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牛呼吸道症状疾病的病原的鉴别诊断与防制

2020-01-11 13:22:36朱克林张震宇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特征性病理变化病原

朱克林,张震宇,刘 洪

(常州市天宁区郑陆畜牧兽医站,江苏常州 213000

引起牛呼吸道症状的病因种类繁多,而其中传染病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尤应注意,我们应当尽早发现,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置工作,减小损失。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传染病按照病原的种类可分为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支原体和寄生虫。

1 病毒性病原导致牛的呼吸道症状疾病

病毒性病原种类很多,有牛流行热病毒、鼻气管炎病毒、副流感3型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冠状病毒等。

1.1 牛流行热病毒(BEFV)

流性特点:壮年牛、高产牛、怀孕牛发病率最高。吸血昆虫传播,此病多发于炎热雨季,具有周期性。在我国分布面较广,常为流行或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987年云南地区有调查间接免疫荧光阳性率为42.5%[3]。随着饲养环境的提高,阳性率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主要临床症状诊断:体温40℃以上,战栗,呻吟,精神沉郁;不食,停止反刍;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呼吸快而无力,鼻镜干燥,黏液性鼻涕呈线装下垂;口炎,流涎,呈泡沫及线状垂挂;肌肉及四肢关节痛,躯体僵硬,步态不稳,跛行或卧地;便秘或腹泻;泌乳停止或减少,孕牛可流产。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很少死亡,可见全身肌肉有出血斑点。解剖可见胃肠或胸腔有暗紫色液体。

实验室诊断:血清中和实验、琼脂扩散等方法、ELISA、荧光定量PCR等都能较准确的检出。

防制:在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做好免疫,清理牛舌周边杂草污物,杀虫灭蝇。

1.2 鼻气管炎病毒(IBR)

流性特点:育肥牛和奶牛多见,20-60日龄肉牛最易感,秋冬季多发。流行严重时,发病率可达到75%以上,但死亡率在10%以下。经调查我国感染率较高,北方多地区的血清阳性率达到60%以上[4]。

主要临床症状诊断:呼吸道型病初体温39.5-42℃,由于鼻粘膜高度充血,有浅溃疡,有“红鼻子”;呼吸加快,常有臭味。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局部黏膜形成小脓包。

实验室诊断:ELISA抗体检测,荧光定量PCR用于快速检测,LAMP和基因芯片技术样本检测[5]。

防制:有弱毒疫苗但未推广,由于散发,疫苗接种效果不好。最好的方法是进行PCR检测扑杀淘汰阳性牛,此方法在一些国家取得成功,根除了IBR[6]。

1.3 副流感3型病毒(BPIV3)

流性特点:引起牛的副流行性感冒,全世界流行,尤其亚洲和美洲,仅感染牛,牛舍饲养的育肥牛多见,放牧牛较少发生。此病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也可子宫内感染,常见于秋季和冬季。2012年有调查显示我国北方三省(区)血清阳性率超90%[7]。

主要临床症状诊断:体温41℃以上,呼吸加快、咳嗽、张口呼吸;鼻镜干燥、流黏脓性鼻夜、流泪、脓性结膜炎;黏液性腹泻、消瘦,2~3 d死亡;孕畜可能流产;发病率不超过20%,病死率1%~2%。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呼吸道卡他性炎,鼻腔和副鼻窦有黏脓性物;支气管肿胀、出血、有纤维素块;肺前下部膨胀、硬实,切面肝变,小叶间水肿、变宽;胸腔及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淋巴结水肿、出血,心、胸膜、胃肠道出血。

实验室诊断: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本病快速诊断;RT-PCR、荧光定量RT-PCR等可进行病原学检测。

防制:对症治疗防制激发感染,一般可用多价疫苗和血清预防。

1.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黏膜病病毒(BVDV/MDV)

