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中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局,730600)
猪气喘病是猪养殖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疾病,是猪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的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气喘和咳嗽,并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如果采取防治措施不及时,将引起猪群的大量发病、死亡,对整个养猪场影响很大,造成养殖户的巨大的经济损失。
1.1 流行特征 猪支原体肺炎四季均有发生,但寒冷、阴湿、气候多变春冬季节发生较病率较高,新发病猪群一般大面积发病,呈急性经过;老疫区、发病区多是慢性经过。不同品种、用途、性别、年龄猪都是易群体,但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的易感性最高,对应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育肥猪本病发生较少,成年猪和母猪呈隐形和慢性感染。 在大型规模养殖过程中,,由于光照不足,养殖密度过大、通风不好等问题,养猪场内多种病原感染都存在,引发猪呼吸道各类疾病综合征,因此在夏季也时常出现猪气喘病。
1.2 病理变化 猪气喘病病的病变部位为肺及者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 肺尖叶、中间叶、心叶、膈叶的下部会形成对称的灰红色或淡红色,界限明显,半透明状,似鲜嫩肌肉样病变,通常称之为“肉变”。但随着病情增重,病变的颜色也会加深,坚韧度变大,外表观察厚重,称之为“虾肉样变”或“胰变”。纵隔和肺门的淋巴结明显发生肿大大。而其他内脏器官则多无明显病变。
1.3 临床症状 根据病的经过通常为隐性、 慢性和急性三种类型,临床特征主要为咳嗽和气喘,
隐性:偶尔咳嗽或者气喘,发育生长没有变化,但剖检时或者B 超检查时,肺部有炎症病灶。
慢性:多为老疫区的育肥猪、后备母猪和架子猪。 早上和晚间进食后或者活动时有咳嗽现象,严重的将连续性的痉挛咳嗽。咳嗽时,颈伸直,头下垂,背拱起,直到有分泌物咽下或咳出为止。 随着病情的发展,呈现不同度的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腹式呼吸和呼吸频次增加,但体温正常,发育缓慢,身体消瘦。
急性:以怀孕母猪、仔猪多见。多为新发本病的猪场,病猪体温正常,精神不振,卧地,张口喘气,呼吸增数,,呈腹式呼吸,犬坐在地。
临诊诊断:初发病有头痛、咽痛、乏力、发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伴有阵发的刺激性咳嗽,夜间加重,时常咳黏液脓性痰或者少量黏痰,痰中带血。鼻部流涕,轻度鼻塞,咽部、耳鼓膜充血。 猪支原体肺炎并伴发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 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斑丘疹、水疱疹等;损害胃肠道系统和肝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脑膜脑炎、小脑损伤、神经根炎等。
剖检:此病的诊断以临床上以解剖为主,剖检时两侧肺的尖叶、心叶、及膈叶发生对称性的变化,中间叶也发生变化,肺部淋巴结增生、肿大,别的脏器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室诊断: 通常有血清学方法诊断和PCR 诊断;血清学诊断通过运用实验试剂盒,按照检测步骤,最后通过数据和猪免疫抗体的分析,如果凝结数大于正常的抗体水平或者未免猪出现抗体,则可以确定该病。而PCR 诊断技术相对比较准确,按照相应的检测试剂盒的要求,进行实验,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直接确定该病。
3.1 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新建猪场或者为发生此病的猪场,要力争做到自繁自养,严防从外面引进病猪,这也是本病预防的关键。尽量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对于各种用途的猪群应分开饲养,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出栏后保持一定的空舍时间。 给猪群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防止饲料霉变或者突然更换,加强圈舍的通风,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圈舍干燥,注意保暖,防止贼风,定期消毒、驱虫。
3.2 做好免疫接种 猪肺炎支原体属于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的疫病,在生猪养殖生产中,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国的猪支原体疫苗比较成熟,市面上销售的比较广泛,有弱毒苗、灭活苗,及时做好猪群进行猪支原体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是对猪气喘病起到控制良好方式。已接种过疫苗或自然感染的母猪,因其体内产生母源抗体,哺育仔猪的过程中,仔猪获得母源抗体,在哺育期不会发生此病。 但由于其抗体稳定性不好,达不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因此,及时的对仔猪猪免疫接种。我们常用的两类疫苗有,均为肌肉注射。正常情况下运用仔猪接种弱毒免疫只需在仔猪6日龄时进行1 次免疫;而运用灭活苗免疫时要进行两次免疫,第1 次免疫在仔猪7日龄,第2 次免疫在21日龄时免疫。
3.3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原则,通常饲喂土霉素、四环素,泰乐菌素,肌注卡那霉素、喹诺酮类、壮观霉素,饮用强力霉素等,都能用于猪气喘病的治疗,但效果最好的是复方药物,例如金西林(有效成分金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 有时候为了缓解咳喘可注射2.5%氨茶碱或者3%盐酸麻黄素等;也可根据临床的具体症状采用相应对症药物。
猪气喘病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养猪场也发生。 由于带病猪的分遍布面很广,有的直接造成死亡,有的病猪痊愈后发育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18%左右,生长周期增长20%。 部分病猪成为僵猪或者继发感染而发生死亡,严重的浪费了财力和人力,本病的的预防及治疗对养猪业的发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