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互联网+”是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与组织变革,创新发展,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后,以互联网为依托,“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商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等逐步发展来。“互联网+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教育的大变革,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也产生重大影响,倒逼我国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重新思考,在互联网中重新塑造形象。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国家分别于 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发布文件,推动旅游业的改革发展,旅游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也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然而,经过多年发展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从实践的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1],直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长久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以“教”为中心,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展开。虽然学术界关于教学理念的研究从未停止,研究成果亦颇为丰富,但新的教学理念未能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在教师实际的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居于主流地位,这种教学理念虽然具有教学目标明确的优点,但却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多数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课堂教学采取“以一对多”的讲授方式,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听课。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愿积极思考问题,探索新知识,甚至不少学生满足于考试过关即可,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逐步下降。虽然有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限制,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加之近年来科技发展快速,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市场变化较快。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受教材编写、出版等多方面影响,知识更新滞后,深度及前瞻性不够,一些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不能及时添加进去,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一出校门就已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加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学习主要限于教材及教师讲授,学生知识储备与社会发展及旅游行业需求有一定差距。这些直接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的能力要求,职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迫切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小城市高等教育的发展。丰富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北上广等地则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名校名师荟萃,不论是基础教育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等,还是各项资金支持、软件配置都优于中小城市。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制约了中小城市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使处在同一等级的高等教育存在教学质量上的差异。而“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使这一差异的改善成为可能。
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采用一对多的方式,多数时间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意识,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学生创新能力不高。“互联网+教育”依靠移动网络,利用线上线下的结合,创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如慕课、微课、网络直播、微信、QQ在线互动答疑等,学生通过网络率先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充当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思考的角色,课堂上多以讨论为主,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原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衡量标准,培养出来的人才整齐划一,适合工业化时代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越来越需要不同层次、具备不同能力的个性化高等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与时俱进,改变原有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多样化、个性化人才。“互联网+教育”正好满足了这一诉求。“互联网+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出发,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互联网+教育”为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也推动了旅游管理专业探索在授课方式、课程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变革。“能力导向+线上线下”双驱动的教学模式为旅游管理教学带来新活力。
任何教学模式都要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约着构建教学模式的其他要素并引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它决定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2],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目标的设定应围绕一个核心、三个因素,一个核心即以学生为核心,三个因素则包括:一是学生个性特征;二是学生学习情况;三是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给予专业引导,制定出符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并为其量身定做学习计划。
构建双向驱动学习体系。所谓双向驱动,即指线上、线下双向驱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课堂的不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思维的引领。互联网的加入打破了传统的授课型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线上利用“微课”“慕课”的自主性、灵活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慕课”是在线学习网站,许多一流大学都建设了课程网站,这些优质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的有益补充。“微课”则以灵活机动而著称。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中分解为若干知识点,以微视频的方式加以呈现,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碎片化学习。互联网丰富的数字资源如图书、图片、影音等也成为学生开阔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有选择地重点学习。教师可通过设置闯关学习、游戏关卡等方式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在线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重点加以解决。
线下课堂教学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由主导变为辅助。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围绕学生展开,教学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提炼为若干具体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兴趣。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问题设置为不同难度等级,以项目的方式将任务分解,以个人独立完成、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完成。教师在上课前通过网络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事先通过“慕课”或者“微课”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补充和查找,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时,老师不再对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而是针对这一知识相关的学科前沿或者行业实践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改革“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机制,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加大对学生学习参与性及创新性的打分,使学生成绩构成更加客观全面。
总之,为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人才质量,满足旅游行业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中心”,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师、学生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