流性特点:1岁左右最易感,冬季多见。感染率高,发病率低,致死率高。2018年有调查我国六城血清总阳性率为78.5%,而经RT-PCR检测抗原阳性率低于2.5%[8]。主要临床症状诊断:急性型发病突然,体温升高,眼、鼻有黏性分泌物,咳、流涎、呼吸困难,鼻、舌、口黏膜糜烂,呼气臭;水泻,粪带黏液或血。蹄部皮肤糜烂、跛行;2-3周死亡。慢性型间歇性腹泻、鼻蹄糜烂,跛行,病程可达半年以上。孕牛繁殖障碍及产病犊。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食道黏膜纵行排列的组织糜烂;口腔、胃、肠道黏膜也有糜烂、水肿或出血;淋巴结水肿。

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RT-PCR检测病原,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抗体常规检测,胶体金、斑点印迹法、微球免疫等也被研发用于抗体检测[9]。

防制:对症治疗,防制激发感染,可用灭活苗、弱毒苗、多联苗预防。养牛业密集还可辅以检测、淘汰、扑杀,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1.5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季,病毒可能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气雾进行传播,主要发生于集约化养殖的刚断奶犊牛及青年牛,病毒传播迅速。国内对于此病的调查很少,2010有调查显示我国辽宁、山东等地区部分牛场的抗体阳性率接近40%;[10]2012对新疆地区调查抗体阳性达54%[11]。

主要临床症状诊断: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有腹式呼吸咳嗽,鼻眼有分泌物,垂头流涎,可引起妊娠牛流产,乳牛泌乳量显著减少。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实质存在合胞体细胞,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或变性,肺泡上皮化、水肿或形成透明膜。

实验室诊断:ELISA适合血清抗体批量检测,免疫组化适合对肺组织病原检测,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可以检测病原诊断。

防制:有多联苗、减毒苗、灭活苗可用于防疫。加强监测,引进牛一定要有正规检疫并经隔离确诊健康。

1.6 牛冠状病毒(BCoV)

流行特点:呈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12-16周龄的犊牛,分布世界多个地区,牛在各年龄阶段均可感染,是一种环境性病原,秋冬和早春此病高发。病毒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空气飞沫传播,存在于养殖环境当中,临床上很难通过净化消除该病[12]。1987年国内有学者首次报道,2019年有有学者调查我国奶牛养殖量较大的十四省中牛冠状病毒的感染率,调查显示综合阳性率为21.59%[13]。

临床症状诊断:潜伏期短,大约只有20h,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鼻炎、咳嗽,引起牛腹泻,一月龄内的犊牛可持续腹泻4-5天,粪便呈黄色水样,内含肠粘膜和凝乳块,成年牛会出现冬季血痢,并且可以导致人的腹泻。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无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实验室诊断:可通过电镜染色观察,但易被相似病毒干扰;荧光抗体技术(FA)速度快、成本低、操作复杂;ELISA常用于抗体检测;RT-PCR、RT-PCR结合探针、PCR-ELISA可用于病原检测[14]

防治:可使用灭活疫苗,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圈的洁净,提高牛的免疫力。对症治疗,防治激继发感染。

2 细菌性病原导致牛的呼吸道症状疾病

细菌性病原有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结核杆菌引起的牛结核病,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化脓隐秘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1 巴氏杆菌(Pm)

流性特点:散发,环境、气候、饲养管理等多种诱因可以激发,天气突变和秋末冬初易发,条件性致病。此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2017年有学者对我国牦牛主产区调查,经ELISA检测Pm抗体,显示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地区的平均阳性率略大于15%[15]。

临床症状诊断:败血型出现呼吸困难,鼻夜无色或带血泡沫,高烧,腹痛,下痢;粪便初为粥状,其中混有黏液、黏膜片及血液,恶臭;有时鼻孔和尿中有血;拉稀开始后,体温随之下降,迅速死亡,病程多为12~24 h。浮肿型病畜出现舌伸出口外,呈暗红色,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和黏膜发绀,往往窒息而死,病程多为12~36 h。肺炎型主要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有鼻漏,便秘或下痢,病程3~7 d。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败血型为内脏出血,在黏膜、浆膜及肺、舌、皮下、肌肉都有出血点;肝和肾实质变性;淋巴结水肿;胸腹腔有大量渗出液。水肿型会在颈部、咽喉部以及皮下结缔组织有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呈将夜浸润,切开水肿部流出深黄色液体,咽淋巴结和颈前淋巴结高度肿胀;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潮红。肺炎型出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与胸膜粘连,肝变区,间质增宽,切面大理石状,心包炎。

