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ST2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2020-01-11 06:45崔雪飞综述许官学马懿审校
海南医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阻滞剂纤维化标志物

崔雪飞 综述 许官学,马懿 审校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遵义 563300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而致的一种综合征,炎症反应、纤维化和心脏重构是其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特征[1-2]。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0.9%,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的年龄也不断年轻化[3],主要特点是反复住院、预后不佳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降低死亡率和改善发病率,及时识别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是心力衰竭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心力衰竭患者对生物标志物的使用越来越多,在诸多新的心力衰竭生物标记物候选中,最独特的是可溶性ST2 (sST2)。sST2与心肌纤维化和心脏重构相关[4],与常用HF 标志物脑利钠肽(BNP) 和N 端前脑钠肽(NT-proBNP)、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hs-TnT)相比,sST2与年龄、性别、肾功能、体质量指数等多因素无显著相关性,故可作为目前主要生物标志物的辅助指标,以帮助HF诊断更全面、治疗更及时及预后评估更准确。本文就sST2 在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进行综述。

1 IL-33/ST2信号转导通路的生物学特性

1.1 ST2 及IL-33 的生物学特性 ST2 是Toll 样受体(Toll-like)/白细胞(IL-1)受体家族成员,PASCUALFIGAL等[5]于1989年首次在人类染色体2Q12上发现的ST2 基因以4 种异构体表达,其主要包括跨膜受体(ST2 配体或ST2L)和sST2[6]。sST2 主要由胞外结构域组成,故可于血清中检测,主要表达于粒细胞;具备跨膜结构域和胞质成分的ST2L,其主要表达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其余细胞不表达[7]。sST2 与ST2L 亚型失衡就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级联反应,促进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等。IL-33 于2005年首次被发现,其mRNA存在于许多器官和细胞类型中,其中在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非造血细胞中表达最强[8]。IL-33作为ST2的特异性配体,具有双重功能,不但能以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内,而且可通过分泌到细胞外与ST2L结合发挥细胞因子作用[9]。心肌细胞内间隙中生物激活的IL-33的目的是促进细胞存活,防止促凋亡和促纤维化信号,特别是通过激活和招募2 型辅助性T 细胞(Th2)免疫反应,以减少有害的细胞外基质重排[10]。

1.2 IL-33/ST2信号转导通路的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IL-33/ST2信号转导通路可启动复杂的心肌保护级联反应,对抗肥大和纤维化过程,进而起到保护细胞避免凋亡和心室重构[11]。TSENG等[12]也证实了IL-33/ST2 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其表达与心肌纤维化和促纤维化信号蛋白有关。活化的IL-33 的生物学效应仅受ST2 跨膜异构体(ST2L)和ST2L/IL-33 复合物的影响,ST2L/IL-33 复合物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白细胞介素1/4 受体相关激酶(IRAK1/4)和TNF 受体相关因子6 (TRAF6)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以促进细胞存活;这些途径随后激活活化B 细胞的核因子κ轻链增强子(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或MAP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p38 和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调节基因转录,导致Th2 效应细胞因子IL-4、IL-5、IL-13 等释放,进而发挥生物学功能[12]。IL-33/ST2L 信号由sST2 可溶性异构体调节,主要由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泌,以响应心脏压力和容量超负荷[13],目的是阻止IL-33/ST2L信号,将IL-33从细胞外隔离出来,作为诱饵可溶性受体来避免IL-33 的过度刺激。当sST2 诱饵受体异常提高其循环水平,沉默IL-33/ST2L信号通路从而促进促纤维化和促凋亡信号[14],增加心室重构和心室功能障碍,致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增加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

