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啦啦操特色项目基地校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01-11 05:14:43王珠黎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课题专家基地

王珠黎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福建厦门 361021)

2014年,在“一校一球一操”的政策背景下,笔者所在城市开始每年承办啦啦操赛事和啦啦操教练员的培训[1],以此推广啦啦操这项体育运动,并鼓励已有的啦啦操传统项目学校申报小学啦啦操特色项目基地学校(以下简称啦啦操基地校或基地校),推动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然而,组建一个啦啦操训练队对大多数学校来说相对比较容易,建设一所啦啦操基地校则需要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学校、家长等各方的支持。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这些啦啦操基地校建设的现状、困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啦啦操基地校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基地校建设缺乏基础性保障——人力资源缺乏

人力资源是啦啦操基地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保障。尽管啦啦操基地校在申请建设前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然而,在真正的建设过程中,所有啦啦操基地校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即人力资源的缺乏。

其一,啦啦操专业教练的匮乏[2]。以笔者学校为例,作为一所有3 000多名学生的学校,学校只有啦啦操专业教师2名。而这2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承担着每周15节体育课的教学量,只能利用每周3次的社团活动时间开展啦啦操训练。啦啦操教练的匮乏,工作量的增加,让教师苦不堪言。长此以往,这不仅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且无法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其二,外聘专家的困难。啦啦操基地校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和啦啦操运动队的高水平训练都有赖于周边高校和教科研部门专家的系统指导。但是,外聘专家的审核制度非常繁琐,涉及自下而上提出申请、校长行政会过会、合同签订、专家待遇税前及税后的报销、区校的财务审核等。聘请一个专家的流程往往长达一个月,甚至一个月也未必能批复下来,常常导致外聘计划“难产”或“流产”。除此之外,外聘专家的费用非常有限,一般每名专家每半天只有500元,远远低于外聘专家在其他单位指导的报酬。因此,学校的外聘专家大多都是通过教师的私人关系请来的。尽管专家很热情,来校指导也不计较报酬,但一次、两次还好,长期下来,大家心里都过意不去。这也造成基地校缺少长期而稳定的外聘专家资源,直接影响了基地校运动队专业素质的稳步提升。

其三,组织管理人员的艰难。基地校不仅承担着对学校特色项目啦啦操建设的组织和管理任务,而且承担着扩大本地区啦啦操爱好者队伍、推动本区啦啦操的发展及各相关培训人员业务指导的任务。因此,啦啦操基地校自申报以来,相应地设置了基地校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组织管理人员。然而,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岗位职责只停留在纸上,真正实施起来可谓是“一言难尽”。基地校的人员大部分是体育教师兼任,本身在教学中就已是满负荷运转,很难分出更多精力投入基地校的建设和活动。即使是基地校的主持人也是“光杆司令”一个,既没有基地校建设的实际职权,很难像学校领导那样直接分配、管理基地校成员工作,又身兼数职,甚至一周都拿不出半天时间来考虑或协调基地校的工作,更无法像申报表中要求的那样,对本地区的啦啦操发展起到示范、交流、引领作用。

二、基地校建设缺乏有力支撑——经费使用问题

其一,啦啦操教练的课时报酬问题。基地校啦啦操教练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这些体育教师基本上是超工作量在开展啦啦操队的日常训练。学校想给这些教师给予超工作量的训练和带队补贴,却苦于无专项报销制度,既在经费上无法增加报酬,也无法在课时量上给予减免。教练的训练费用或带队补贴少之又少,大多时候只能依靠教师的责任心来开展工作。时间一长,教练的积极性就逐渐削弱了。

其二,外出比赛的交通、服装等经费负担沉重。目前,啦啦操基地校外出参加的比赛大部分是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基地校无专项经费,因此,每年4场比赛的交通费、服装费、编导费用等全部由学校的办公经费支出。在财政紧缩的背景下,比赛所需经费给学校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除此之外,由于无专项经费,每次外出比赛,学生的点心费、餐费等都只能由家长自掏腰包解决。家长怨言也比较大。这造成部分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基地校的日常训练和比赛。

三、基地校建设缺乏导向性引领——科研实施问题

其一,与基地校配套的课题如何开展的问题。课题研究是啦啦操基地校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申报基地校的同时,学校一并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其目的是让基地校成员在基地课题研究中,紧密围绕基地校的教育教学问题,寻找研究切入点。然而,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身兼多职,对此项课题重视程度不高,造成课题自开题以后就停滞不前。目前,课题已经进行了半年多,即将迎来中期汇报和课题结题。如何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让课题研究带动啦啦操训练,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收集等成了让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其二,啦啦操课程化的问题。许多学校在基地建设中,将特色项目基地校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分开,缺乏整体规划,使基地校项目的课程化变得形式化、表面化,只有极个别教师在实行特色教学,并未使啦啦操课程成为特色体系。特别是目前,啦啦操竞赛类的标准并不适用于基地校普及性课程建设,各年级可参照的普及性啦啦操课程标准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不仅需要学校全盘考虑本校的课程体系,而且需要课题组成员花时间、精力去摸索、整理、归纳。比如,有了课程,怎么把课程融入体育课堂呢?学校现在的课程已经很满了,如何在各个年级有限的课堂时间融入啦啦操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师资、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也造成了啦啦操课程无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与训练教学的结合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其三,啦啦操专业队训练与普及性教学融合的问题。啦啦操基地校必须建立包含运动员选拔、训练、输送、等级评定及比赛的一整套完善的专业队训练体制,也要组织基础训练向高层次人才训练发展,加强梯队建设,不断充实基地队伍,保障后备人才的选拔、输送。目前,基地校的工作主要包括组建啦啦操专业队,根据比赛时间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训练活动等。具体训练时间大多在大课间、下午放学后。解决啦啦操专业队的训练和后备力量的普及性教学等问题需要啦啦操课程与体育课有效融合。例如,小学部啦啦操专职教师只有1个,而小学部有40多个班,如何保证40多个班每周有1节啦啦操课程?如何有效地调动其他非啦啦操专业的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在体育课中既保证啦啦操的强度,又不至于让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这些都是有待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问题。

综上可知,学校应深入改革基地校建设,提高基地校建设能力。学校可借鉴国内外基地校建设成功经验,寻求合适的基地校建设途径,采取顶层设计形式,自上而下地重新梳理基地校发展理念、整体规划,建构基地校体系,积极调整学校的基地建设发展载体,逐步形成有特色、有个性、广泛性、深入化的校园特色文化,把啦啦操基地校建设好。

猜你喜欢
课题专家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致谢审稿专家
计算机应用(2022年2期)2022-03-01 12:35:06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6:56
专家答疑
家庭医学(2009年2期)2009-02-25 03: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