关社区优质服务。

学堂里设有海淀区党校田村路街道分校、田村路街道社区图书馆、国学堂等十五个深度内容空间,涵盖红色党建,国学经典,红色经典,琴、棋、书、画、茶、舞、花、香,健康教育,思想讨论会,主题报告会,机器人编程等科学创意启蒙以及木艺、泥塑、咖啡制作、烘焙手工坊、传统京绣布艺、自然教育等动手项目与活动,还包括弱势群体帮扶、社会组织、社区协会、兴趣小组、对社区治理的参事议事及社工、志愿者活动培训等内容。

二、创新做法

(一)返本开新——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习总书记曾指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返本”,如何使其在新时代成为居民道德素养教育的抓手,是“开新”。传统文化教育一般在书院或大学面向知识分子或企业家的较多,而在社区基层如何推广传统文化并产生效果,是个挑战。

我们邀请了河北石家庄国学教育荷心莲学校校长麻凡老师、文化传统平台创始人李敬老师、香炉书院创始人孙一乃老师等一批面向儿童与成人成功开展过国学教育的老师,深入探讨,设计了各种课程和读书会,在学堂面向周边居民以社区教育的形式做了一些创新性的尝试。

首先在我们运营团队内部,每天8:30至8:45进行15分钟的晨读,周一早晨读《孝经》,周二、周三早晨读《论语》,周四早晨读《道德经》,周五早晨读《学记》。每周二下午5:00至6:30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学习会讲,或请专业老师来讲解,或大家相互分享近期的学习体会。通过学习,大家逐渐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提升了觉悟,有很多同事甚至改掉了抽烟、喝酒、打游戏的坏习惯,有的同事还立了要全力去弘扬传统文化的个人志向。

针对儿童,我们开设了《弟子规》《朱子家训》《大学》《论语》等收费课程,也开设了公益少儿中医班,学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易经》《医学三字经》等经典。孩子们学习时普遍注意力集中,阅读写作水平也有提升,变得比以前有礼貌,甚至有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就已经开始能给人把脉开药,深受居民家长好评。

针对成年人与老人,我们主要集中在周末开展各种公益读书会,阅读的经典包括《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易经》《史记》《坛经》《说文解字》等,还建了家风家道读书会、落花生读书会、家长课堂、诗词歌赋等文化读书会。通过各种读书会,居民们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了自己做人做事的素养,出现了很多更加孝顺父母、夫妻关系变好、能够正确教育子女和邻里关系变好的案例。

我们同时也开展了陶冶居民情操的艺术人文健康类课程,具体包括古琴、茶道、围棋、善德鼓、儿童动漫、成人国画、大提琴、小提琴、萨克斯、绘本手工、书法、武术、轮滑、编织结艺、烘焙、刺绣、熏香、礼射、儿童舞蹈、情景剧、合唱、时装模特、艾灸、太极拳、乒乓球、八段锦、瑜伽、四季养生与修身等。这些课程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自信,为居民过上美好生活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学堂在修实基金会项目的支持下,对所有课程和活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以保障群众在学堂获得优质的课程和服务。学堂严格多方位的评估,对学堂的持续建设发展也具有探索、示范和借鉴意义。

在师资队伍建设、文化社工培训及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联合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首师大等高校的优秀师资资源对社工和志愿者队伍进行培训,并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锻炼社工及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养老院等机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治理结构的完善。

(二)文化治理创新——以文化学习带动社区治理

通过社区学堂建设,寻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学习项目和活动,这些项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与时偕行,在新时代,服务于社区、家庭和居民的美好生活的提升,持续深入地影响着群众的精神风貌,促进家庭关系和谐、亲子关系顺畅和邻里关系和睦。2018年,修实·西木学堂共举办各类活动3 000余场,涵盖经典读书会、家风家道读书会、家长课堂、科技生活、自然教育、健康养生、便民服务等方面的一百余类文化和学习活动。西木社区党委书记信云同志说:“修实·西木学堂就像是社区花园的花儿,亲近她的时候就会闻到芳香,远处看也给社区带来了美景,学堂默默地开展文化活动,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了,价值观摆正了,社区也自然和谐了。”