实验室诊断:组织抹片镜检,细菌分离鉴定,动物实验,PCR。防制:可用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免疫,减少室内湿度,及时清理牛舍,做好畜舍的保温。对于病死牛按规范做好无害化处理。

2.2 牛肺结核病

流行特点:多散发或地方流行,对奶牛侵袭力最强,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饲养不当会加快本病的传播。在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消灭了牛结核病,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力度净化和消除该病。

临床症状诊断:发出短而干的咳嗽,呼吸次数增加,严重时发生气喘,胸部可听到摩擦音,病牛消瘦、贫血、易疲劳,有的牛体表淋巴结肿大。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胸膜、腹膜发生结核病灶既所谓“珍珠病”。

实验室诊断:血清学诊断意义不大,最有现实意义的是结核菌素试验,也可抹片镜检、分离培养、进行动物接种试验。

防制:无治疗价值,监测淘汰;加强消毒工作;按照规范做好无害化处理。

2.3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h)、化脓隐秘杆菌(Cp)、肺炎克雷伯菌(Kp)

三者皆为共生菌。牛溶血性曼氏杆菌是牛呼吸道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常作为共生菌存在于牛的上呼吸道中,是运输热、圈舍热的主要病原菌,可引起肺炎,我国各地都有检出,死亡率高。有学者对我国东北地区2014年到2019年四年连续监测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综合总检出率为23.5%[16]。此病每年给北美国家造成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化脓隐秘杆菌主要寄居在动物呼吸器官、泌尿生殖器官黏膜上的一种共生菌在一定条件下激发,是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可引发肺炎。

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肠道、生殖系统,动物抵抗力下降时,病原增殖,可引发肺炎、乳腺炎、肠炎甚至死亡。

实验室诊断:可用PCR和LAMP技术,细菌抹片镜检、细菌生化试验等。

防制:消除诱发因素,增强动物的抵抗力。

2 支原体

流行特点:引起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各种牛均易感,依其品种、生活方式及个体抵抗力不同而有区别,发病率为60%~70%,病死率约为30%~50%。

主要临床症状诊断:体温40-42℃,稽留热,频繁干咳,呼吸加快有呻吟声,鼻孔扩张,前肢外展,呼吸极度困难,呈腹式呼吸;不远行动或下卧;咳嗽逐渐频繁,疼痛短咳,弱而无力,低沉而潮湿;眼结膜潮红并有脓性物,有浆液或脓性鼻夜,可视黏膜发绀。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大理石样肺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初为小叶性支气管肺炎,肺充血水肿,鲜红或紫红;中期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肺肿大、增重、灰白,右侧较多见,心包积水,常与肺或纵膈粘连。

实验室诊断:支原体分离鉴定、补体结合反应,PCR、LAMP检测病原。

防制:检疫扑杀,疫苗接种。

3 无浆体

流行特点:该病属于寄生虫病,1岁以上牛多见,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昆虫,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主要临床症状诊断:贫血、黄疸、衰弱;便秘、粪常血染并有黏膜覆盖,渐进性消瘦。

特征性病理变化诊断:呼吸、心跳加快,消瘦,内脏器官脱水黄疸;颈部、胸部皮下水肿;脾肿大,血液稀薄,淋巴结肿大、肝黄色,肠道有卡他性炎症。

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鉴定,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ELISA进行血清学试验,PCR进行病原检测。

小 结

由于牛呼吸道症状疾病病原复杂,所以对于养牛户和广大基础兽医工作中来说,做好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坚持自繁自养,对于新引进的牛一定要经过检疫合格,并经隔离观察后方能混群;做好牛场的管理,日照、通风、清粪、防疫、消毒、灭虫等日常工作要规范完成;通过添加中草药、合适的饲养管理提高牛的抵抗力;发生疾病后做好隔离、治疗、护理、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对于一些疫病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进行区域净化[17]。

猜你喜欢
特征性病理变化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祁连山南坡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性分析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深圳市龙岗区麻疹发病时间与节气特征性的调查分析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