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张海涛 赵进喜 贾海忠 马晓北 张洪钧 王世东 王宣权
运气学说是探讨自然界变化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门学问,其理论源头深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现象及宇宙天文变化规律的观察认识。五运六气所谓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大运,所谓六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运气学说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天干、地支为工具,来推演天地阴阳气运周而复始的转变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运气学说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思想,对了解因气候变化所发生的病变,预测可能发生的时令疾病,甚至指导临床选方用药,选择合适的养生保健措施,都有其实际价值。本期“铿锵中医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赵进喜教学名师工作坊组织相关专家对五运六气学说进行热烈讨论。谨总结如下。
刘宁副主任医师:
《内经》认为天地之间万象纷纭,包括生理、病理的象,但日月星辰对地球的作用有着统一的环节和原理,就是月化五运,日化阴阳。“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以此为纲,阐述了天地关系、日地关系、月地关系以及五星等天文因素对地球的影响,描绘出一个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天地日月星辰巨大的宇宙系统。
五运六气的五个层次是主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主运是太阳系五大行星天体的变动,表示灾害性气候。主气是每年恒定不变,以太阳的周期运动产生四季变化。六气的分布都是从四季流转,从每年的大寒节开始到次岁的小寒节终,每个主气主管四个节气。四季的变化有节律性,所以叫主气。
司天和在泉是相对的,互为表里标本,司天、在泉是宇宙气运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客气主要由司天、在泉的转换运动造成,随着整个天体不停的运动,按照三阴三阳划分,有六种不同的司天和六种不同的在泉。根据干支纪年的地支来确定每年的司天,即子午之岁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岁阳明燥金司天,辰戊之岁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根据阴阳相对的原理,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而且三阴三阳有规律呈现。少阳(一阳)司天,厥阴(一阴)在泉;厥阴司天,必定少阳在泉;阳明(二阳)司天,少阴(二阴)在泉,少阴司天,必定阳明在泉;太阳(三阳)司天,太阴(三阴)在泉,太阴司天,必定太阳在泉。由于天道在不停地运转,司天、在泉每年都在变。
客气是客住之气,也分六步,客气的变中之常便是由司天、在泉来决定的。天地的运动,天左旋地右转,司天、在泉每年都在变化,变化规律有关干支纪年的地支。在此变动过程中,会显现有规律的波动性气候变化,更严格地说是显现变动性的气的运动状态,这个变动性的气就是客气。因此,客气的推算是以司天、在泉作为依据。
客气的推算有两条原则:第一,客气的排列是以三阴三阳的次第为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即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阴后接阳,阳后接阴。第二,每年的第三个客气始终与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个客气始终与在泉相同。因此,客气的推算步骤是:首先根据年支确定司天与在泉,等于同时确定了客气的第三气与第六气,然后再根据客气六步的排列次第,便可得出其他四步客气。
马晓北教授:
历史上,运气学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医学正传》《医学入门》,完全尊崇运气学说,所谓“医之道,运气而已矣,学人可不由此入门求其蕴奥耶!”《圣惠方》《三因方》都是按照五运六气罗列的方药,把一甲子的方药都列出来,认为掌握这些方药即可成竹在胸,就可以应对所有的疾病;第二种观点是 “运气不足评说”,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认为运气不可拘泥,“运气不足凭,无异于影”;第三种观点比较中肯,如沈括《梦溪笔谈》和张景岳《类经》所论,张景岳提到“能先觉预防者,上智也;能因机辨理者,明医也;既不能知,而且云乌有者,下愚也”。著名中医药学家方药中先生赞同沈括和张景岳对待五运六气的观点,强调“既不能弃,也不能泥”,不能否定五运六气存在,所谓“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为医者如果不习运气学说,方老认为难以达到上智层次,仅可能为明医。
众所周知,方药中老先生的重要学术贡献是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方老不赞成简单地将中医学的特点简单地归纳为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中医学作为一个成熟的医学体系,仅这两点不能涵盖中医学所有的学术特点,所以方老提出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八个方面:一、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整体恒动观;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气化论;三、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的认识是藏象论;四、中医学对病因和发病的认识是正邪论;五、中医学对病机的认识是求属论;六、中医学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持色是辨证论治;七、中医学的说理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八、中医理论体系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产生的物质基础,“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候”包括三个方面,即气候、物候和病候。方老一般不常说五运六气,更常强调“气化学说”,他认为气化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特点。
张海涛副主任医师:
六气是动态的阴阳。阴阳不是哲学概念,是实实在在的相态,来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所以阴阳的本意是两种相态。阳由衰到盛,然后由盛到衰时,就变成一种阴,但还是以阳为主,即所谓“阳主阴从”。
