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图书馆,新疆 塔城 8347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的不断扶持以及新疆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特别是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文化润疆,从而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种文化包容互鉴、交融贯通,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新疆文化润疆工作中,图书馆承担着及其重要的工作,尤其对未成年人的文化服务关系到国家的千秋大业。当地政府正在通过加强公共图书馆软硬件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设更全面、更高效的阅读环境和服务,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成年人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及时地通过各种书籍和读物接触到更新颖、更丰富的知识[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比起内地和沿海发达城市来说,基础设施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阅读推广品牌活动也有声有色,以新疆为例,各地州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活动,如,塔城地区图书馆的服务品牌“牧区流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带着图书、讲座、猜谜活动深入到当地牧区、寄宿学校等,与牧民、学生展开阅读互动。“巴克图讲坛”“书香塔城”“丁香姐姐讲故事”等阅读品牌活动的开展,对当地青少年阅读服务水平的提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总的来说,新疆在未成年人推广阅读的内容、形式及阅读效果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教育水平发展速度的限制,新疆地区还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对于阅读的意识和需求不够强烈,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相较于我国中东部,图书资源明显不足,少数民族特色图书资源不够,偏远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较小,藏书较为陈旧,种类较为单一,许多藏书其记载内容与当下的信息技术出现脱节,对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帮助不大。
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未成年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兴趣点不高,没有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模式,未成年在阅读过程较为功利,应考目的性强,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之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各自有自身独特的语言,对图书尤其是经典图书涉及不深、兴趣不大、理解不透。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区别,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解偏颇,而在此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未成年的阅读技巧不佳,不能真正领会到文章内在的深刻含义,达不到深层次阅读的效果[2]。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将眼光局限于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之上,而是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风俗特点,对阅读服务体系进行创新和丰富,以更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吸引未成年读者的注意。在建设阅读服务体系时,图书馆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具体心理发育规律,创办不同侧重点、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活动,将未成年人感兴趣的图书展示出来,以浓厚和趣味性的活动氛围吸引未成年人参加到推广活动之中。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切忌一味地为未成年人进行读本的推荐和提供,更要注重对未成年人进行阅读技巧的传授,以循序渐进的手法,通过合理的读本来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2]。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举办类似于图书介绍、文学讲座等活动,为未成年人进行阅读科普。通过比赛的形式宣传阅读精神,这不仅可以突出未成年人的好胜心理,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其中,还能以更新颖的形式让少数民族未成年人体会阅读的乐趣,增强文化传承的意识。
例如,图书馆要组建相应的服务部门如设置咨询小组,综合考虑未成年的实际要求,帮助未成年人来解决图书查找、图书借阅、归纳等阅读方面的问题,通过帮助未成年人解答阅读存在的问题,不仅起到辅导功能,还能更好地激发未成年人的思辨能力,帮助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图书服务的本质在于服务,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管理人员在选择人才是应该严格进行把关,通过定期的讲座和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完善日常的服务管理制度。同时,作为一名为未成年服务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将信息知识、信息伦理、信息意识融为一体。不断转变自身的服务理念,进行有意识的创新,帮助未成年人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更多有意义的知识信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3]。
图书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长期以来在我国文化服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及检索、储存、传递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管理人员要完善资源的数据化,实现收集、整理、加工的一体化资源信息,利用数据模型、立体图、文字音频等多种方式,建立出新型的图书服务。整合数据来源、文献报告、参考咨询、行业标准等多种功能。少数民族地区要想提升当地图书馆的阅读服务质量,除了要对服务的形式进行创新和丰富,更要针对当地文化特点、民族风俗、历史渊源及各族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更新和丰富,既要保证馆藏涵盖不同民族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类别的图书资源,还要保证这些资源是社会发展中的最新版本,实现资源的及时更新[3]。在引进传统的纸质文献之外,还可以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引入未成年人更倾向的数字图书资源和电子文献。一方面,便于未成年人随时随地地对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检索;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更精准的管理和维护。
例如,可以开设一些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使未成年能够充分享受图书馆的公共资源,加强未成年人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开通网络媒体或者是直播,对于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宣传,结合VR技术,邀请广大未成年读者参与到体验活动中,也可以直接与当地的学校进行联系,定期开展阅读活动,以提高未成年人对于本民族特色文化的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也要改变传统的发展形式,主动走进贫困地区,及时开展赠书活动,借助中国传统节气及节日活动,使未成年人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氛围。此外,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结构中的核心,图书馆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阅读心情和阅读效果,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帮助未成年人专注高效的阅读[4]。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的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网络已经形成,图书馆服务应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如与高校签订图书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技术骨干,加强内部的软件开发与技术培训,提高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储存效率。在进行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要对馆藏资源进行丰富,以更贴近未成年人需求的形式开展阅读服务活动,同时还要加大对阅读服务的推广工作。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可以有效应用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的新媒体理念和技术,对少数民族未成年人的阅读活动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阅读对于未成年人发展的价值。图书馆可以和当地的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将最受未成年人欢迎的读物以更多种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出来,然后以电子资源的形式出版,便于读者在图书馆网站上获得数字资源,为更多的少数民族未成年人提供更便捷的阅读服务。开设微信服务平台、官网交流互动平台等,实时的通过共享消息的形式将最新的活动消息展示给读者,同时读者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供服务形式多样化,形成分析咨询、资源处理、绩效管理等综合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推出适合未成年人阅读模式,依托互联网+的模式改造传统的智库阅读模式。开放大型网络慕课,保证图书资源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不断整合电子资源,尽可能地满足未成年人移动阅读的需求,与其他地区图书馆进行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帮助未成年人获取更多的网站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5]。
总而言之,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阅读工作、加强阅读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不仅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水平,更可以间接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不断为优化当地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体系展开探索,实现全民文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