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100)
网络信息时代,以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以蓬勃之势颠覆包括图书馆等在内的各个学科领域。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日益成为新技术的试验田和开发地,二者已进入互联互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时代[1]。借助新技术,图书馆可以快速完成升级换代转型,优化馆藏资源建设,完善管理组织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质增效。
互联网+是互联网产业纵深发展的产物,其不只局限于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的简单相加,更注重有机融合和协同应用。互联网+不仅仅被视为一种工具,更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其有效促进了资源由封闭、走向开放、共享,打破了资源间的隔阂与屏障,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目前,互联网+早已进入到图书馆领域,在网上虚拟空间,衍生出微信阅读、云图书馆、慕课等产品,实现了图书馆的虚拟化运行;在实体行业,互联网+已成为图书馆提供信息检索、导航、预约、共享、网课等方面的重要工具,渗透到图书馆行业的各个环节。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2]。
加快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进程。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仍以纸质资源为主,借助互联网+,可以进一步优化馆藏资源的载体形式,在资源获取这一初始环节更加侧重收集数字化、电子化信息,为后续进行信息的整合、编辑、加工提供便利[3]。
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居类型等特点,既有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也有非结构数据,且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成为大数据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社会领域面向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数据化方向发展,社会生产活动中伴随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传统数据处理工具面对庞大繁杂的数据规模已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有效应对,大量数据短暂存储后即被覆盖、删除,利用效率低。通过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深度挖掘、深入加工等技术,能多有效地将零散的、无序的、短周期的数据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从而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4]。
丰富了图书馆数据资源的种类。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促进图书馆不仅关注于文本信息,更加注重对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以及在信息加工传输过程形成的 XML、HTML等信息,扩充了图书馆数据资源存储容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海量的低价值密度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在行为分析、数理统计、趋势预测、情报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可以进一步扩展资源检索模式,文本、图像、音视频等资源均被纳入管理的范畴,馆藏资源的名称、出版信息、类别以及关键词等也具有了检索的条件。
区块链是现代信息社会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已被国家列为长期战略性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技术涉及互联网、计算机、数学、密码学等多个学科,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从日前对区块链的研究成果来看,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去中心化,其不依赖第三方机构或硬件设施,不设置中心管理单元,利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均衡的,这是区块链最鲜明的特征。二是开放性,其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其他数据均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三是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 51%,就无法单方面修改存储数据,确保了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防止主观恶意篡改。四是私密性,双方通过达成一致的协议,即可在系统内直接通讯、获取数据,而不需要中心或者第三方的介入,确保数据可以在安全保密的环境下进行交换。区块链技术最早应用于比特币,现在已逐步在金融、教育、医疗、安全等方面铺开。在图书馆领域,早在20世纪 90年代,美国图书馆服务研究所就成立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的数字管理中心,近年来,我国深圳也试点了第一家以区块链为主题的图书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必将更加紧密地与图书馆结合起来[5]。
图书馆服务用户的水平能力是检验图书馆发挥社会公文化智能的重要标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借助新兴科学技术则是必经之路[6]。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汇聚地,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结合具有天然的优势,双方的有机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长远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度发展,图书馆行业势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拥抱科学技术,加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注重远期规划,将图书馆作为科学技术的试验田和练兵场,加快推进二者的协同发展,以此带动图书馆服务的提质增效,形成更加主动、更加精准、更高效率、更为人性化的图书馆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