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商学院办公室,吉林 长春 130507)
高校办公室相较于其他党政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具有一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高校的教育职能所赋予的,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赋予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也正因此,高校办公室作为管理和服务的中枢机构,在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在办公室三服务的工作要求下,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积极发挥服务育人的职能,既是对高校办公室职能内涵的说明,也是高校办公室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的具体体现。
高校办公室要负责学校的公文收发和传阅、学校印信管理和使用、来访接待、组织会议、决策督查等工作,其业务决定了办公室工作人员与广大学生的接触较少,通常接触为:学生用印、学生信访投诉、学生电话查询转接等业务,虽然业务工作的服务性非常强,但是能够服务的范围较小,学生用印、信访投诉等情况非常少,即便出现此类情况,也是偶发事件,没有固定的接触模式和接触周期,偶发的接触也多为被动等待,缺少主动联系学生的契机。因此,想通过业务工作去对接学生,从而进一步落实服务育人的职能,十分困难。
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常规工作时间里,会以处理事务性工作为主,在工作时间里积极主动对接其他业务处室。而对各种工作计划、报告、总结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通常会用常规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以加班的方式来完成。作为综合性处室,办公室通常会面对较多突发性工作,其职责范围不易确定,工作成果不易显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提升,办公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大家缺少对服务育人方面工作的细致深入思考。尽管有的高校办公室鼓励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学生,但由于多为个人兼职和自愿性质,时间精力投入和效果都打了折扣[1]。
办公室工作繁杂,但人员配备往往不足,工作量和人员配置的矛盾突显。一方面,高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张,导致业务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也会带来全新的工作业务。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的管理人员的编制,致使办公室多年来人员得不到补充[2]。如笔者所在的吉林省普通本科院校——吉林工商学院,2015年全校学生数为 1 万 3 千余人,校办公室工作人员 14 人;至 2020年6月,全校学生超 1 万 5 千人,办公室工作人员仅 7 人(且其中一人为司机兼机要员)。业务工作内容不断增加,人员数量却不断减少,对开展服务育人工作形成了无形的重压。
服务育人并非是高校办公室独有的工作内容,而是全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勠力同心才能完成的。这种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属于学校层面的,目前如何更好地开展服务育人工作学校层面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标准。办公室人员等管理干部在参与育人工作各种机制(例如责任机制、奖惩机制、考核机制等)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创新,权责利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制度执行力、保障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加强学习是提高服务育人的重要前提。高校办公室虽然是行政管理岗位,但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有较高政治水准,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提升自身践行服务育人的能力,形成个人践行服务育人的本领。
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已成为其必要学习过程。如何在其中形成高校学生主动参与办公室服务工作,形成服务育人师生共性机制,对解决办公室服务育人缺少抓手、人员短缺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大学生通常会较好地掌握社会活动能力和技能,可以在办公室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接触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文字排版、文件递交等,如此即可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文字能力,锻炼其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通过学生去影响学生,最终拓宽服务育人的广度和深度。
高校的服务育人并不仅仅局限在办公室内,而是综合性的服务育人,后勤服务、图书借阅、互联网服务等等均在高校服务育人范畴内,做好高校服务育人工作是需要从学校层面出发,需要各相关部门聚合工作,统一谋划的。学校应在宏观上出台方案政策,形成服务育人考评制度,将服务育人工作纳入教职员工年度考核中,在此基础上明确奖惩措施,形成激励机制。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坐班”制度工作连续性强的特点,配合各教学学院办公室,形成上下联通,师生联动的模式,持续深入地了解学生,将服务工作的“触角”伸得更长,为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