通过群众自组织建设,以社区议事厅的形式,带动居民自发关心社区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社区矛盾,关心别人困难,思考如何帮助别人,关心社会,进而带动社区治理创新,打造文明、和谐、美好的社区。目前,学堂成立了10多个社区居民自组织和志愿服务队,有编织结艺、模特队、舞蹈队、琴友读书会等,近100位志愿者在各类自组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18年,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与学堂联合在田村路街道地区开展老年养怡课堂,教老年人们如何调整自己退休后的身心环境,如何过好自己的老年生活,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做贡献,如何现身说法对待病后身体和心理的改变等。养怡课堂陪伴着田村路街道27个社区的80余名学员走过了近8个月的时光。阜石路第三社区的闫红艳,以学习后身边的切身变化为例,发出了“谁学谁受益,谁受益谁幸福”的由衷感悟。她说:“通过参与8个月的养怡课堂的学习,患病的老伴儿通过学习打开了心扉,从前他不愿外出,躲避与人交流,现在他可以和我一起去大自然畅游,去乡村捐赠衣物。我们不顾身体有疾病,不惧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地往返学堂和阜三社区,参加了所有的讲座和学习讨论,并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学习,我们收获了情同手足的同窗情谊,不能不说学习对于老年人而言,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她还说:“通过老年怡养课堂,让我和老伴有了精气神,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当下生活的美好。”

(三)党建引领——以党建带动社建和团建

2018年元月起,在田村路街道党工委、北京市社工机构第三联合党委等的引导下,学堂坚持并牢牢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党为师,立业为公,依托海淀区委党校田村路街道分校等优势资源,打造学习型组织,以党建带动社建和团建,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

学堂以联合党支部和党建工作小组的形式,开展内部党建工作,每个月都开展“以党为师·立业为公”为题目的内部学习,以“文化社创·青年先锋”为题目的外出学习。学堂还开展了“红色1+1,清华大学土木17支部和修实·西木学堂支部”等支部联建活动。这些活动为成立春藤中心独立支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堂和周边单位地质大厦共同举办的“学习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活动,得到了党员们的认可;西木社区双报到党员的志愿活动,七一献爱心活动都吸引了广大社区党员积极参与;为老年服务和教育帮扶取得了成效,8岁的XM是海淀区田村路街道西木社区困难家庭子女,她和姥爷、姥姥、母亲生活在西木小区的一套二居室。XM的父亲因意外过世,母亲患尿毒症常年服药,生活来源主要靠姥爷、姥姥的退休金和政府的特困补助。XM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中上,经西木社区党委推荐安排在修实·学堂开展教育帮扶,她在学堂参加文化小使者、绘画、机器人等学习活动,半年以来,她和家人变得更加阳光了。XM还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优的好成绩。

三、主要成效

(一)为老志愿服务深入持续开展

2018年8月,修实·西木学堂和西木社区党委联合发起了“西木为老志愿服务队”,梳理出西木社区85岁以上高龄长者名单,在居委会帮助下通过了解、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对20余位85岁以上高龄长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子女赡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

2018年10月,西木老年餐厅正式运营,由修实·西木学堂招募工作人员并提供食材保障,做出可口的饭菜,学堂的社工亲自在中午送餐至社区内高龄长者家中。送餐运行一个月完成服务体系建设后,招募有能力、有热情的中老年志愿者发挥余热继续送餐,这些志愿者中有半数都是党员,接受供餐的老人也有多位高龄党员,截至2018年12月底已向志愿者及高龄老人供餐、送餐达800余人次。在保障社区公益供餐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还拓展社区内部志愿者并加以培训,定期上门为有需求的长者提供公益理发服务。

这些举措,带动了社区正处于老年前期、老年中期的长者群体为高龄长者提供符合需要的志愿服务,充分挖掘社区优势潜力,促进社区内部资源整合,以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的社区目标,从而实现提升新时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的宏观目标。学堂还定期请老师为这些志愿老人开展《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学习,让大家从理念上认知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侯贵玲老人,是共产党员,年轻时从事医疗工作,在西木小区很有人缘,大家都称他侯大夫。目前他和老伴孙晓华两人生活得很和睦,但夫妻二人年龄较大,无精力买菜洗菜做饭,而儿女住得远不在身边。学堂社工们进行了前期入户探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派志愿者为他们提供送餐服务,老人表示生活质量因此得到提升。史文兰老人特别喜欢吃学堂的餐,感慨地说:“还是党好,没忘了我们!”刘桂兰老人是西木社区的居委会退休老主任,是一名老党员,今年86岁。因为她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做饭,时常在家吃剩饭。老人说:“西木学堂的爱心午餐给我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不仅能吃饱肚子,心里还觉得很温暖,真真切切地帮助到了我。”

