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杰太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阿克塞 736499)
出汗症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该疾病疆场在奶牛泌乳旺盛期发生,且病因也比较复杂,通常和奶牛饮食不均衡、饲养管理不当等密切相关,是久病误治、失治、饮食失调以及内伤脏腑等导致的一种气血津液亏耗性病症。我国中医将奶牛出汗症纳入到盗汗症范畴。奶牛出汗症在冬末春初比较常见,从奶牛肩胛部逐渐向全身蔓延。
通常奶牛出汗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奶牛产后体质弱或者先天性不足,加之后天喂养失调,逐渐引发阴阳俱虚、气血亏损等导致出汗症;②奶牛长期泌乳,从奶牛乳汁中大量流失钙质,如果饲养期间不能及时补充足量钙质,奶牛就会以自身钙质哺乳,过度泌乳会导致奶牛体内津液出现耗损,由此引发败筋伤骨体,进而导致奶牛出汗症[1];③对奶牛的喂养长期饥饱不均,而且饲料单一,也会损伤奶牛脾胃运化功能,形成气血化生障碍,此为引发奶牛出汗症的另一原因;④高龄奶牛体虚,该类奶牛脏腑功能呈现衰退状态,正气为邪气所伤,久之会伤及奶牛脏腑,阴阳之气受损也会导致奶牛出汗症。
出汗症的奶牛在患病初期饮食较为正常,然而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奶牛会发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及肌肉消瘦等情况,且轻微运动就会出现乏力状态,尿频量多,粪便软稀,泌乳量减少显著,早期眼结膜与口腔变化不明显,早晨躯部、背部以及头颈部等出汗严重。
阴虚多汗型病牛体质瘦弱,食欲不振,粪便干燥,心悸气短,且脉细,病牛大多会在夜间发生潮热或者低热的情况,同时伴随夜间盗汗,手触摸病牛机体可见汗珠,奶牛在生病期间泌乳量降低,且还会降低奶牛发情率[2]。
出汗症奶牛精神不振、喜卧,四肢无力,日间多汗、自汗,动则气喘,运步迟缓,呼吸气短,泌乳量降低,同时存在四肢脱肛以及子宫阴道脱出等并发症。
奶牛患病期间,采食量会降低,消化不良,且营养不良,倦怠无力,发情紊乱,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肌肉消瘦、心悸易惊等症状。血虚多汗型出汗症奶牛在机械挤乳过程中,胛部或者后肢上部很容易出汗,且泌乳量降低明显,降到原产量的1/3。
根据不同病情对50例临床出汗症奶牛展开归类辩证施治,同时与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对病牛补充适量的血钙、强心补液等药物。
选择200~300 mL 10%的氯化钙、1 000 mL 10%的葡萄糖、20 mL 10%的安钠咖,一次性静脉注射,一日1次,对病牛连续治疗3~5 d,即可治愈。
根据奶牛出汗症的不同临床症状,对其加以中药治疗。①阴虚自汗。主要治疗方法为滋阴,治疗中药为加味牡蛎散。具体药方为:45 g牡蛎、45 g黄花、45 g浮小麦、45 g麻黄根、50 g白芍、50 g生地,撵为细末,用开水冲调均匀,温度适宜下对奶牛一次灌服,一日1次,对病牛连续治疗3~5 d,即可治愈;②阳虚自汗。主要治疗方法为补气助阳,治疗中药为升阳益胃散。具体药方为:30 g黄芪、25 g白术、25 g橘红、20 g白芍、15 g甘草、20 g半夏、10 g泽泻、10枚大枣,此外茯苓、羌活、柴胡、独活、生姜以及防风等各20 g,撵为细末,以开水冲调,一日1剂,通常2~3剂奶牛出汗即可停止;③血虚自汗。主要治疗方法为补血,辅以益气,重要为牡蛎散加味。具体药方为:45 g黄芪、45 g麻黄根、45 g牡蛎、45 g浮小麦、50 g何首乌、60 g熟地,撵为细末,以开水冲调,温度适宜下灌服,通常服用3~5剂奶牛出汗即可停止;④气虚自汗。主要治疗方法为补气,治疗原则为兼补脾肺,所用中药为玉屏风散。具体药方为:90 g黄芪、30 g防风、30 g白术、35 g炙甘草,撵为细末,以开水冲调,温度适宜下灌服,一日1次,通常服用3~5剂奶牛出汗即可停止[3]。
某村所饲养的一头奶牛,在产后发生出汗症,每榨奶期间奶牛股内侧与肘部都会出汗,且越发明显,检查发现,奶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而且运动呈现迟缓状态,属于阳虚多汗型出汗症,对该病牛实施升阳益胃散联合西药治疗,4 d后奶牛出汗症状消失。
奶牛出汗症在早期很难被发觉,所以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很多病牛在补钙后即刻治愈,然而该治疗方法较易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出汗症,加之有效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改善奶牛出汗症治疗效果,且奶牛病情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