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坤
湖北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430077)
新能源具有可再生资源、 开发利用空间大、对环境污染小、分布广等特点,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醚基燃料、海洋能和核能等[1]。
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我国重点投资工程,安全质量是基础,而安全质量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人的问题[2]。 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时,培训时间短,缺乏针对性,且施工人员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不能达到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目的。施工安全意识薄弱,质量意识不强,施工过程麻痹大意,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新能源项目工程大多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虽然管理部门分工明确,但是现场项目部与部门之间普遍沟通不畅,未能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链和全局观,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容易出现监管的真空带,为安全隐患的产生提供温床,导致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3]。
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在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监督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和安全监管流于形式的情况,未能真正发现安全隐患。 施工未按安全防护要求进行,没有起到监管的目的。 安全措施防护不到位,未做到防患于未然。
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知识讲座和知识竞猜活动,组织施工人员观看施工安全警示教育视频,增强施工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技术能力,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 对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安全监管部门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应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为了使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保质保量的完成,加强安全监管,确保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非常重要。首先,要确保各安全部门的责任。 其次,加强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形成安全责任交叉制度。 组织各部门间安全质量的相互检查, 做到安全责任不留死角。 最后,将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实际项目工程建设中,要做到分工明确,安全责任层层传递,落实到人,做到对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保证现场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及时解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
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在项目实际建设推进过程中,结合项目情况,选择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 并加以改进和创新,使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与安全管理摸式相辅相成,相互适应。 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应该制订严格的安全施工流程,注重隐患管理,加强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巡查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相关问题的再次发生。 只有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顺利完成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
安全防护包括施工人员的安保防护和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防护;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包括安全帽防护、安全带防护和安全网防护;建筑物安全防护包括防护棚、脚手架出口护栏和脚手凳等。 做好施工人员和建筑物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安全警示标识牌、检修道路防护桩等,按规定章程施工,在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中,即能保证进度,又能提升建设质量,解决过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可以概括为:人的安全管理、物的安全管理、环境的安全管理和管理的安全管理。 人和物是安全施工的直接原因,环境是安全施工的间接原因,管理是安全施工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是施工过程中对人、物和环境的重要保障。 这就需要加强安全培训,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部门合作保障施工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同时,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安全意识的管理是安全管理重中之重。 项目建设现场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做到有效预防,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使得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利于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有助于促进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走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