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2020-01-11 05:14:43黄飞鹏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思政文化教育

郭 晨 黄飞鹏 林 堂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福州 350202)

随着世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成为了现代人生活最不可获取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在助推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正能量作用,实现了从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在此背景下,网络文化融合高校思政教育,为传统思政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将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对高校思政教育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一、发挥网络多元化特性

网络文化包含着重要且复杂的意义。相对教师而言,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更高。在这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面前,如何把网络文化与思政课堂创新结合就成为了学校需要探讨的最为重要问题之一。高校不能强行灌输价值观,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思政教育应当传播正向能量主力,以理服人,用真实打动人,用真情感染人。高校要突出学生在新型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平等交流,互联互通,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剖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基础上,采用网络公开课等模式,利用互联网的移动性、互动性等长处,普及“线上+线下”新模式,做到班级同构、资源同步,教师与学生交流同行,直面挑战,主动而为;注重建设和打造符合学生需求,兼具教师教育性的安全平等网络阵地,多多利用学生对网络热点的、焦点事件的关注,因势利导,增强网络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注重落实,着力“即时即处”的“实时可得、处处皆及”网络教育空间;积极大力开展明确具体主题的网络公开讨论课,培养学生主动性、社会问题参与性,从而对思政教育产生正向影响,并通过创新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二、大力加强高校思政网络人创新平台建设

高校思政教育大发展要紧跟时代趋势。因此,为了保障“互联网+”模式在学校的稳步实行,首先,高校需要在完善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资源的同时,加强创建属于学校自属的网络平台,并逐步开展“慕课”课程,把慕课与传统思政教育课堂有效结合。“慕课”课程在平台的平稳运行,需要学校在利用目前社会已经开发使用的教育平台的同时,积极组织信息技术人员建设平台、运行平台、维护平台,并整合平台资源,促进当下优秀的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教学有机、有效结合,为未来思政教育云教育落实执行做好前景铺垫。其次,为了丰富高校自属平台的思政教育体系的信息资源,学校也可以通过通讯软件、插件,实时分享社会热点讯息给思政教师,提升教师的信息获取速度,提高思政教师对网络的利用率,并通过思政教师给予的信息反馈了解其教育能力、思想提升度、网络主流文化接受度、结合度等。对应的,思政教师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网络渠道建立与学生的即时通讯、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群组聊天、小组聊天、新型学习讨论群等构建思政教师与班级学生的交流纽带,加强羁绊。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特点,针对性地培养,使思政教育借助网络进一步深化,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文化更好地融合与一体,合理利用其便捷性。[2]

三、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

“互联网+”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同时,网络文化综合素养的建立对开展思政教育也显得愈发重要。细观目前网络环境,无具体年龄管控条件下出现的网络语言暴力、无脑跟风、盲目从众等现象,皆反映出网络使用者文化素养的培养在现阶段已暴露出较大问题。高校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最大群体,应主动培养、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以免被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所影响。高校学生要以身作则,在海量讯息集中输出的网络环境中约束自我,保持清醒,为改善、创建良性的互联网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高校思政教师也应紧跟学生变化,提高自身网络文化素养,以最大化优化思政教育的效果。首先,思政教师与学生都应坚定理想信念。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在网络“海浪中”如何稳住脚跟,判断对错,建立正确的是非价值观,维护并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学生也应当在网络环境中做到善思善想,明辨是非,紧随思政教师的脚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领悟中央方针政策。其次,思政教师与学生都应当培养正确的网络意识。教师要主动开发网络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筛选优秀的网络文化穿插于课堂宣讲;学生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提升自身思想水平,使网络文化道德意识内化于心。同时,思政教师需触碰学生内心,循循善诱,补充课堂教学,发挥思政教育的长期隐性价值。[3]

四、结束语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面对传统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网络教育模式的深度融合,学习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今后发展趋势,也是重中之重。教育事业作为国之基石,高校应当紧紧抓住“互联网+”新形势,让思政教育接地气、人性化,将二者创新融合,并结合实际问题,为未来思政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