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艳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畜牧兽医局,730600)
近几年,随着靖远县规模养猪场面积的增加,生猪饲养量不断上升,猪寄生虫病发生率、类型也不断增多,给靖远县猪养殖效益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而通过对规模养猪场内猪寄生虫病进行调研观察,可以明确靖远县规模养猪场猪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要点,保证猪寄生虫病防控效果。基于此,对靖远县规模养猪场猪寄生虫病进行调查分析非常必要。
本次调查以靖远县境内部分规模养猪场内不同年龄猪(含育成猪、育肥猪、仔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后备母猪)为对象,在走访查看当年规模养猪场内猪屠宰检疫记录、观察个别猪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采集了个别猪粪便,进行了实验室检查。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得出靖远县规模养猪场猪寄生虫病发生概率最高的为猪蛔虫病,发生率为38.96%;其次为吸虫感染,感染率为8.65%;极少部分规模养殖场育成猪、仔猪会出现结节虫、肺丝虫、弓形虫、球虫感染病症。
针对区域现阶段猪寄生虫病发病情况,规模养猪场管理者应加强对猪蛔虫病、吸虫、肺丝虫、弓形虫病防控的重视。首先,规模养殖场管理者应树立自繁自养理念,降低从外地、其他规模养猪场引进生猪概率。若需要从外地或者本地其他规模养猪场引入生猪,则应预先对引入地检疫证明进行查验,在确认引入地无疫情之后,贯彻全进全出的原则,将购入生猪与本规模养猪场生猪隔离,饲养15天以上,并对引入生猪粪便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被寄生虫感染的种猪,及时阻断寄生虫传播渠道。
其次,由于靖远县规模养猪场生猪易患的部分线虫、吸虫均需要中间寄主、传播媒介的参与,因此,消灭中间宿主、切断传播媒介是预防规模养猪场猪寄生虫病的主要手段。除用化学药品杀灭猪寄生虫中间寄主(鼠、蚊、蝇、猫、狗等)及传播媒介以外,规模养猪场管理人员也可以选择培养猪寄生虫中间宿主天敌——鸭子或鱼类等生物学方法,切断传播渠道。同时规模养猪场管理人员应时刻关注生猪饲料及饮用水的清洁卫生,并在生猪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元素,以便提高养猪场内生猪对寄生虫侵袭的抵抗能力。
最后,为了促使养猪场内不同品种、生长阶段的群体(母猪、公猪)对外界多种类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具有强大抵抗力,规模养猪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养猪场环境管理的关注,定期干燥通风,控制温湿度一定,定期清洁消毒,并将可彻底杀灭寄生虫卵和幼虫的堆肥发酵方法作为猪粪和垫草处理主要用方法。同时结合本地区或本场寄生虫病的病史、流行情况、猪日龄和饲养管理情况、流行规律,选择适当时机,定期检测,并进行免疫接种,持续推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如对于猪弓形虫感染,可以每年定期接种猪弓形虫疫苗 (断奶猪进入保育舍后18天左右、母猪怀孕进入分娩舍前),促使养猪场内生猪产生猪弓形虫免疫力,达到减少寄生虫感染几率的目的。
针对区域发生率较高的猪寄生虫感染情况,规模猪场管理者应在执行猪寄生虫病定期检测任务的基础上,要求猪饲养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寄生虫检测,以便确定恰当的猪寄生虫治疗时期。在发现养猪场内生猪出现寄生虫感染病症之后,规模养猪场管理者应在兽医指导下,依据分散均匀度、稳定性、联合用药、缓慢释放的原则,选择投药方便、高效、低毒、广谱、无残留、适口性好、不易产生耐药性的驱虫药物,如伊维菌素+芬苯哒唑复方驱虫药物 (伊维菌素/芬苯哒唑=1/5),根据生猪日龄及品种差异,可以进行驱虫药用剂量的适当调整。如对于母猪或者公猪,应在母猪产前或公猪配种前,依据每千克体重4.0mg伊维菌素、20.0mg芬苯哒唑的标准,配伍用药;而对于仔猪及育肥猪,则需要依据每千克体重2.0mg伊维菌素、10.0mg芬苯哒唑的标准,配伍用药。连续用药一个星期后,可以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驱虫前,为保证驱虫药物达到最佳疗效,应禁食12小时以上,18小时以下。同时在首次驱虫后,间隔三个星期或四个星期,进行再次驱虫,并连续驱虫一个星期。除体内驱虫以外,还可以选择杀螨灵、敌白虫、虱螨净等药物,进行体外喷雾驱虫。
综上所述,猪寄生虫病在靖远县规模养猪场中出现概率较高,对靖远县规模养猪场猪饲养效益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靖远县猪饲养户应加强对猪寄生虫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视,构建严格的猪场环境清洁消毒管理机制,选择高效、适口性好、无残留、广谱性驱虫药物,定期驱虫,降低规模养猪场猪寄生虫病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