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01-11 15:10:53张满平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气喘病败血症氏杆菌

张满平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荔堡工作站,744000)

猪巴氏杆菌病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又称猪肺疫,主要症状为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剖解病死猪,发现其皮下组织,黏膜有大量的出血,故有称出血性败血症;多与其他传染病混合感染或继发。 在饲养管理不当,圈舍密度过大,气候多变等因素下更加容易诱本病。

1 病源特性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球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新分离的强毒株有荚膜,革兰氏阴性。 本菌抵抗力较弱,对热、日光敏感,阳光直射10 分钟,或在60 度10 分钟,可被杀死,在干燥空气中只生存2~3天。 常用的消毒药短时间内可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患病或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随其粪便、尿液等排泄物排出,污染圈舍、饲料、饮水、用具和空气。 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人多经伤口感染。 各种年龄的猪群都可感染,但以中猪和小猪发病率较高,多无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散发,有时成地方流行。常与猪瘟、猪气喘病等混合感染。 可感染多种动物,其中以猪最为常见,在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气候多变等因素使猪抵抗力降低,均可引起内源性传染。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随环境因素、猪群自身抵抗力、细菌毒力强弱而定,自然感染的猪,快者为1~5天,慢者为 5~15天。

3.1 最急性俗称锁喉风,呈败血症状,常不见症状突然死亡。

3.2 急性型 最常见,潜伏期1~14天。 除有败血症的一般症状外,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 发病初期温一般在40~41℃以上,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鼻汁黏稠,后为湿咳,咳嗽痛感,触诊胸部剧烈疼痛,听诊有罗音和摩檫音。 病情继续发展,呼吸极度困难,黏膜发绀,呈犬坐姿势。先便秘后腹泻,后期皮肤有紫斑。 病程5~8天。耐过者转为慢性。

3.3 慢性型,多见于此病流行后期,主要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 食欲不振,咽喉水肿,体温时高时低,精神不振,逐渐消瘦。 有时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发生湿疹全身有红斑。 后发生拉稀,常衰弱死亡,病程约两周。

4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全身浆膜、黏膜和皮下组织广泛出血,有大量出血点。

急性型 败血症变化较轻,肺脏有大小不等的肝变区,周围有水肿和气肿。 肝小叶间质增宽,切面呈大理石样。

慢性型 肺组织大部分发生了肝变,并有大量坏死和化脓,胸膜常与病肺粘连。

5 鉴别诊断

急性型可与猪瘟混合感染: 慢性型与猪气喘病鉴别,而猪气喘病症状时轻时重,随饲养条件和气候变化而变化,病猪常流黏性或浓性鼻汁,食欲一般良好,体温正常,病程长,可拖延2~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 而猪巴氏杆菌病体温升高和食欲减退症状,成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病程短。

还要注意与猪传染性胸膜炎、猪丹毒等病鉴别。

6 治疗

6.1 西药治疗:早期应用高免血清,也可用土霉素、四环素等,大群治疗时可将四环素,抗生素混在饲料中或饮水中连用3~6天。

6.2 中药治疗: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甘草、桔梗《温病条辨》)加减。 热重者加黄芪、栀子;咽喉肿痛者,加玄参、豆根。

7 防治措施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增强猪群体质,还要对一些诱因及时消除;一般进行春秋两次预防接种,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苗,皮下注射5ml,免疫期9 个月,或口服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 发生本病时,将猪隔离,严格消毒,猪群封锁;假定健康猪注射高免血清,隔离观察1 周后,如果没有新病例,在注射疫苗。

总之,猪巴氏杆菌病防治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措施,防疫人员除了要指导饲养人员将治疗工作做好外,还需指导做好防控工作。 此病发病急,死亡快,传播速度快,不仅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增强猪群体质,促进猪群健康发展,还要科学地掌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及时治疗预防各种疾病及诱因,把握技术要点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才能是生产经济效益最大。

猜你喜欢
气喘病败血症氏杆菌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56
冬春换季对猪气喘病的预防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5:01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3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
猪气喘病的预防及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