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订单班建设实践与思考
——以合肥地铁司机订单班为例

2020-01-11 05:14:43陆中石杨婷婷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订单轨道交通司机

陆中石 董 钢 杨婷婷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51)

2020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合肥地铁第三轮规划,合肥地铁线网版图即将迎来进一步扩张,2021年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和5号线也将陆续通车,随之而来的是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我院从2018年4月起开始与合肥地铁携手,开办省内第一个轨道列车司机订单班。目前,第一批学员已在轨道交通3号线服务广大乘客,2019年司机订单班扩大为两个。为进一步提升订单班教学质量,培养契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继续探索教学机制创新,改进工作思路,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兴信息工具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一、打破专业限制壁垒,在专业群中“选苗”

鉴于司机岗位对于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性,选拔工作必须慎之又慎。我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共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五个专业,专业覆盖广,教学设备全,师资力量厚。在完成大一一年的通识课程教育后,面向专业群选拔组建司机订单班,选拔以兴趣为先,结合“成绩+企业面试”综合考虑,优中选优,保持不超过两个标准教学班级的规模,宁缺毋滥。

二、整合实训中心建设,按职业定位“助苗”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从理论走向实际的奠基石。我系在2019年重新整合设计实训中心,按照专业群的职业面向布置实训中心各模块,各功能区直接对应轨道公司相应的岗位系统。整合设置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功能区、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功能区、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功能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功能区以及司机实训中心。司机实训中心的设置原则严格对标地铁企业的驾驶岗位标准,2019年院系先后重点投入210余万元建设司机实训中心,现已成功申报安徽省列车司机示范实训中心。中心设有一般城轨模拟驾驶器、全自由度多功能模拟驾驶器以及CRH380型和HXD3型铁路用模拟驾驶器等多个型号的模拟培训设备。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可无缝贴合工作实际进行模拟实训学习。

三、健全班级管理机制,以严苛标准“育苗”

一是设计培养方案。我院成立由专业教师与轨道公司专家组成的开发团队,根据驾驶工作任务和作业过程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围绕驾驶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养成过程及难度要素,将原有的课程体系序化为职业基础、职业专向、职业综合三个渐次递进的能力培养模块,形成了专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司机方向的培养方案。

二是建立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共同育人双平台,完善“校内教师通识教育夯实基础+企业导师入校送教培养专业技能+具体岗位见习学真本领”三阶段。“双平台,三阶段”助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实际,减少缓冲时间,及时弥补企业的人才缺口。

三是健全培养机制。设立订单班管理办法,坚持以结果为导向,打破订单班部分学生存在的“铁饭碗”幻想,采用动态考核手段,建立订单班退出机制,根据订单班管理办法严格考核,设置班级“红线”,触线警告不改者予以退回原班级处理,不负责推荐就业,确保订单班培养质量。同时严格出门标准,企业送教课程一律实行80分及格制,验收考试不合格者一票否决。

四是强化师资搭配。订单班班级选用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管理工作,配备校企双辅导员。授课教师双师比例达到100%,同时引进或聘用轨道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全职专业课教师,用他们的实践经验扩大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面。目前引进动车所工程师一名,返聘铁路部门企退技术人员五名。另外,与地铁企业合作成立轨道交通合作学院,同时互派互聘人员,成立由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管理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打造一支“讲师”“工程师”“培训师”相结合的,具备科学、敬业和团队精神,具有创新研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三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五是开展项目化教学。以案例处置,工单式、项目化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优化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比例,探索使用活页式教材,与企业人员合作,主动收集运营实际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实践解决,培养司机人员必须具备的应急处置思维。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平台,紧跟社会热点关注轨道业特别是轨道运营故障信息,及时引入到课堂当中来,丰富教学素材,如在制动课中曾分析了某地铁由于一个继电器故障引发的列车无法启动导致运营短暂停滞的事件。

六是采用信息化手段。2019年我院已实现全部课堂使用学吧云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利用云平台可以实现线上考勤、计分考核、完成作业、线下学习等功能,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数据档案。已建成并上线运营轨道专业教学资源库一个,提供大量在线学习音视频资源。同时,轨道专业群通力合作,开发建成了线上无纸化期末考试系统一个,可实现多个专业课的线上考试,考试过程中由计算机随机自动组卷,相互区别,差异化考核。

七是推进学科竞赛与技能大赛相辅相成。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同时鼓励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成立实训小组,建设技能竞赛梯队,进行传帮带,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开展专业性技能大赛,在“战场”上磨练内功,提升竞争水平。同时,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积极主动承办行业大赛。2018和2019年,我们先后承办交通部等三部委牵头主办的交通运输行业技能大赛安徽赛区比赛。2019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总决赛中,我院专业群在轨道列车维护、客运行车值班处置以及信号设备维护三个赛项中均斩获国赛三等奖,创造新的历史水平。

八是探索实行“双证培养模式”。我们在学历培养的同时探索技能证书的培训。2018年,我们先后有两位专业教师通过交通部轨道列车司机考评员资格考试。2019年以来,我们积极筹划申报安徽省首个城轨列车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站。2020年,本专业已完成“1+X”证书试点的申报工作。

九是深入挖掘课堂思政元素。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专业,涉及土建、机电、电气、自动化、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配合,发展起来本就不可一蹴而就。轨道交通的一路进步也是“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不断跨越,借此也可普及中国交通成就及其本身的来之不易,帮助学生树立远大信念,培养正确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建设成效与思考

城轨列车司机订单班的平稳运行首先是为系部其它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范本和一种可能性。2019年,我们为企业提供了70名合格的地铁乘务。2020年,我们又将有74名司乘务学员步入工作岗位,这必定会为安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增添一臂之力。同时,我们也启动了今年的司机班培养规划工作,逐步探索形成培养体系。其次,订单班培养模式促进了城轨车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再次,借助安徽省司机示范实训中心的建设,专业实训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将会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我们在一套驾驶模拟设备中集成建设了制动系统原理的仿真模型,可进行车辆制动的相关实验。另外,校企互派互聘的方式也提供了师资的一种培养方式,校企关系逐步深入,培养的人才也更加合拍、融洽。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更为立体,校企共育、校企共评,贯穿全程。最后,探索“双证培养模式”以及申请设立司机职业技能鉴定站有助于提升学院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水平,在安徽省轨道专业师资培训、轨道企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占得先机,使得产学研更加的紧密。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扰,如生均实训教学场地规模不够,具有企业背景的高级技术人才不足等。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将继续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上不断探索,持续创新,特别是在技术人才引进,实训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融通等方面进一步深耕细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订单轨道交通司机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画与理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老司机
杂文月刊(2019年19期)2019-12-04 07:48:34
老司机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