《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提出:“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象”有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有的情况下看不到。五象包括天象、气象、物象、病象和脉象。物象和气象能看得到,但是看病需“握机于病象之先”,一定要找到气。运气的变化首先是位变,是天体宇宙对地球的运动,宇宙的位变会导致气变,气变最后才会导致象变。
张洪钧副主任医师:
运气学说,博大精深。虽然肉身是父母给的,但《黄帝内经》认为还有更大的父母是天地。生命在形成过程中直接禀受天地之间的能量,父母所给的精气也是经过天地之气作用的。既然是天地所生,那当时天地的气化状态也必然会影响到人体。
天气包括年年相同的日月传来的四季/24节气和主运主气,以及每年变动的宇宙来源的客运客气,地气则指胎孕期所在及后天长时间的生存地域之气,较天气相对固定。
马晓北教授:
方老认为,在临床诊治疾病时也会在应用其他辨治方法,疗效不显时,可以从运气的角度去辨治,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疗效。比如方老治疗过一位慢性肾衰患者,1989年10月27号入院,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定位在脾肾,病性为正虚夹实,予参芪麦味桃红地黄汤治疗,疗效满意。1989年12月8日,病人病情出现反复,此时方老明确地提出来1989年是己巳年,厥阴风木司天,12月8日已经是冬天,已是六之气,客气为少阳相火,方老认为是阴虚有热,改用了益胃汤合竹叶石膏汤。用药之后,患者病情好转,指标平稳。
方老认为,应用运气学说,可以推测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大致情况。运气学说可以预测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发生规律。分两块讲:第一是运气学说可以预测一年的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流行的一般情况;第二是可以预测各年的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的特殊情况,运气学说可以提供预防疾病和临床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重要参考。
方老提到应该客观地去看待五运六气,既不能弃,也不能泥。运气学说肯定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天象的变化,肯定会对人体生理、病理产生影响。以2003年发生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非典SARS为例,吴鞠通在《温病条辨》的开篇《原病篇》中就有提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就说,“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2003年是一个癸未年,正是一个“丑未之岁”,其二之气,也就是2003年的3月21日至5月21日,按照五运六气推算和《内经》当中的论述,这段时间会是“温厉大行,远近咸若”。传染病发生大面积流行,且症状相似。当然,传染病流行影响因素很多,即使疫病流行很重,如果政通人和,预防措施到位,疫病危害就会得到较好控制,2003年SARS就是一个例子。
张海涛副主任医师:
应用运气学说指导临床,首先要知道病人的出生日期和就诊的日期,并结合病人发病当年的状况。如果三者相符,就要结合当年的运气,给予适合当年的方子。如果当下与运气不相符,那就应该考虑就诊时的运气。运气方来源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运气方不针对具体某一个病。但也不是某年某时一定要用某方,还是要看象。
五运六气既可以看人,也可以看病,因为中医理论的基本观念就是天人相应,但是最后必须验之于人。人感应到“气”,就会犯病。有些慢性痼疾的发生与先天体质有关,而有些时令病,与天地运气变化关系就更为密切。如2019年11月份发现鼠疫,据说2019年蒙古草原的老鼠比往年多,乃是因为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司天,生气与长气比较旺,包括看不见的微生物、鼠疫杆菌等,就都有机会出现。学好运气学说,对流感等传染病预测都有意义。而应用运气学说指导看病,在重视具体临床表现的同时,也可参照就诊时的运气特点。
张洪钧副主任医师:
体质是指整个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和结构,即由何构成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生命是天地之气及父母之精所生成的,兄弟之间,因有共同父母而体质有相同的部分,又因其于胎孕十个月期间所禀受的天地运气不同及各自神魂不同,而有了体质之差别。天地气运的影响,永远印在了人的先天体质中,我们可以从相同生日即相同胎孕时段的人群之先天体质共性中,找到他们胎孕期时的运气特点,所以,体质医学为验证五运六气提供非常适宜且简明方便的方法。
从体质中验证运气可从形、气、神三角度展开。先天很稳定,后天虽然可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先天之制约,所以以出生日期预测健康与疾病不是不可能。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更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便。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证候分类不一样,但可以从大数据的先天运气禀赋分析中,找到其共性,从而实现治病求因/求本、一方同治二病。从体质异常到疾病形成,是从因而果,找到了主因,再分析病机和抓主证,就有了依据。
贾海忠教授:
自然界运气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规律显然对各人是不一样。这个差异首先是父母不一样,这是最根本的。其次是父母之精相合形成人体的时间点不一样,一定受当时的运气影响,而实际上最基本的影响还是源自父母之精。医者治病,最终还是要重视患者表现出的象。每一个人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象,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的象,就成了病。医者就可根据这些象来辨证论治,所以说辨证论治仍然是中医的核心。如果说辨证论治不是核心,运气是核心,显然不对。从理上讲,运气很重要。而从操作层面来讲,必须强调辨证论治。
运气学说的价值,最大的价值还应该在疾病预测方面。因为按象预测,存在困难。预测有两种,第一是按理推下来,第二是根据现在的表象进行预测。按运气学说推演就属于按理推演。而预测有两部分,一是预测一整年中,群体什么病多,是一个群体的预测,这个决定了这一年要做哪些重点防治;第二是在个人不同阶段健康上的预测,到哪一年可能得何病,也就是养生保健。那么预测的价值大了,就能落实到现实当中,这一块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给一群人建立一个运气预测的健康档案,到什么时间点,就要防止生什么病,提前给予调理,这一块正好是它的市场价值。
