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耕牛脾虚腿疼

2020-01-11 07:59:23王淑珍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口色卧地耕牛

王淑珍

(甘肃省武山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741300)

耕牛由风、寒、湿和闪伤所致的腿疼病为常见病。 但由脾虚引起的腿疼病则很少见报道。 笔者从2005 年以来,用中药治疗136 例脾虚腿疼病牛,疗效都十分满意,现介绍如下:

1 发病特点

根据大量临床资料记录,从2005 年至2014年间,每年3~6 月份,我中心门诊会接诊部分耕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腿疼瘫卧症,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经我站门诊综合诊断,曾认为是风湿、伤损,及钙磷代谢不平衡所致,虽用了大量的安乃近、水杨酸钠、氯化钙等西药常规治疗个别牛症状虽暂有缓解,但都不能根治。

2 症状

患牛病初表现前胃弛缓症状,如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瘤胃时有轻度臌气,行动无力,尿频,继而出现异食癖,不耐使役易出汗,役后常出现一肢或两肢跛行,严重的卧地不起,经休息一段时间后,个别牛又恢复正常,若再使役继又发病,部分病牛出现慢草,消化不良,四肢关节肿胀,卧地不起,如能强行站立,则移步艰难,肌肉发抖,拱背,呻吟,咬牙,大便溏稀,小便清频,喘粗气,有时四肢呈游走性疼痛,心率不齐,脉微细,口色淡白,体温略低于正常。

3 治疗

根据上述症状和脉色辨证,患牛多为脾虚所致,治应以健脾益胃、行气止痛为治则,药用苍术、牡蛎、焦三仙、当归、生芪各50g、山药、龙骨、陈皮、枳壳各40g,甘草25g、广木香、川芎各35g,共研细末,开水冲,加麻油150g,灌服,每日一剂,连用 5~7 日。

随症加减:肝胆火旺,便干,慢草,加龙胆草40g、栀子 35g、茵陈 50g、大黄 40g、芒硝 50g;脾胃极虚,口色青黄,便溏慢草,加草蔻40g、香附50g;疲劳出汗,口色淡红,舌软无力,脉弱加白术、五味子各 50g,白芍、麻黄根各 35g,生地、元参各50g。

病例:2013 年3 月25 日,城关镇君山村张某一头5 岁母牛发病就诊。 畜主称牛刚耕完地便全身大汗,接着趴下,强行起立,肌肉发抖,喘粗气。检查患牛精神不振,卧地不起,强行起立则爬行,呻吟,磨牙,尾脉细微,口色淡白,体温38.2℃,尿频数,大便带水,如法投中药一剂,注射10%安钠咖20ml,经休息一夜,次日症状减轻,能自行起立,但前肢跛行,吃草如常,继续服中药3 剂痊愈。

4 病机分析

本病不是风也不是寒,没伤没损是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 故病初常见前胃弛缓症状。 与现代兽医学所描述的营养物质缺乏症相类似,脾胃虚弱,则消化吸收受阻,体内生化不足,则患牛倦怠,草细、毛焦、四肢疼痛,小便频数,尿清;脾虚不能生木,肝郁不能升发条达,故筋甲不利而患此症,其病因皆因脾虚所致,故名脾虚腿疼症。

方释义:苍术燥湿健脾,牡蛎健筋壮骨,龙骨敛汗补肾虚,生芪、山药补中益气,陈皮、广木香调气止痛,健脾补肾,焦三仙行气生津而化食,枳壳宽中下滞气以利膈,当归、川芎活血补血,逐瘀生新,且止痛,麻油有润肠通便补虚劳,调肺气之功,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已达健脾强骨燥湿,补肾气,活血补血之效。 脾胃健运则诸症痊愈。

猜你喜欢
口色卧地耕牛
《元亨疗马集》“察色赋”浅析(上)
耕牛和农民
一生的长度(四章)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兽医导刊(2020年5期)2020-12-29 12:07:11
牛前胃病辨证论治
浅谈“八珍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奶牛卧地不起的病例报告
奶牛卧地不起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6期)2016-04-05 22:17:45
买头耕牛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