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市长城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成果导向教育也被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最早于 1981年诞生于美国,随后在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掀起了一阵教育改革浪潮,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有较大影响[1]。成果导向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习成果导向视觉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而是更充分地关注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以及团队研究性学习成果及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深度及持续度。
协作学习是以达到共同学习为目标而开展的团队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特点分别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索、研究,将各自获取的信息共享研讨,最终以商讨对话的方式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论证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2]。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协作学习是通过扩展信息获取方式及途径并开展多样化的信息分析方法等方式解决相应的问题,在团队学习中协作学习实现团队共赢。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可以实现对数据背后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成果进行精准分析,通过基于数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个体学习行为及群体规律为研究对象,及时开展精准的教学预警和教学干预。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三阶段分析,针对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对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阶段一为预学习阶段,在预学习阶段,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细化每堂课的学习任务,发布导向问题及微资源,根据导向问题学生通过在线预学习获取相应的预学习成果,解决导向问题,将预学习的疑惑之处反馈给教师。阶段二为课程实施过程,通过学生在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教师根据反馈问题的种类、难易程度选择科学适宜的教学手段面授课程,或采取小组讨论、或采用个别指导、或实践探究等方式针对性教学。阶段三为成果反馈环节,该环节主要针对前两个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解决效果做出反馈,可以要求学生以问答、作业、成果展示等方式呈现。
基于 SPOC 的三个阶段的学习中,德育指标、学习能力培养可以完全体现出来,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参数可调的评价指标,共同构成过程性评价体系。在预学习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结合学生登录次数、签到次数、微视频学习进度及学习反刍比、讨论次数及发问问题等各项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实施相应的学习干预,引导和督促学生最好、最大限度地完成预学习过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互动活动,利用 SPOC 平台发起讨论、抢答等互动活动,根据学科、课程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参数比例,利用学习参数、测试功能检验学生的与学习成果。在第二阶段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预学习过程中反馈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教学过程可采用多元化、激励型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第三阶段反馈环节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测试、作业完成情况、疑难问题解决情况、学习成果展示等各类反馈结果,自我评价课程完成情况。
教师要对学生完成课程任务的完成率、创新度、逻辑的严谨性、结构的完整度做出客观评价,通过 SPOC 平台做好课程反馈及总结性评价的预测估计,及时对课程讲授内容适当调整。
本研究使用菏泽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混合式课程研究范例,本课程是各专业学生的公共通识课,基本完成面授课程到混合式教学的过渡阶段。线上教学的开展通过 SPOC 超星平台展开,实验样本是 2019 级全体在校生。
为了探究不同参数权重对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影响,选定了包括讨论、抢答、直播、作业、主题问答、问卷、选人、分组任务等多项指标在内的学习指标评价。设置三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三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根据设置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指标构建不同参数的评价体系,以讨论、抢答等互动性教学占比较大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资源学习率情况更好、预学习视频资源反刍比更高、作业完成情况及学生测试成绩较好,以讨论、抢答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课堂进展普遍较为顺利。
根据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指标构建不同参数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更多以预学习资源丰富、互动教学频繁、课后辅导充分的教师所得教师评分普遍偏高。同时,在研究中发现,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减少一些心理问题,让他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也是成为高职学生积极向学的重要因素,此前已有专家学者充分论证此观点。
在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状下,本文提出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研究发现,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完整的过程性评价机制,预测性的判断总结性指标参数,为构建混合式课堂、互动激励式课堂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