(二)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田村路街道图书馆面积100余平米,藏书2万余册,设置在修实·西木学堂内。学堂为推进全民阅读,在图书馆旁边设置了儿童绘本阅读空间、经典走廊、书香空间等利于阅读的配套场所,同时在学堂的每个独立空间都开设了相应主题的深度阅读和体验。为了能让图书馆的书“活”起来,修实·西木学堂落地首图种子故事人基地和2018海淀区全民阅读活动基地。学堂全年举办读书沙龙、读书故事分享、《论语》《史记》等经典的读书会、家风家道、真人图书馆等读书会活动200余场,学堂支部党员李敬、张泽都在负责相应的读书会,带动周边居民参与读书学习,真正实现有人读、有人讲、有人学,形成了乐学重教的文化氛围。修实·西木学堂获得了北京市2018年“十佳优读空间”称号,西木社区获得了2018年书香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三)社区种子图书馆连接群众,美化环境

修实·西木学堂落地了全国首家种子图书馆,种子图书馆目前收藏有包括粮食作物、常见蔬菜类、各种豆类作物、染色类植物、纤维类植物、油料作物、香草花卉类、草药种子、野生植物、国外植物的种子、果实类等十余类100余种种子,且除了种子还收藏了多种植物的果实。

“种子图书馆”的名称借用了传统图书馆借书还书的概念,在“种子图书馆”借还的不再是书,而变成了借走可以种植的“种子”。“种子图书馆”鼓励社区居民“借走”喜欢的种子,或进行种子交换,回去种植,培育成熟之后,再将新收获的种子归还给种子图书馆,以此循环。

学堂以种子图书馆为载体,持续开展各种自然科普教学活动及课程。例如:“种子的微观世界” “种子的旅行”“细胞城市”“蝉的生活”“数学的树”“种子炸弹”微景观、“百草为香”等活动,开展公民共建,促进社区营造,发挥对孩子、老人、社区和谐、生态保护等多项价值,种子图书馆正在以共建社区花园为纽带,连接社区家庭,增强社区居民的家园意识,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态社区。

四、总结与展望

修实·西木学堂坚持并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国学经典等优质读书项目和琴棋书画、茶舞花香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辖区内更多居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通过互动、引导、分享等方式,使居民在内心种下更多善良的种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明素养,减少负面情绪,建设丰富而美好的精神家园,从而形成尊老爱幼、诚信文明的良好社区氛围,为新时代下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经验。

社区学堂建设要乘政府支持之势,社会发展之势和经济发展之势。乘政府支持之势,就是最大可能地利用政府提供的场地乃至项目资金、活动经费来开展学堂的建设与发展。学堂建设的愿景使命与国家推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立文化自信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把我们的事业完全融入国家的事业,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我们就可乘国家支持之大势成就学堂发展之事业。目前修实学堂正在继续争取承接更多街道的党建与社工培训的项目与活动。

乘社会发展之势、经济发展之势,就是团结社会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大学、公益组织、民间团体、企业等不同的机构,利用他们的资源、人才、行业优势,共同推动修实学堂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既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发展学堂事业,又有机会将学堂文化传播到不同行业,带动不同机构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要设计机制,以最大的诚意构建互信关系,搭建共建共享平台,吸引团结凝聚各方资源,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共同目标下一起努力,互相借势搭台,让有效付出必有有效回报,义利合一,共同分享有形无形的发展成果。

修实社区学堂的建设只是刚起步,其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模式和标准的建立。摸索出社区学堂建设、运营、复制发展的模式,凝聚核心人才与合作机构,形成人才队伍梯队与合作机构梯队,形成复制推广的标准、流程及社区教育体系,包括师资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样板项目、联盟机构、管理体系、专家系统、评价体系、认证体系、志愿者体系、案例库等,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目前,修实基金会与春藤中心已经在石景山古城街道、海淀上地街道和怀柔渤海镇分别启动了修实·滨河学堂、修实·上地学堂与修实·六渡河学堂的建设与运营工作。随着更多的修实社区或乡村学堂工作的开展,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也会在社区和乡村更广泛地开展“相认、相知、相助”为主的社区教育、文化社区、乡村建设活动,开展社区、乡村环境绿色改造活动,积极促进并服务于社区、乡村自组织发展,加强邻里交流,增强社区、乡村凝聚力,促进社区与乡村的自治、共治、德治,让更多人因为文化而产生自信,产生好的改变,助力美好生活的实现,实现和谐的社区与乡村文化生态。

猜你喜欢
学堂社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谁远谁近?
影像社区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