2 sST2的来源

既往研究提示心脏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是应激或损伤反应中sST2 的来源,但最近的证据表明,组织的ST2 浓度和循环中的ST2 浓度之间存在脱节,部分研究发现有心外ST2 蛋白的产生。PASCUAL-FIGAL等[15]利用大鼠永久性左前降支闭塞的实验模型,他们测定了预先指定时间点的肺、肾和肝组织样本中sST2mRNA的含量,肝脏和肾脏都没有参与sST2的产生,肺组织中sST2mRNA 表达显著上调,结果支持肺是HF 中sST2 的相关来源。此外sST2 免疫染色在肺泡上皮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并由原代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肺抽吸物中的sST2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肺炎[中位数,2.5 (四分位数范围:1.6~6.5)]和神经系统疾病[中位数,2.9 (四分位数范围:1.7~10.1),P<0.001]。研究数据表明,心肌可能不是循环sST2 的主要来源,sST2 水平似乎很大程度上受肺和血管内皮细胞动态作用的影响。作为对血流动力学和炎症状态改变的反应,肺和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心力衰竭患者sST2水平升高的主要来源。

有研究表明,sST2在变态反应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也升高,在小鼠哮喘模型中,sST2 主要由白细胞产生[16];在过敏反应小鼠中,sST2 由肥大细胞释放,包括来自外周血和骨髓的肥大细胞[17]。此外,在其他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如脓毒症、创伤、中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循环中的sST2 也显著增强。因此sST2缺乏疾病特异性,可作为NT-proBNP等传统指标的诊断补充手段[18],在心力衰竭中进行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发挥独特作用。

3 sST2在心力衰竭中呈昼夜变化

随着生物标记物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HF的纳入标准、替代终点和治疗靶点研究中,能精确地在24 h内的一个或几个时间点测定其浓度水平,以便有效地评估疾病和治疗效果显得十分重要[19]。昼夜节律在每种类型的心血管组织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它影响其正常功能(如心率和血压)以及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20]。sST2作为心脏病理的标志物也可能受生物钟的调控,推测sST2 对心脏保护性IL-33/ST2L 途径的抑制也具有时间依赖性。sST2 的浓度随着疾病状态的变化而迅速变化,虽然临界值为35 ng/mL,然而达成的共识临界值没有考虑到其浓度可能存在生物24 h 变化[21],故其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所偏差。

CRNKO 等[22]在固定的七个时间点(上午9 点、下午1点、下午5点、晚上9点、凌晨1点、上午5点和上午9 点)测定HF 患者血清sST2 水平,结果显示每名受试者的sST2浓度范围从最小的7.8%到最大的34.2% (平均19.4%,n=16),白天的浓度都是最高的(模拟值:下午5 点,对于13/32 名受试者),夜间下降至最低值(模拟值:上午5点,18/32名受试者)。此项研究表明sST2浓度在心力衰竭中存在昼夜节律,具有可预测的峰值和低谷时间,这一发现对HF 患者sST2 浓度水平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故可以通过在指定和一致的采样时间来精炼其诊断和预后价值,避免预测预后的假阴性。除了对临床治疗和临床试验的影响外,sST2的这种昼夜波动也为进一步研究其详细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有待进一步深化机制研究指导新的治疗策略,循环NT-proBNP没有类似现象。

4 sST2与心力衰竭的治疗

在各种HF 治疗中,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等已被证明有利于影响sST2水平,故监测其浓度变化可能有助于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进一步的调整治疗方案[23]。PROTECT(PRO-BNP 门诊定制CHF 治疗)小组[24]评估了sST2 对药物的反应,对sST2 最实质性的影响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的滴定,基线sST2浓度升高的患者获得更高的β受体阻滞剂剂量(相当于美托洛尔>50 mg/d),与滴定到较低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患者相比,心血管(Cardiovascular,CV)事件的风险显著降低,而在基线sST2 浓度较低的患者中,滴定到较高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与风险的降低相关,但相对和绝对受益要小得多。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剂量每增加一次,sST2 就会下降,在sST2>35 ng/mL 的患者中,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绝对益处最大。