赵进喜教授: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先人发明创造,以天人相应整体观作为基础,采用司外揣内的基本思维方式,运用天然药物和自然手段,对人体各种疾病进行个体化防治的一门知识体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学认识世界最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包括气候、地域与人体健康的联系。人体得病,肯定会受到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就像二十四节气对日常生活、农业生产特别具有指导教育一样。 运气学说作为专门研究天地日月阴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人体健康规律的学问,当然应该给予充分重视。2003年癸未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通过运气推演明确指出为太阴之政,“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意思是说羊年春分开始,湿气胜,瘟疫广泛流行,无论远近,患者症状都相似。2003年,SARS流行实际情况,春分节气,即3月16日,北京开始流行,而三之气,即到小满节气后,5月21日,疫情迅疾消失,可见对古人论述不应该轻易否定。临床上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参照该年运气特点,顺应运气用药,也是“三因制宜”所谓“因时制宜”的意思。
张海涛副主任医师:
运气学说是打开《内经》的一把钥匙。《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强调医者,首先要了解运气。顾植山先生强调一个观念:“三因司天”─辨天、辨人、辨病证。现今看病的所有辨证方法,都是辨病证,只能算一种“战术”。若能运用运气学术,辨天、辨人、辨病证,则可以称作“战略”。
张洪钧副主任医师: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把大的框架建立起来。学好经典,把握中医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有利于对运气学说加深理解。学中医要明白中医的特点及中医的长处、短处。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金元四大家,形成背景不同,背景一变,临床就不适用,不可拘泥于一家之言。而就能量的角度来说,西医立足于形,重视形与形联系,中医强调形气神合一,形、气、神任何一方面缺一不可。
王世东主任医师:
运气学说,常被人认为特别玄奥,感觉难以入其门径。结合中医体质研究这个角度来印证和理解,是一个重要思路。国医大师吕仁和老师对运气学说的理解,与方药中先生不谋而合,认为运气学说蕴含着中医理论的精华,应该认真学习,同时又强调不拘泥于运气的推演所得,还应看到具体的病人,看到具体的疾病,以及其复杂的临床表现,这样就不会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贾海忠教授:
运气学说确实博大精深。中医学研究人体,最重视分析各种关系,包括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说中医学理论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一定要重视自然气候变化等对人体的影响。所以,认真学习运气学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赵进喜教授:
天行有常,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无论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的改变,还是五运六气的改变,六十年一循环,应该是客观存在,非个人意志能转移。所以非常同意方药中老师提出的观点,我们不能因为运气学说不好掌握就轻易放弃,否定其理论与临床价值。但应该指出的是,运气学说对天地阴阳气候变化的描述还是较为宏观。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具体某地寒热旱涝不可能与按运气推演的结果完全一样,因此具体看病还是要根据临床表现也就是象来推测病因病机,审症求因,审因论治。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郭可明先生用白虎汤,北京流行乙型脑炎蒲辅周先生用白虎加苍术汤等,是基于年份运气不同,其实也是基于同是乙型脑炎而临床表现不同。钱天来《伤寒溯源集》本不知因,“发则可知”,就是强调从象观病,审症求因,辨证选方的意思。“司外揣内”思维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虽然陈无择有所谓运气司天方,但辨病、辨证,选方用药,最终还是要体验到象上,以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为为基础。中医最基本的思维是“司外揣内”,我们不能因为讨论运气,就忽略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运气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就是研究天地阴阳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作为中医后学,应该认真学习,并在临床工作中自觉践行。但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有常有变。企图在某年某月某一时点,不问疾病,不分地域,不辨体质,选用同一首“运气方”,显然违背了“三因制宜”的精神,偏离了中医治病强调“个体化”的精髓。天人相应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个体化”防治理念,是中医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不可偏废。
刘宁副主任医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刘景源教授名医工作站负责人。
张海涛副主任医师简介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中医专家门诊主任,龙砂学派顾植山先生弟子。
赵进喜教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大内科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
贾海忠教授简介
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现就职北京慈方中医馆,首都国医名师史载祥学术继承人,北京慈方中医馆管理公司董事长。
马晓北教授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许家松教授学术继承人。
张洪钧副主任医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体质医学门诊创建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五运六气学社导师,中西医结合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王世东教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指导的传承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