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就全国而言,2016年10月根据小镇的产业形态、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等要素国家评选出广西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分别是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2017年9月广西10个小镇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分别是河池市宜州市刘三姐镇、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贵港市桂平市木乐镇、南宁市横县校椅镇、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就广西而言,2017年以来按照国家的规划部署,也正式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积极加快广西特色小镇培育,推进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到2018年1月,来自全区14个城市中的44个小镇入选第一批广西特色小镇;2019年12月来自全区11个城市中的17个小镇入选第二批广西特色小镇。
广西区内河海相衬、山清水秀、人文淳朴,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完善的社区功能高度融合,这里的特色小镇宜居、宜业、宜游。从产业特色看,有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小镇,比如贺州市贺街镇、桂林市莲花镇、桂平木乐镇等;从交通条件看,有沿高铁、沿高速、沿江、沿边、沿海小镇,比如北海桥港镇、桂平西江造船小镇、崇左凭祥边贸小镇;从经济新常态上看,有智慧小镇、互联网+小镇,比如百色百育镇芒果小镇;从地方特产来看有特产小镇,比如柳州太阳村镇螺蛳粉小镇、北海合浦县月饼小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镇,成为县域经济的有益补充,优化完善广西城镇体系。
广西区内目前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较为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人口规模,具备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优化提升空间。路网、水网、电网,加强供气、通讯、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在推进镇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逐步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发展小镇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特色小镇就业,政府多方面给与扶持;政府聚力扶贫产业,鼓励农户自主创业,增加收入。这样不仅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也能提升小镇当地的经济水平。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特色小镇逐步实现了全面数字化。很多小镇为了提升自身形象,开发了APP平台、开设了小镇专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集中推介广西特色小镇;同时也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特色小镇的创办经验,提高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区内提出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拟定申报材料,建立严格的审核筛选机制,将符合条件、确具特色、且有培育意愿和条件的小镇上报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评分,对现有的特色小镇实施动态管理和淘汰考核机制,以此种方式推进特色小镇的更新和建设。
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城乡建设、城乡融合认识不到位,没有将特色小镇建设与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机构设置方面,小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与镇域机构沟通合作不紧密;同时,小镇建设缺乏科学的审核机制和考核体系,市场的活力未能被充分激活。另外,从小镇规划上看,指导性建议缺乏,规划的引导和调控能力不强,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由于各地财政困难,规划经费不能到位,部分县、镇未能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足够的规划经费,影响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此外,小镇规划编制也不能结合时代特征,没有及时更新换代,缺乏前瞻性,导致各项建设工作无章可循。再者,人民参与规划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宣传动员不广泛,导致部分小镇建设发展缓慢。
一方面,小城镇的产业本身规模过小,现代化水平低,聚集力不强,对外扩张能力弱,城镇化水平不高,也导致劳动人口流失,人才引进困难,制约现有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小城镇建设难以形成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支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产业不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要求,产业项目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小城镇未能形成先进的现代产业和较强的区域经济整体竞争能力,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也不足,直接导致了小镇在城镇化进程中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的弱化。
目前,本区已经建设形成特色名镇名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入选小镇在特色产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文创产品、文化传承、历史古迹、民族风情等方面以相对优势胜出,但受限于地方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综合承载力和服务水平较低,大多小镇仅仅复制已有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难以再创新高,新的发展亮点和模式难以实现。此外,一些特色小镇长期停留在规划层面上,套用特色概念进行宣传,未能落地建设。政策支持、投资主体、管理机构、资源配置等缺失,使得虚拟小镇存在,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没有让特色小镇的建设持续进行。
4.1.1 出文件,定目标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培育30个左右全国特色小镇,建设100个左右自治区级特色小镇,建设20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扩权强镇,推进全区特色小镇整体水平的提升。
4.1.2 建机构,抓落实
建立政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宣传部、发改委、工信委、旅发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政府研究中心、金融办等13家自治区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以完善的机构体制,为改革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提供保障。
4.1.3 重规划,成特色
住建厅组织制定并且下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广西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编制重点、深度要求以及审查审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应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核心功能区或近期建设区应达到城市设计深度,努力实现产业规划、旅游规划、空间规划的高度融合。”
4.2.1 设立政府引导基金
由政府专项拨款投入,再做政策引导投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体参与投入多样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据自身良好条件积极投身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吸引国家和省级资金的投入。政府主要负责提供特色小镇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管理和服务,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干预。
4.2.2 企业主导投入
就企业而言,建议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国内各类企业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这样即可以提高了企业外商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无形中为企业做了广告。
4.2.3 聚力扶贫、壮大产业
“特色小镇,产业是发展的根本。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集聚作为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沿革、经济基础等条件,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目前发展较好的有柳南区的螺蛳产业、柳江区的玉藕产业、银海区侨港镇的海洋小镇、合浦县的月并产业、桂平市木乐镇的制造运动服产业、南丹县丹泉白酒产业、港南区桥圩镇的养老产业等。这些小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新型产业集群。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要求,很多小镇规划建成产业园区,引导龙头企业和镇域内及周边乡镇的企业向园区集聚坚持园区与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产城一体、镇园融合。
特色小镇以“特色”为设计理念和发展导向,在小空间融合大集聚,小平台发展大产业、小城镇实现大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特色小镇可凭借新而活的体制,依靠本土土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历史古迹、主导产业等,让劳动者、社会资本、政府支持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充分激发小镇的市场活力,快速占领细分市场,开发目标市场,再根据市场潜力和市场需求选定发展的目标市场,从各方面为小镇打造一定的特色,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和位置,使小镇处于有竞争力的地位,最后依据时代需求进行市场策略的选择,向消费者提供实质性产品,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方式进行小镇推广。通过特色小镇有特色的发展,即可以促进城乡融合,也可以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