在Valsartan 心力衰竭试验的分析中也看到类似的结果,基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都与较低的sST2 浓度具有一定相关性[25]。在该研究中,尽管在安慰剂患者中,随着时间的推移,sST2的值有显著上升趋势(每年14.7 ng/mL),但Valsartan的治疗将这一趋势显著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0.8 ng/mL·年。因此可通过监测sST2 水平变化,评估HF 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 sST2与心力衰竭的预后

近年来,sST2 逐渐成为监测CHF 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HF 预后管理的新型生物标志物[26],2017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关于HF 管理的指南指出,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 (Ⅱb 级,证据A 级)和CHF(Ⅱb 级,证据B 级)的病患中,sST2 可以提供关于风险分层的附加值[27]。与传统指标不同,sST2 与年龄、性别、肾功及体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性[28]。 据一项研究显示sST2浓度从不到35 ng/mL变化到35 ng/mL或以上与第一次CV 事件发生的时间显著缩短(HR 3.64,95%CI 1.37~9.67,P=5.009)[29]。一项荟萃同样肯定了sST2 浓度对预测CHF 的重要性,在这项6 372 例CHF患者的分析中,sST2对全因死亡的HR为1.75 (95%CI为1.37~2.22),对 于CV 死 亡 的HR 为1.79 (95% CI:1.22~2.63) (均为P<0.001)[30]。

同样,BOISOT 等[31]研究表明,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住院患者中,sST2 在住院期间未能下降至少15%与90 d 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BREIDTHARDT 等[32]观察到入院48 h 内预后良好的患者sST2 值显著降低,其中存活患者的中位数下降42%,死亡患者的中位数下降25%。在另一项针对ADHF 患者的荟萃分析中,大量生物标记物也被相互比较[33],在晚期HF患者中,只有sST2可以预测90 d的死亡或移植(风险比为5.53),而NT-proBNP、肾脏生物标记物、hs肌钙蛋白和炎症生物标记物则没有这种预测能力[34]。

此外,sST2 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死亡率预测因子。1 年内死亡的HF 患者的数值高于存活者(1.08 ng/mL vs 0.18 ng/mL),sST2水平与死亡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浓度越高,风险越高。同时,在多变量分析中,无论是否罹患心力衰竭,sST2依旧是1年死亡率的确切预测因子[35]。

6 sST2动态监测与心力衰竭

sST2 浓度的较低变异系数使sST2 与其他生物标记物相比,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心力衰竭是一种动态、进行性的疾病,炎症反应、心脏纤维化和重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与单次测量相比,重复sST2 测量更能准确地反映HF 的动态和渐进过程[36],故不能在1 个时间点的单个生物标志物评估中捕捉到准确信息。VAN VARK 等[37]检测sST2 在AHF人群中预测预后价值,在一年的随访中计划进行多达7次sST2测量,住院期间测量3次,门诊随访时在预定时间点再评估4 次。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重复的sST2 测量是AHF 患者1 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或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的非依赖性预测因子。因此,随访期间sST2 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有效的预测价值,单变量、较高水平的sST2作为连续变量是全因死亡率和心脏死亡率的主要预测因子。故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sST2 检测的时间和频率上,动态监测sST2 在心力衰竭预后判断中至关重要。

7 结语

在HF 的背景下,生物标志物成为有价值的临床工具,能帮助医生更高效地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从早期检测和诊断、风险预测以及指导治疗。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标志物是BNP和NT-proBNP,关于它们使用的具体建议已在国际指南中发布,然而,这些标志物在管理心力衰竭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更新生物标记物性迫在眉睫。sST2 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因其生物变异性相对稳定,在心力衰竭的预后评估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可为目前常用的标记物提供有用的附加信息。然而,在sST2可以纳入日常临床实践之前,需要更多的工作和研究来评估其在HF中的价值及提供循证依据。

猜你喜欢
阻滞剂纤维化标志物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