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台山市伯宏小学 广东·江门 529200)
文采飞扬是作文的生命力。在作文中,如果没有优美的词语,再好的主题也难变成佳作。要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积累,而积累源于多看书,多阅读经典作品。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阅读文学经典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开拓人生视野;阅读文学经典也可以积累丰厚的人文知识;阅读文学经典更使人变得安静沉稳,远离心灵的贫乏虚浮!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收获。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挑选合适的读物,向学生介绍。童话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寓言有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每接手一个班,我马上设立班级图书角,定制立柜式书架,让学生贴上读书的名言,摆上绿色植物,并美其名曰“悦读吧”,发动学生捐书,带回自己最喜欢的书和同学分享,并将书分类编号,制定阅读制度,课余时间学生可随时看,每隔3周还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批名著和优秀儿童作品,定期给班里的图书角补充“新鲜血液”。充分利用阅读课,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要求每人设一个“读书采蜜集”,记录所读书的题目、作者,摘抄含有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和好词。摘录是词汇积累的最佳途径,我注重指导他们分类摘抄:(1)优美词语,包括描写景色、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成语、四字词语;(2)优美句段,包括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的句子;(3)精彩开头和结尾,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的;(4)名言警句;(5)谚语、俗语;(6)经典诗词等等。
我首先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摘抄,慢慢培养,绝不操之过急,对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还要扶一把。在他们熟悉整个流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课外阅读、摘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当读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时,就会马上摘录下来,集腋成裘。对于那些好词好句好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就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当需要时,它们就会自然地从脑海中冒出来,流露于笔尖,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素材,多阅读经典,多积累,才能丰富写作语言,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才能增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才能使文章点石成金。
为鼓励学生阅读积累积极性,将“采蜜”行为养成习惯,我对学生的摘录本每个月评比一次,看谁读的书多,量大,根据阅读的总字数,表彰前九名,评为“阅读之星”,在表扬栏上贴相片。鼓励学生多到书店看书,订阅《尖子生作文选》、《语文周报》、《第二课堂》……学生逐渐喜欢阅读,享受扑鼻的书香,品尝精美的精神食粮。
课堂上,我注意依靠教材积累语言,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如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表现,我引导学生分析嘎羧变安静的原因?作者描写嘎羧的神情和动作有什么作用?学生们通过仔细阅读有关内容,找出关键词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的内心世界。再安排写一段话:它现在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就能时时、处处捕捉到精彩的镜头,使之成为写作的素材。平时,我注重引导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教他们除了用眼晴观察,还要运用多种感官来体验,多留意校园内发生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在家观察父母如何关爱自己,把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每个细节描写下来,就能以真情感动人。
比如学校举行运动会那天,我让学生细心观察会场的布置,比赛项目的安排,每个班的啦啦队有哪些精彩表现,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动作、神态、表情、在赛道上分秒必争的拼搏精神、得到好成绩时的表现,以及观众们喝彩、鼓掌的场面,用自己平时积攒的文字表达出当时的气氛来。像这样精彩的场面描写有很多:升旗仪式,颁奖大会,庆元旦歌舞表演……让学生多练多写,逐渐提高写作技巧。
习作完成后,质量肯定参差不齐,评价作文宜及时有效,千万不要“批判”,应采取以学生评改作文为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重视赏识教育,激励兴趣。首先,我抽查批改几篇作文,以了解学生当次作文的大致情况,再精心挑选一篇好习作宣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借鉴,再选一些学生作文来展示。这些被展示出来的内容,不一定是全文,有的是精彩的开头或结尾,有的是写得具体生动的经过,有的甚至是一句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都是学生的亮点,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喝彩和同学的欣赏。然后让学生初改自己的习作,认为满意了就上交到小组试改。小组内交换读作文,讨论交流,再用修改符号找亮点,圈出四字词,划出修辞句,分项评分,写评语,然后让学生自读改后习作,对比评语及修改意见,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发展,在别人的欣赏中体验到成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作文修改既是一种阅读,又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以学生评改作文为主的方式,可以使他们在修改中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我再跟进习作修改完成后的情况,作出评价和总结,学生工整抄正。然后选出一些优秀的作文,打印装订成班级作文选,展示到图书角让大家欣赏。这做法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
平时学生写作文往往遇到两个难题:一是觉得无话可说,二是心中有话不知怎么表达出来。因此写出的作文或者三言两语,或者词不达意、句子不通,层次不清楚,甚至语无伦次,有些还存在心里明白,但让其写出来则困难的情况。为此,有的教师常采用写好范文,让学生去仿写,甚至抄录片段的方法,结果往往达不到训练学生写作的效果。本人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仅仅把作文放在作文课上,而是贯穿在每一节语文课教学中。在上课时首先进行口头训练,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如在讲《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抓住全文的线索“游览路线”,以这一线索为思路让学生口头复述文章,用个人的话语讲出其中的内容。长此以往这样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分析、综合、概括等习惯,思维日益清楚、连贯、条理,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很多。其次要进行观察训练。写作文要言之有物,而素材是从生活中来的,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人物活动等。这样训练后学生写作的思路更加清楚,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长期坚持下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除了在校园、教室里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舞台,我还鼓励学生把优秀习作发表到学校小报刊,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使写作的小树如沐春风,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是向初中学习过渡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计划和时机,对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地整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