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敏
(三门峡市财经学校 河南三门峡 472000)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广义概念:泛指所有的恶意软件,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在计算机使用中对计算机系统有破坏作用的程序[1]。
(2)狭义概念:就是指文件感染型病毒,也就是恶意软件中的一种。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2]。也就是说,病毒程序一旦进入系统,就会自我复制,从而传染其它程序和磁盘。
(2)潜伏性。病毒发作是有条件的。没到时间,人们察觉不到;但等到条件具备时,病毒就会爆发,从而对系统造成破坏。
(3)隐藏性。有些病毒存在于正常运行的程序中或计算机磁盘较为隐蔽的地方,不容易被人发现。
(4)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爆发后,会对计算机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坏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甚至硬件。
(5)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发作需要触发点。
3.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的一些现象[3]
(1)计算机会无故死机。
(2)计算机内部软件运行速度会明显变慢。
(3)打印和通讯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异常,导致打印和通讯中断。
(4)磁盘空间会被大量“垃圾”占据,造成磁盘空间迅速减少、电脑无法正常启动。
(5)网络瘫痪或无法连接到网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1)通过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传播。
(2)通过移动硬盘、U盘等传播。
(3)通过电子邮件或下载文件等传播。
根据对计算机系统的破环程度,计算机病毒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防范,就是防止出现。以下是关于电脑病毒预防的具体内容。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指人们在平时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杀毒软件和相应的计算机管理制度,随时发现计算机病毒,随时清除或隔离。
1.安装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查杀病毒。
2.不要访问一些危险的网站,更不要从危险网站上下载数据,对收到的电子邮件进行必要的鉴别。
3.插入可移动存储介质后先对其进行病毒扫描。
4.不要浏览危险网站或从不可靠的网站下载软件。
5.谨慎打开来历不明的网络链接。
6.备份重要资料。
7.做好密码管理工作
被病毒感染的计算机都会在软件或硬件上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或运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大多数被病毒感染的计算机都能得到修复,恢复到病毒感染前的良好状态。但在修复之前,使用者必须先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再启动杀毒软件,并对系统进行检测。
1.有些病毒会导致无法启动杀毒软件,从而阻止使用者对系统的查杀。因此,在病毒无法完全清除的时候,使用者可以使用完好的系统引导盘,启动系统进行查杀。如果病毒隐藏在可执行文件中,使用者可以直接连可执行文件一并删除,等系统查杀完毕后再重新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利用杀毒软件完成对系统的查杀后,使用者应重启计算机,并运行杀毒软件,检测系统是否干净,确认被损坏的数据是否恢复。
2.若是系统文件被病毒感染,导致系统无法启动,那么,使用者就应采用重新安装系统的办法清除电脑病毒。
3.如果病毒感染了非常重要的数据文件或者破坏了系统的硬件,使用者就要想办法请专家进行更专业的数据恢复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因此,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及病毒的预防对维护计算机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止计算机病毒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计算机的使用者在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时,应养成上网的好习惯,随时更新查毒和杀毒软件,积极了解新病毒的情况。简而言之,我们要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树立时刻注意防范病毒的意识,充分利用杀毒软件的检测与查杀功能,才能无忧地使用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